禾丰牧业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屠宰肉鸡3.92亿羽

2018-03-14来源:禾丰牧业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3月13日消息,禾丰牧业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17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连续四年实现持续增长。公司连续三年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排名逐年上升;连续两年荣登“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榜单,辽宁省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获此殊荣。
 
  回顾2017年,受禽流感抑制消费造成养殖业务亏损等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下滑。
 
  公司迅速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推行经营变革,在简政精兵、降本提效、产品研发、销售精进等多方面采取不同措施,逆势而上,实现突破,其中肉禽产业化业务的营业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7年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合计肉鸡养殖量2.75亿羽,屠宰量3.92亿羽,生产肉品95.2万吨,调理品2,693吨,出口生食肉品16,000吨,并向日本出口熟食产品,开拓国际熟食产品市场。
 
  2018年公司将继续深化内部改革,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革故鼎新,促进公司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6.96亿元,同比增长15.38%;营业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7.21%;利润总额5.81亿元,同比增长6.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10.32%。
 
  公司经营业绩在2017年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
 
  1、公司加快饲料业务转型与升级,饲料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2%,饲料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强的猪饲料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2.08%,猪饲料销量占比由上年的38.33%增长为本年的42.04%。
 
  2、公司大力推进肉禽产业化业务,其中屠宰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98%,养殖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7%;抓机遇,上规模,原料贸易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87%。
 
  3、公司采取精兵简政、降本提效等管理措施降低各项成本及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89%下降为本年的5.55%。
 
  4、东北地区玉米补贴政策基本得到落实。
 
  饲料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合计生产饲料382.6万吨,同比增长13.50%。合并范围内企业饲料销量为220.18万吨,同比增长2.18%;其中,猪饲料销量92.57万吨,同比增长12.08%;禽饲料销量81.2万吨,同比下降7.50%(受蛋禽行情影响);反刍饲料销量31.59万吨,同比下降7.22%(因奶牛存栏量下降且大牧场逐渐转向自配饲料);水产饲料销量13.02万吨,同比增长33.95%。
 
  2017年度,公司饲料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6.81亿元,同比增长7.52%,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8.89%,饲料业务毛利率为12.78%。
 
  公司实施了大量的包括降本增效、精进销售等方向的内部改革工作,旨在提升利润、促进主业,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屠宰业务情况:
 
  凭借多年的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积淀,公司肉禽产业化业务厚积薄发,实现了从2008年只有一家屠宰工厂到2017年拥有30余家分子公司的跨越式发展,覆盖了种鸡饲养、孵化、饲料、养殖、动保、屠宰、肉品加工、熟食出口等业务领域,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省,在规模上跻身白羽肉鸡行业第一梯队,成为国内主要的白羽肉鸡产品供应商之一。
 
  2017年肉禽产业化多家新工厂开工生产,为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产能基础;同时,公司熟食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开启了熟食出口的序幕。2017年度,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白羽肉鸡合计屠宰量为3.92亿羽,居于国内前列。
 
  公司控股子公司白羽肉鸡屠宰量为1.47亿羽,肉鸭屠宰量为1,082万只,屠宰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长39.9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1.39%,屠宰业务毛利率为3.58%。
 
  养殖业务情况:
 
  公司养殖业务主要包括: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鸭养殖、生猪养殖。主要采取“自养”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严格执行科学饲养标准,实现了生物安全风险可控下的养殖规模快速扩张,同时在公司与合作场之间形成共赢的信赖机制,并带动合作养殖户致富。
 
  2017年度,公司控股及参股企业白羽肉鸡合计出栏量为2.75亿羽。
 
  公司控股子公司白羽肉鸡出栏量为5,395万羽,肉鸭出栏量为1,252万只,生猪出栏量为5.85万头;养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18.87%,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16%,养殖业务毛利率为5.87%。
 
  原料贸易情况:
 
  公司将原料贸易与采购相结合,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经营项目的合理匹配以及现货、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等方式,保持盈利并实现稳健增长。
 
  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动保业务,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领先的动保产品销售企业。
 
  此外,公司进军宠物医疗领域、海产品贸易等领域,未来将继续开拓宠物医疗等业务。
 
  2017年度,公司原料贸易实现销售收入29.34亿元,同比增长13.33%,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1.47%,原料贸易业务毛利率为3.91%。
 
  相关业务情况:
 
  公司的相关业务主要包括动物药品与智能化养殖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产品已销往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国家,在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国家已拥有稳定市场。
 
