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一女子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

2021-06-10来源:界面新闻、国际畜牧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科研部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香港特区政府6月8日发布新闻公报称,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8日正密切监察四川省成都新增一宗人类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个案,并再次呼吁市民,不论在本地或外游期间,应时刻保持个人、食物和环境卫生。
 
  公报称,个案涉及一名居于成都的49岁女子。她于5月1日出现病征,同日入院接受治疗,现时病情严重。自2014年至今,内地卫生当局通报共31宗人类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个案。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说,“所有新型甲型流感,包括H5N6,在香港均为法定须呈报传染病。”
 
 
  公报称,市民如到内地或其他受影响地区,紧记避免到湿货街市、活禽市场或农场。探访亲友时,留意是否有散养家禽。切勿购买活禽或新鲜屠宰家禽,避免接触禽鸟或其粪便。到任何有活禽的地方时,应时刻保持个人及手部卫生。
 
  甲型流感病毒是依据病毒表面的血细胞凝集素(H)和神经氨酸酶(N)来命名,其中H有16个亚型,N有9个亚型。H5N6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
 
  据了解,H5N6禽流感病毒与H5N1、H7N9等亚型禽流感病毒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大部分对家禽具有高致病性,自2008年在我国家禽中首次发现以来,目前已逐渐取代H5N1禽流感病毒成为我国家禽和活禽市场中流行的主要病毒。在自然状态下,H5N6禽流感病毒主要感染家禽,感染人的事件极少发生,截至2021年3月底,全球仅报道25人感染,且均为散发。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C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C)2分钟以上可灭活。尽管H5N6禽流感病毒极少感染人,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疫情发生和传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表示,不能说它是一次爆发,更不能发生流行,因为这个病毒还不能够人传人,必须是从活禽到人,传播途径非常清晰,大家不需恐慌。
 
  相关报道:
 
高福等人发文:新出现的H5N8禽流感病毒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5月21日,SCIENCE perspective板块刊登了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和疾控中心高福院士共同发表的文章,指出候鸟在长途迁徙过程中对H5N8大流行的促进作用,呼吁全球重视H5N8的流行潜力。
 
 
  1959年在苏格兰记录了禽类中首次确认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爆发以来,尽管该病毒自1878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记录了许多疑似HPAIV爆发。H5N1及其遗传重配体或变异体(包括H5N2、H5N5、H5N6和H5N8在全球引起数千起疾病爆发,并造成大量养殖禽和野禽死亡。
 
  众所周知,H5Ny HPAIV对大多数养殖家禽都具有致死性,目前有效的补救方法是采用扑杀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一些H5Ny AIV具有人畜共患和大流行的潜力,且已证明它们可以越过物种屏障传播给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最新消息报道,欧亚大陆和非洲正经历一波高致病性H5Ny AIV爆发。但其人畜共患病潜力需要进行连续、警惕的监测,以防止可能造成的灾难性疾病大流行。
 
  在四种(A到D)流感病毒中,A型倾向于人畜共患病,而天然宿主被认为是水禽。根据两种病毒糖蛋白的抗原性将甲型流感病毒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血凝素(HA,其中H1至H18有18个亚型)和神经氨酸酶(NA,其中N1至N11有11个亚型);目前已确定了AIV中的大多数HA-NA组合。AIV主要通过两种主要机制进化:从点突变引起的遗传漂移和通过分段基因组的重新排列进行的遗传交换。两种机制都可以赋予AIV具有新的遗传特征,进一步会影响传播性、致病性、甚至是抗原性。在一个亚型中,通常可以根据H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将流感病毒进一步分为各种进化枝和亚进化枝。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命名系统,以根据其H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特征和序列同源性来描述H5Ny AIV的不断进化。
 
  1996年,中国首次鉴定并描述的H5Ny HPAIV菌株称为A/Goose/Guangdong/1/1996(H5N1)。2010年,在中国江苏一个潮湿的市场上,在一只家鸭中分离出H5N8 AIV进化枝2.3.4。
 
  2014年初,这种进化枝的H5N8禽流感在韩国以及日本引起了家禽和野禽的暴发。随后的常规监测研究表明,早在2013年11月,中国浙江省的家禽中就已经存在类似韩国的H5N8禽流感病毒。
 
  2014年下半年,在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也鉴定出了进化枝2.3.4 H5N8禽流感病毒。另外,在加拿大发现了H5N2病毒,其中包含与H5N8相关的基因片段。贝叶斯系统进化分析显示,H5Ny AIV从欧亚大陆传入北美是可能通过长途迁徙而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鸟类在2014年8月通过白令海峡。
 
