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全方位解析白羽肉鸡“真面目”

2018-04-0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白羽肉鸡以其科学、经济、环保、营养、健康、安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认可,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肉类消费品。它不仅节约了大量粮食和有限的土地资源,还在碳排放方面极具环保意义,并且满足了全世界日益增长的人口的动物蛋白需求。同时白羽肉鸡是典型的白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和低胆固醇的“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我国的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将近40年时间,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前三位的生产大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而且消费结构比例逐步缩小,稳居我国肉类出口第一,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值12.50公斤,目前我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只占肉类消费总量的21%,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
 
  白羽肉鸡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完全贴合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主要精神,是值得信赖、未来可期的产业。白羽肉鸡产业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典范,在畜牧产业中是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加工设施与国际接轨;是惠及民生的健康产业,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肉类营养健康的需求;是资源节约型产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有效保证耕地面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在畜牧产业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白羽肉鸡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三农”工作中意义非凡,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调优调绿、推进绿色发展、解决农村就业、农村精准扶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白羽肉鸡以其经济性特点在惠及民生、有效抑制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发挥积极作用,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性价比高的健康肉类食品,可以有效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但是,这么优秀的产业为什么一直被质疑、误解甚至被诋毁和妖魔化呢?为什么会被认为白羽肉鸡长得快是激素催成的、不好吃、不安全?甚至把它妖魔成长了“六翅八腿”的怪鸡呢?
 
  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自媒体盛行的中国,民众往往对某些舆论或传言普遍存在怠惰盲从现象,表现为不加思辨,盲目跟从,缺乏主观判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甚至推波助澜的心理特征。
 
  诚然,有关白羽肉鸡不科学的荒谬谣言,在公众心理中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白羽肉鸡产业的良性发展。虽然行业曾尽最大努力宣传普及白羽肉鸡,但目前中国社会的理性、诚信相对缺失,“塔西佗陷阱”普遍存在——“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我们可能无法让公众从理性上被说服,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他们对白羽肉鸡谣言的态度和情感。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虽然在主观上不认可白羽肉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经意选择了白羽肉鸡,因为在工作或出差期间,会在食堂、餐馆、快餐、航餐等用餐,而这些餐饮菜单里白羽肉鸡是少不了的食材。
 
  我们从科学、经济、环保、健康、营养、安全的角度,全方位解析白羽肉鸡的真面目,让更多的消费者科学认知、纠正误解。那么白羽肉鸡到底是怎么回事?白羽肉鸡产业在我国产业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白羽肉鸡是现代生物遗传科技的产物
 
  白羽肉鸡是现代生物遗传科技的结晶,世界顶尖的动物遗传育种专家用了近百年时间,花费了大量科研经费,建立了庞大纯种品系基因库,运用数量遗传技术进行产肉性能高强度选择,把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体型发育好、产肉率高的基因挑选出来进行繁育,培育出现在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为世界所共享,满足了世界人口增长所需动物蛋白的需求。
 
  目前,白羽肉鸡品种主要有AA+、科宝、罗斯以及哈巴德四个品种。现在白羽肉鸡的生长速度已经达到上世纪40年代末的3倍,生长速度快的遗传潜力不断地提高,体重每年增加40~45g,料肉比每年降低-0.02~-0.025,即体重2.5kg时每年可节约饲料50~65g,出栏日龄每两年减少约1天。
 
  白羽肉鸡之所以长得快取决于四个方面:优良基因和遗传性能、自动温控通风良好的生长环境、精准配方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及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和卫生条件,与激素毫无关系。
 
  白羽肉鸡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可有效缓解“畜地”矛盾和“人粮”矛盾
 
  土地资源稀缺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长期约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提出要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红线”和确保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为此,农业部门提出发展畜牧业要做到“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毫无疑问,在人口继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畜地矛盾和人粮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在耕地资源硬约束条件下,如何做到既要让百姓吃饱(发展种植业),又让百姓吃好(发展养殖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走出一条“节粮型”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加快发展肉鸡产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生猪。在我国目前科技水平下,肉鸡的料肉比为1.9:1,而生猪的料肉比为3.0: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37%的粮食。2009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890万吨,如果其中的30%转变为生产鸡肉,就可节省粮食540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目前玉米的单产水平每亩350千克计算,可节约耕地1500多万亩。
 
  (二)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的一项报告,畜牧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畜牧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超过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全球9%的二氧化碳、37%的甲烷、65%的一氧化二氮都是由畜牧业造成的。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千克。同样地,如果将目前我国猪肉产量的30%转变为鸡肉生产,那么,每年可降低近4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此外,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使用,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
 
  (三)可有效改善国民健康状况
 
  肥胖被公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都与肥胖有关。有报告称,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规模已高达3.25亿。人类肥胖与不科学的肉类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肉类消费结构大体上是猪肉占64%、禽肉占21%、牛羊肉及其他占15%。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提高鸡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同猪肉和牛羊肉类相比,鸡肉具有“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牛肉为20%,猪肉为18%~20%;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牛肉为5%,猪肉可高达30%;每100克鸡胸肉的热能为90千卡,牛肉为205千卡,猪肉为290千卡;每100克鸡胸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只有82毫克,牛肉为104毫克,猪肉为100毫克。此外,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4.7%,因此,更有益于人类健康。
 
  (四)改变肉类消费结构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增加白肉消费减少红肉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不仅美国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和肉鸡产业发达的巴西,国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61年至2009年期间,日本的人均禽肉消费由1千克/年增加到18千克/年。同期,巴西的人均鸡肉消费由2千克/年增加到41千克/年。不难看出,在美国、日本和巴西,鸡肉已成为当地居民肉类消费的当家品种。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已倍受世人关注。改变肉类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将有助于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生产模式确保食品安全全程可控
 
  白羽肉鸡产业是中国畜禽养殖中规模化养殖程度最高的产业,以产业化一条龙生产模式为主导,规模化的养殖相比于农户散养,更便于科学系统地管理,便于及时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便于投入品的质量管控,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畜禽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食品安全的可靠性。
 
  生产过程实施“五统一”的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雏鸡、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物、统一屠宰加工”,通过投入品的严格管控和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确保饲养的肉鸡健康安全。现在白羽肉鸡联盟中的一条龙企业,全部是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大型白羽肉鸡生产加工企业,企业实行三同生产,即同线、同质、同标,实施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可控制。
 
  规模化养殖是在全封闭自动温控的鸡舍内进行,根据肉鸡不同生长阶段设定不同的温度、湿度,通风系统连续换气通风,确保鸡舍环境空气质量,使肉鸡在舒适环境下健康生长,实现健康养殖。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