  2017年度,公司相关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9.61%,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9%,相关业务毛利率为15.57%。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饲料生产、肉禽产业化、饲料原料贸易及相关业务四大板块,同时涉猎生猪养殖、食品加工、宠物医疗等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在公司的战略统筹管理下,各业务板块于各自业务领域内有序开展产、供、销运营活动。
 
  1、饲料业务。
 
  饲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产品包括猪、禽、反刍、水产和皮毛动物五大动物用复合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需要,精准规划不同阶段的产品,为养殖户提供饲料产品、养殖、疫病防治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帮助养殖户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属地经营”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销+直销”的销售模式,产品覆盖全国29个省区,并出口至尼泊尔、蒙古。同时,根据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公司持续对现有饲料工厂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实施精细化管理,2017年14家子公司通过了农业部《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验收,一次通过率为100%。
 
  此外,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创新营销模式,加强客户体验,融会国际前沿科技,不断推出新产品,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畜牧饲料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肉禽产业化业务。
 
  公司已形成涵盖肉种禽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禽养殖、肉禽屠宰与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模式,有效确保了各个环节的生产供应,提高了经营效率,从源头开始对饲料生产、肉禽养殖、屠宰、肉品及食品加工等全过程实施食品安全控制,实现了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流程化作业将生物安全、药残控制和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有机整合,最终达到食品安全可追溯。
 
  公司凭借白羽肉鸡专业养殖优势提供优质产品,通过全产业链覆盖实现规模供货,形成了深厚市场积累,拥有众多长期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2017年公司发起设立辽宁省绿色肉鸡联盟,致力于为百姓餐桌提供优质安全可追溯的白羽肉鸡产品。
 
  3、饲料原料贸易业务。
 
  公司的原料贸易业务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广东、西南等地,产品涵盖鱼粉、豆粕、玉米副产品等大宗原料,氨基酸、抗氧化剂、防霉剂、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在完善、提高传统原料贸易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动保业务,内引外联,与多家知名跨国动保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代理销售疫苗、兽药等动保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进军宠物医疗、海产品贸易等领域。
 
  近两年来公司的宠物医疗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未来将积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4、相关业务。
 
  相关业务是公司打造畜牧业全链条的有益补充,主要生产经营动物药品与智能化养殖设备,产品已销往加拿大、尼泊尔、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国家。其中,在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蒙古等国家已拥有稳定市场。
 
  (二)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其中饲料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是公司的主要业务。
 
  1、饲料行业。
 
  我国饲料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饲料加工业、饲料原料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以及饲料科研教育、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体系等为支撑的比较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我国饲料工业伴随着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而迅猛发展:
 
  1992年我国饲料总产量跃居全球第二位;2011年上升至全球第一;2015年首次突破2亿吨;至今已经连续7年占据全球饲料总产量首位。
 
  饲料行业前端连着种植业,后端连着养殖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的消费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期来看,作为养殖业上游的饲料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由于饲料行业的下游畜禽养殖行业具有存栏量的波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饲料产品的需求量,从而使得畜禽饲料具有各自不同的周期特点。
 
  2、肉鸡行业。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已实现从传统饲养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的转变,成为了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典范,成为我国畜牧业中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我国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营养观念的转变和提升以及国民对鸡肉需求总量逐步提高,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肉鸡养殖及屠宰加工行业受供求关系影响,存在一定周期性。
 
  小规模肉鸡养殖户一般仅依据现有市场行情进行判断,易受市场趋势的影响。在以小规模肉鸡养殖户为主、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的市场结构背景下,行业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目前,我国肉鸡养殖群体正在向中大型养殖规模转变,随着肉鸡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行业周期性表现将趋于平缓。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素质、经验丰富且忠诚稳定的管理团队,理性规划、稳健发展的企业战略,日渐成熟的产业化运营模式,系统科学、持续创新的技术体系,上下认同、深植人心的企业文化和国际资源及国际化运作经验。
 
  (一)高素质、经验丰富且忠诚稳定的管理团队。
 
  公司高管均有较高学历及丰富的专业背景,平均从事畜牧饲料行业20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20年以上,是禾丰事业的创建者和发展者。
 
