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份,国家东北玉米的临时收储结束,收购总量超过上一年度。市场开始逐渐被东北临储玉米拍卖、进口及跨省移库玉米拍卖所主导,政策市依旧没有改变。东北玉米现货市场稳定运行,华北玉米价格小幅下跌,南方销区玉米价格窄幅震荡,港口价格上涨,北方港口涨幅略小,南方港口涨幅略大,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出现下跌。
一、现货市场稳定运行
东北地区,由于玉米临储收购结束,市场热度出现了明显下降。较高的临储收购价格在托起市场价格的同时,也给了众多贸易企业获利的空间。而随着大量粮源入库完毕,贸易企业继续囤粮的资金风险在加大,与此同时天气逐渐炎热,保管的风险也开始加大,开始逐渐加大出库力度。不过由于补贴的原因,贸易量的流向主要是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由于可以获得竞购加工政策性粮食补贴,基本上全面停止了门市收购,将采购方向转向政策粮拍卖市场。价格方面,本月较上月没有出现较大变化,部分地区小幅上涨。东北春耕生产工作方面,部分地区在前期受到干旱和低温影响进度落后,随着降雨增多和气温升高的共同作用,整体出苗情况转好。
华北地区,除了农户继续卖出余粮,多数贸易企业也开始加大玉米的出库力度,以便在新季小麦上市前腾出足够的库容。这就使得市场可用粮源出现阶段性增加,抑制了春节后开始的价格上涨势头。价格方面,本月价格较上月出现小幅回落,主要还是因为供应量有所增加,而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按照粮源的消耗情况以及需求面改变的节奏,5月和6月中上旬仍然难以出现价格的明显上涨。
南方销区方面,本月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运行的局面。除国内玉米的持续供应,进口高粱、大麦等仍然在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在养殖利润缓慢恢复的过程中,性价比是相关企业目前考虑的焦点。国内贸易玉米、临储拍卖玉米、进口高粱大麦玉米、饲用小麦以及两个月后的春玉米,将在下一阶段给用粮企业以非常多的选择。多数企业选择谨慎建立库存,随用随采的策略较适合当前市场。
港口方面,南北港口价格均有小幅上涨,价格倒挂情况稍有改善。北方港口玉米库存仍然较高,并且由于发运利润不佳,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不高。由于南方港口企业可选择面较大,对于价格较高的国产玉米接受度不高,更倾向使用价格低廉的替代品,而且整体库存不是很高。实质上仍然是消费端较为疲软造成的。
二、猪肉价格继续上涨
5月份,猪肉价格继续上涨,猪粮比恢复较为明显。一方面是玉米价格本月运行平稳,另一方面是粕类饲料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养殖户经营状况转好。不过由于存栏量较低,养殖户补栏速度仍然无法跟上市场价格变化的节奏,很多养殖户出现了惜售的心理。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猪肉消费量一旦出现下降,价格高点就将出现,调整在所难免。
三、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
深加工方面,淀粉行情继续维持弱势,多数企业下调出厂价格。一方面是消费需求增长不明显,另一方面,是企业淀粉库存较高,造成了年初开始白糖带动的上涨行情被压制,部分企业再度亏损。酒精行业则继续维持困难经营的局面,消费惨淡状况没有改观,随着炎热天气到来,企业面临的困难会更大。由于粕类价格近期下跌,DDGS价格也被拉低,企业经营更是雪上加霜。
四、进口玉米同比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4月份我国进口玉米量为14.08万吨,上月为5.06万吨。2015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37.3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8.01%。
2015年4月份,我国出口玉米5600吨,上月出口玉米240吨。2015年1-4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6050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75%。
五、玉米期货价格出现回落
5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下跌,玉米主力1509合约开盘2491元/吨,最高至2527元/吨,最低至2439元/吨,收于2470元/吨,全月下跌1.20%,重心向下移动。进口及跨省移库玉米和东北临储玉米的有计划拍卖,主导了整个现货市场,其制定的较高的拍卖底价也将限制期货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底部震荡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走势。
综上所述,东北玉米临储收购结束,基层粮源所余不多,市场被政策性粮源拍卖所主导。在拍卖底价较高的既定事实下,市场向下运行的空间被锁死。而库存较大、需求较弱的基本面也决定了价格向上运行可能性暂时不大。这也导致了近期市场整体价格运行较为平稳的局面。相比较而言,进口高粱和大麦等替代品的使用被企业广泛接受,企业更为关心原料的性价比。对于企业来说,由于价格较高的政策粮会按照计划拍卖,没有必要占用宝贵的资金去增加自己的经营风险,随用随拍将会是主要策略。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