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布局之年。为了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平谷综合实验站北京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北京基地在系统总结已有研发成果的基础上,梳理出“十三五”科技研发工作框架,并于2015年4月21日在北京瑞麟湾酒店举办“十三五京红京粉科技创新项目对接会”。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中国工程院刘秀梵院士、农业部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王志刚处长,我国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其他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多位专家以及十几家规模化蛋鸡场的负责人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 |
图:会议现场
![]() |
![]() |
图:与会专家,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为:吴常信院士、刘秀梵院士、杨宁教授、王志刚处长、秦富教授、佟健明研究员、李保明教授
在会议一开始,杨宁教授就高度表扬了峪口禽业在“十二五”期间最大的成就——成功的推广“京红1号”、“京粉1号”,并推出“京粉2号”等国产蛋鸡品种,大大增强了我国蛋鸡品种的竞争力。
杨宁教授在讲话中提到,目前美国的禽流感疫情较为严重,尤其是一些规模化鸡场的禽流感爆发,使得我国对美国禽产品的进口禁令时间,可能会比想象中延长。但受益于我国国产自有蛋鸡品种,这一禁令对我国蛋鸡存栏影响有限。
峪口禽业周宝贵常务副总裁对峪口禽业加入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8年来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峪口禽业在过去的8年里,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培育出自主知识产权蛋鸡新品种“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这3个品种目前已连续5年入选农业部主导品种名单,并在09年推广后的6年里,累积推广了商品代雏鸡25亿只,使得目前国有品种市场占比已占到了50%,成为唯一不受国外控制的畜禽品种。
![]() |
此外,峪口禽业在纯代鸡的选育、父母代鸡的生产性能、疾病控制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
随后峪口禽业副总裁刘爱巧女士为与会的各位专家、企业家、参会人员介绍了峪口禽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要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
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就是在持续提高现有品种的综合性能外,培育3个高产蛋鸡新配套系。这三个新品种分别为适合蛋品加工的“京白1号”、“红鸡产小粉蛋”的“京粉6号”、“黑鸡产粉蛋”的“京粉8号”。
除了在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外,峪口禽业还在饲料营养领域、疾病防控领域、饲养管理领域、产业服务领域等方面提出了其科技创新项目。
在会上,还进行了刘秀梵院士研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A-Ⅶ株)灭活疫苗的四方合作签约仪式。而这也是峪口禽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另一个研究重点,“五减两不免”——减疾病、减毒株、减次数、减剂量、减应激,最终达到21日龄前不免疫、产蛋期间不免疫的蛋鸡养殖减负目标。
![]() |
在会上,峪口禽业蛋鸡饲料研发中心李文斌还详细介绍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与平谷综合试验站对接工作进展。东华博雅软件有限公司副总裁朱朝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智慧蛋鸡业信息化的建设进展。
![]() |
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为:周宝贵先生、刘爱巧女士、李文斌女士、 朱朝晖先生
这些项目和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同时吴院士、杨首席等专家也对峪口禽业的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1日下午,峪口禽业组织进行分组讨论。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通过与各领域专家、规模化蛋鸡企业协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合力促进蛋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蛋鸡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峪口禽业正沿着这条道路坚定的前行着。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