  多年来他们坚持创业,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七位创始人除一位退休外,其余全部在公司不同业务领域担任要职,创业股东的高度团结是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团结就是力量”也是公司核心文化之一。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基本都为内部培养,对公司文化和管理方式有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感,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余年里,中高层管理团队保持了极高的稳定性。总监级别以上人员几乎没有出现主动离职现象,百余名总经理中除因业绩不佳而被调整外,鲜有人主动离开。不断充盈管理团队的80后、90后也是公司从“禾苗”、“向日葵”等重要人才培养项目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热爱企业、认同公司文化,已经成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
 
  “管理层不稳定,高管不团结”是国内一些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之相比,公司高素质且忠诚稳定的管理团队则是禾丰当下以及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公司对未来充满信心、步履铿锵的主要原因。
 
  (二)理性规划、稳健发展的战略。
 
  公司战略规划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及行业动态的基础上,关注企业长期发展和风险把控,聚焦于企业及项目经营质量与投资回收期,本着稳健负责的投资态度,合理布局,步步为营,不贸然投入、不冲动投资,始终保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原料贸易、饲料、养殖、屠宰及食品加工等产业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一条颇具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的产业链。产业链运营显著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各业务板块紧密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大大降低了单一经营的风险。
 
  公司饲料产品种类齐全,猪、禽、反刍、水产等饲料销量及增速相对均衡,各有建树,不会因某一产业遭受重大打击或者陷入低谷而使公司业绩大起大落,抗风险能力较强。
 
  拥有丰富发展经验的禾丰牧业并没有因东北的成功而快速全面地布局全国,而是充分论证、稳扎稳打,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北到华东、西北,先有销量再有工厂。
 
  “深挖洞,广积粮,缓称霸”。
 
  除饲料业务外,公司的肉禽产业化和饲料原料贸易业务同样秉承积极稳健的发展战略。
 
  公司从2008年开始肉鸡产业化项目,不断夯实基础,持续专注于“安全、品质、价值、结构、效率、规模”六大能力的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凭借较为成熟而高效的产业化运营模式与日积月累的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行业内的领先与超越。原料贸易,尤其是大宗原料贸易本是行情波动极大的项目,项目收益具有不稳定性。
 
  但公司将原料贸易与采购相结合,通过不同区域、不同经营项目的合理匹配以及现货、期货市场的风险对冲等方式,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好收益并稳健增长。
 
  稳健的战略规划是公司健康发展的法宝,控制风险、把握节奏有利于企业厚积薄发,规避企业经营面临的各类诱惑和陷阱。
 
  (三)日渐成熟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畜牧饲料行业正在经历较大的变革和转型,饲料企业逐渐退出产业链领导者的地位,养殖场和大型产业化集团将在未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公司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市场及客户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努力提升饲料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未雨绸缪,在十年前开始布局肉禽产业化,由小到大,由合资到独资,由零散链条到衔接紧密的一体化,已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而高效的产业化运作模式。
 
  现代化大农场模式。用战略布局、行业判断赢得先机,凭借公司饲料研发生产优势达到行业内名列前茅的料肉比,采用高标准农场建设和三层立体先进的笼养模式,在通风与环控模式上处于国内较高水平,通过高标准饲养及屠宰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取胜。
 
  “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公司承担育种,饲料研发、生产,养殖环境要求、养殖全程监控,商品肉鸡回收,屠宰,肉品深加工及熟食加工环节。此模式利于规模迅速扩大和成本控制。
 
  产业化经营从源头开始对种鸡养殖、雏鸡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质量控制,将生物安全、药残控制和加工过程的卫生控制有效整合,保证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产业化运营是我国农牧企业发展方向,众多企业正在这条路上摸索尝试,公司已在肉禽产业化方面运营十年,较丰富的运营经验与专家管理团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
 
  (四)系统科学、持续创新的技术体系。
 
  公司技术体系由总部、区域、子公司三级机构组成,实行营养师、产品经理、配方师、品管人员等岗位设置。建立了从客户需求调研、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到产品研发、生产实际需求分析再到成果转化的一整套技术研发与应用管理机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目前,公司拥有百余名博士、硕士、教授、专家组成的技术队伍,是“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专业分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生物饲料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公司的研发检测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通过CNAS认证的单位,其检测与校准结果被41个国家和55个权威机构所认可。研发检测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化验检测设备,设有理化检测室、微生物检测室、精密仪器检测室三大类共15个实验室,是最早有能力检测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的企业之一。公司建有自己的原料数据库,采用动态的原料数据,按照生产性能和采食量精准配制动物营养,以获得最低成本配方,达到最佳性价比,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近年来,公司完成70余项科研项目立项,平均每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0余项,现有35项发明专利,并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近20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公司建有总部、区域二级研发及产品验证试验场。其中,总部试验场完成持续时间长的大项目;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区域试验场根据当地养殖环境准确评估产品与当地市场的适配性,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与竞争力,此外,区域试验场还承担服务性产品开发的作用。总部试验场中的辽宁省凌源综合试验场是被农业部和财政部授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
 
