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出口市场份额丧失 “躺”国库睡大觉

2016-02-0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月1日讯,中国农业的竞争力近年出现不少亮点。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稻谷、小麦的单产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中国小麦的单产水平远高于美国。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中国玉米、小麦的期末库存量过去8年几乎都翻了一倍,稻谷的期末库存没有出现暴增的情况,2015/2016市场年度与2008/2009市场年度相比,增幅也有约24%。

美国农业部最新报告《粮食:世界市场与贸易》显示,2015/2016市场年度,中国小麦、稻谷、玉米的期末库存分别是8729.5万吨、4768万吨、11349.4万吨,合计约2.5亿吨,主粮库存规模世界第一。

大量的粮食库存需要找到出路。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大量粮食只能进入国库睡大觉。

粮食在仓库中存放时间超过3年,品质将大幅下降。2008年前后,世界粮价有一波暴涨,中国收紧了粮食加工产品的出口,至今未放开。

用玉米加工的淀粉、淀粉糖,用小麦加工的方便面用粉,都曾是中国向东南亚等地出口的主力产品,由于粮食加工产品出口的收紧,加上粮价高出国际市场,中国粮食加工业传统的出口市场份额已经丧失。如果粮价恢复市场化机制,中国企业仍然有望重新夺回这些市场,粮食库存的压力预计也将随之消解一部分。

随着中国种业的整合兼并,扶持政策的优化,中国主粮的生产能力在玉米、稻谷上还有不小提升空间,单产水平的提高有望进一步降低中国农产品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有朝一日大量输出中国主粮,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如今正成为世界粮价的“高地”。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国内市场已连续41个月呈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状态。2015年底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国内外价差每吨分别为771元、745元、790元。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