  2006年与百年历史的荷兰皇家德赫斯公司合作后,公司充分借鉴德赫斯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结合国内原料、市场特点及客户的不同需求而不断进行技术融合、转化和产品提升,其中在“饲料安全”技术方面更有领先性探索与突破。
 
  每年持续递增的研发资金投入和《科研人员奖励政策》等激励政策的实施,加快了产品改进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产品力。
 
  (五)上下认同、深植人心的企业文化。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日渐完善、上下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以“永远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不断开发新产品,决不因循守旧”、“永远诚实经营”、“永远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靠科学技术和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己”的《禾丰宣言》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是公司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的管理文化如技术策略——拥有科技、拥有成功,禾丰只生产合理的高品质产品;营销策略——使禾丰业务迅速拓展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客户的业务发展起来;质量策略——禾丰质量方针的六个“永远不”:
 
  永远不采用不合格原料、永远不使用不正常设备、永远不允许不规范操作、永远不生产不达标产品、永远不忽视不满意顾客、永远不容忍不完善服务,这些价值观经过20余年的宣贯,经过管理者的率先践行,已经深入员工血液,时刻指导和约束着所有禾丰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公司巨大的竞争力。
 
  (六)国际化资源及国际化运作经验。
 
  自2004年在朝鲜成立第一家境外公司至今,公司的国际事业开展已有15年时间,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资源与国际化企业运作经验。目前,公司已在境外5个国家拥有6座工厂。
 
  2006年,与国际饲料行业前二十强的荷兰第一大家族饲料企业皇家德赫斯公司的正式合资,使公司的国际化资源及国际化业务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多增强。公司拥有众多优秀的国际化事业合作伙伴,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都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在近15年的国际事业推进中,公司亦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熟悉国际事业运作、了解国际合作法律法规的国际化人才,这些都是公司国际化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饲料行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公司将把握机遇,凭借多年积累的境外企业管理经验、成熟的合作伙伴选择标准及现有资源优势使国际化业务成为公司未来核心业务之一。
 
  四、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饲料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前十名饲料企业总产量约为7,00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近40%,预计2017年这一占比将超过45%。
 
  2016年初饲料生产企业共6,772家,比2006年减少8,000余家。
 
  这些数据表明,饲料行业集中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强。国内环保趋严带来的养殖行业整合、居民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趋严,都对饲料行业的整合形成了倒逼机制。预计到2020年,饲料企业数量还将再减少2,000—3,000家,大多被淘汰的企业将会是南方水网地区年产5万吨以下的小企业,而腾出的4,000-6,000万吨市场空间将会被具备良好客户基础和产品优势的优质企业瓜分,深耕多年的行业龙头或将受益。
 
  饲料行业的整合与兼并进程加快,集团化饲料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由于他们拥有品牌优势、生产专业化优势、资金与规模采购优势、近距离密集工厂布局优势,故而,在一段时期内,大型集团化企业的扩张速度有望继续加快。
 
  2、环保政策升级促进畜牧业生产布局调整。
 
  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环保税法》;2017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要求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加快了养殖散户的退出,环保不合格、规模小的落后产能迅速减少,规模化养殖场产能持续扩张,养殖规模结构得到改善。此外,禁养区、限养区的成立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区域的布局调整,出现了“生猪养殖北上”和“蛋鸡养殖南下”的新趋势。养殖规模结构和产能区域的调整对饲料行业现有的产能布局、市场份额、定价能力、经营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3、产业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畜牧饲料行业正在经历较大的变革和转型,饲料企业逐渐退出产业链领导者的地位,大型产业化集团将在未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涵盖了种畜禽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畜禽养殖、屠宰、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相比单一经营模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可以实现对各环节实施严格质量控制,将生物安全、药残检测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有效整合,保证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亦可以使各业务板块无缝衔接,减少中间环节费用,提升利润空间,大大降低单一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因此,产业化运营模式是我国农牧类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众多企业正在这条路上摸索尝试。
 
  4、饲料安全与无抗饲料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推动饲料行业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欧盟2006年1月1日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局从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韩国也将于2018年7月在饲料中禁用抗生素。
 
  上述事实表明饲料安全与无抗饲料正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饲料行业发展的趋势。虽然在现有条件下,无抗养殖仍存在一定的难度,或许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小众化的行为,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无抗饲料的时代终将来临。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宗旨是“以先进的技术、完善的服务、优秀的产品,促进中国畜牧业的发展,节省资源,致力环境保护,实现食品安全,造福人类社会”。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世界顶级农牧企业。
 
  公司业务主要包括饲料生产、饲料原料贸易、肉禽产业化和相关业务四个板块。在养殖集中、养殖规模变大,商品化饲料面临市场萎缩、竞争加剧的前提下,公司将继续努力通过转型与升级保持商品化饲料业务的增长,同时强化内部管理,持续降低吨成本与费用,提高饲料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加快上下游产业的开拓与发展,坚持于产业链发展、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战略。加大肉禽产业化的投入,优化肉禽产业的结构与布局,精益肉禽产业内部管理,提高肉禽终端产品的安全性与附加值,开展禾丰肉禽熟食业务,打造高品质、高安全的禾丰食品品牌,力争在十到十五年内,实现“每个中国人年食一只禾丰鸡”的目标。坚定进入生猪养殖领域,发挥专业人才、企业资源、地理位置等优势逐步实现生猪养殖的区域性领先,提高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及整体盈利能力。行业变化也给贸易及相关业务板块带来发展契机,将努力抓住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技术进步等契机,精准营销,完善服务,自身发展同时,与主业相互支撑,多方共赢。继续发挥公司在技术、管理及人才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现有国际业务的规模与经营质量。
 
  1、人才领先战略:继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分配激励制度,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考核、人才激励等方面大胆尝试,一切政策向优秀人才倾斜。
 
  2、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继续完善研发中心和动物饲料产品试验农场的硬件软件,与荷兰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在技术方面进行合作与共享,确保公司各个饲料品种在市场的技术先进性,全面提升产品力。
 
  3、企业文化战略: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建设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以《禾丰宣言》为文化核心的进取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促进了公司事业健康发展。《禾丰管理者五项原则》严格规定所有公司管理者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与人为善、成果共享。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与宣贯企业文化,让禾丰文化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入行。保持禾丰人的旺盛斗志与热情,提升禾丰人的使命与责任感。
 
  4、产业化发展战略:坚定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做大、做强、做细肉禽产业化的同时,积极推进生猪养殖业务。通过独资、合作、并购等方式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整体竞争力。
 
  5、国际化战略:充分认识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几个重要国家的市场机遇与发展潜力,在人口较多、经济欠发达、畜牧业亟待发展的国家与区域兴建饲料企业或者从事养殖饲料一体化经营,利用公司经营优势及多年积累的国际化运作经验和人才资源,开发市场、树立品牌,获得良好收益。
 
  (三)经营计划。
 
  1、2018年经营目标。
 
  根据公司2017年生产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公司2018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5%的增长目标。
 
  该经营目标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为顺利完成2018年经营目标,公司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部署:
 
  (1)饲料业务:
 
  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做好饲料板块。饲料业务占据公司业务的半壁江山,公司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基础、人才基础以及市场品牌基础。
 
  2018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前后方分离,继续加强产品研发,继续降低各类费用,革故鼎新,让饲料业务变得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
 
  (2)肉禽产业化业务:
 
  在养殖方面,不断优化营养模式,降低饲料成本,找到准确营养定位,坚定不移发展高效、绿色养殖。
 
  在深加工方面,把握源头(鸡苗)、拓展出口(生食、熟食),打造生食出口、熟食出口、调熟内销三大平台。
 
  在肉品营销方面,开发多渠道的销售通路,包括经批、直批、商超、特贩、大型熟食厂、快餐、出口等,拓宽营销渠道,未来肉品销售方向为冻品转鲜品、鲜品转调理品、调理品转熟食品、再出口,不断增加鲜品市场的销售比例、增加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增加出口产品的比例,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创造效益。同时公司将进一步降低费用,不断探索成本费用压缩空间。
 
  3、公司内部改革及管理方面的措施:
 
  (1)将“管理者五项原则”“三严管理”落实到经营的实际运作中(率先垂范、执行到位、达成目标)实施文化落地。
 
  (2)加强前后方分离后的协同和精益管理。
 
  (3)持续推进与市场定位相吻合的实用性研发和基础性研发。
 
  (4)全面导入人效分析考核体系,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管理者、服务专家的技能以达到高绩效的目的。
 
  (5)实施产品领先、服务致胜、模式支撑、执行到位的营销策略。
 
  (6)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持续推进生产精益管理,降本提质,提高效率。
 
  (7)加强采购系统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重大采购的决策机制,应用期货、基差合同、战略合作等现代化采购方法和工具实施集中采购,加强技术品控、采购、生产、销售、物流的协同,形成机制,优化流程,达到产品成本最低化。
 
  (8)加强信息化工作,促进扁平化管理,使数据精准、融通,以提升决策速度,助力经营。
 
  (9)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和规范,及时精准提供并分析考核经营质量的财务关键指标,助力经营。
 
  (10)大胆启用年轻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4、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方面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自有资金及银行信贷资金解决。目前,公司银行信贷信誉良好,获得的银行授信足以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
 
  2017年7月,公司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公司将密切关注债券市场利率变动情况,适时选择开展发债工作。同时,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及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议案,拟募集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生猪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原材料供应及价格风险。
 
  公司饲料业务的原材料主要是玉米、豆粕等大宗农产品,其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其价格也通过影响产品成本进而影响公司利润。虽然饲料行业通常采用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可以将价格的波动转移到下游的养殖环节,但是,对于公司而言,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
 
  首先,采购端成本的增加意味着销售端竞争力的减弱,甚至是市场份额的丢失;其次,由于公司产业化业务不断壮大,加之其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将更多地留在公司内部,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1)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与多家供应商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且逐步构建了稳定的供应商管理体系,能够充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2)公司早在成立初就设立了贸易业务,从事大宗商品的经营活动,配备专业的研究团队,在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把控力;(3)公司非常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和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善于利用期货市场对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有效控制采购风险;(4)公司有强大的饲料配方技术团队,在原材料行情波动剧烈时,能通过调整配方来合理的控制饲料营养水平和产品成本。
 
  2、畜禽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畜禽养殖行业仍以散户和小型养殖场为主,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羊群效应:
 
  在畜禽价格处于高位时进行投资,而在畜禽价格低迷时迅速退出,这导致畜禽供需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近几年,公司大力发展肉禽产业化业务,并计划在未来全面开展生猪养殖业务。
 
  若公司未能较好地控制畜禽价格波动的风险,将对公司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1)力争做好自身养殖效率的提升,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抵御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2)除自养外,公司在畜禽养殖上同时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提升公司对农户的服务能力也是公司防范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3)完善畜禽产业链结构,合理分摊风险。
 
  以白羽肉鸡为例,公司产业链已覆盖种鸡养殖到鸡肉产品加工环节及与之配套的饲料生产环节,较大程度上整合并消除了产业链内部的价格波动风险。
 
  3、重大疫情风险。
 
  饲料和畜禽养殖是公司两大主要业务。其中,饲料业务以畜禽饲料为主,对下游畜禽养殖业的依赖程度较大。近年来,国内外禽流感、猪链球病、口蹄疫等对畜禽养殖业有较强破坏力的传染病疫情时有发生。作为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爆发式的疫情将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重大影响。
 
  若未来出现大规模的畜禽疫病,将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使公司面临较大经营风险。
 
  风险应对措施:(1)合理优化产业区域和结构布局,通过最原始和直接的方式分散重大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2)建立重大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力争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3)加强对重大疫情的事后分析和研究能力,从动物营养的角度增强畜禽抵抗能力;(4)提高重大疫病防控技术,完善重大疫病预警系统,争取及时发现疫情,将损失降到最小。
 
  4、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国际化业务起步较早且发展迅速,在原材料采购、产品出口及海外投资等业务上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际化发展使得饲料行业原材料全球化采购成为常态。因此,汇率波动风险在玉米、大豆等以国外供应为主的原材料上体现尤为明显;其次,公司肉禽产品出口业务快速增长,客户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多种货币的结算,汇率波动在所难免;最后,公司海外投资和海外经营业务规模较大,跨境资金往来和结算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1)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动态,增强外汇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2)通过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在外汇交易中的议价能力,利用人民币结算、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条款及汇率风险分摊条款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3)充分利用外汇远期、掉期及期权(组合)等多种工具对外汇敞口进行汇率保值;(4)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外来外用”为原则,对收入和债务进行合理匹配,控制汇率风险。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