  2016年,中国,蒙古,俄罗斯,欧洲和印度重新出现了2.3.4.4 H5N8 AIV进化枝。因此,进化枝2.3.4 H5 AIV,特别是H5N8亚型,显然表明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对疾病快速全球传播的推进作用。
 
 
  据报道,大多数的H5Ny进化枝和亚进化枝会引起人类感染,尤其是2.3.4进化枝,涉及H5N1和H5N6亚型。迄今为止,已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总共862例实验室确认的人类感染H5N1病例,其中455例死亡。这些案件来自17个国家,约76%来自埃及和印度尼西亚。尽管有报告说可能通过密切接触引起病例,但仍未记录到H5N1或H5N6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持续传播。但是,研究表明,H5N1变异体在HA基因和H1N1人类流感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大流行)的其他七个基因片段中具有一些特定突变,能够通过实验室动物传播呼吸道飞沫,表明H5Ny AIV具有大流行的潜力。
 
  H5Ny AIV的不断进化及其与其他亚型AIV的潜在重排显然值得密切关注。根据2014年以来在中国进行的全国AIV监测,H5N6已取代H5N1,成为2014-2016年期间华南地区主要的循环AIV亚型(尤其是鸭类)。相反,H9N2是从中国北方采集的鸟类中的主要亚型,这也引起了许多人类感染。在中国某些地区的健康家禽工作者中,H9N2特异性抗体的血清阳性率超过10%。但是,与2014年至2016年之间收集的数据相比,大多数地区活禽市场(LPM)的AIV阳性率在2016-2019年期间显着下降(分别为26.90%和12.73%)。自2013年初出现以来,H7N9禽流感病毒已导致1568例实验室确认的人类病例,包括616人死亡。然而,H7N9的阳性率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也大幅下降,尤其是H9N2已取代H5N6和H7N9成为中国鸡鸭的主要AIV亚型。此外,新的重配子和病毒变体继续出现,包括H7N3,H9N9,H9N6和H5N6亚型。几乎所有的H9 AIV以及许多H7N9和H6N2病毒株都编码优先结合人的唾液酸细胞受体的HA,这提示人类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这些结果突出了动态和复杂的AIV循环模式,这对于最佳选择候选疫苗和最大程度地提高禽类疫苗效力非常重要。
 
  由于发生了COVID-19大流行,因此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出行限制,增加使用口罩以及增加了与社会的距离和消毒力度,这些措施已大大降低了全球人类季节性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发生率。尽管如此,自2019年底以来,高致病性H5Ny AIV导致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多个国家的鸟类频繁爆发,特别是在冬季。
 
  高致病性H5Ny AIV(包括H5N1,H5N2,H5N5和H5N8亚型)导致整个中国台北的家禽和野禽在2020年持续暴发。高致病性H5N8 AIV还导致2020年南非禽类持续死亡。
 
  此外,从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上旬,H5N8引起了中欧和东欧的多次暴发。在2020年秋冬季,欧亚大陆出现了H5N8 AIV的突然复发,高于其他亚型。受影响地区于9月中旬扩展到哈萨克斯坦;
 
  2020年10月,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丹麦,德国,爱尔兰,荷兰和英国)报道了在禽类和野禽中爆发H5N8的新潮。同时,在中东(以色列)和东亚(日本和韩国),禽和/或野禽中爆发了H5N8。
 
  迄今为止,在韩国和日本已经宰杀了超过2000万只家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病原体属于进化枝2.3.4.4b,这是先前鉴定出的H5Ny AIV的次要进化枝。
 
  受影响的地理区域一直在不断扩大,至少有46个国家报告了高致病性的H5N8 AIV暴发。此外,这些H5N8 AIV的HA蛋白还具有几个令人关注的氨基酸取代,包括Thr160→Ala,据报道该蛋白可增强与唾液酸受体的结合能力。2020年12月,俄罗斯报道了第一例人类感染H5N8流感病毒的病例:七名家禽农场工人检测结果呈阳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从人类病例中测序出的H5N8病毒也属于H5系统发育进化枝2.3.4.4b。因此,禽流感病毒,特别是H5N8亚型的全球传播已成为家禽养殖和野生动植物安全的重要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
 
  总结:
 
  由于野生鸟类的长距离迁移,AIV的先天重组能力,人类受体结合能力的增强以及HPAIV的恒定抗原变异,H5N8 AIV的全球传播和潜在风险势在对家禽养殖、野生动物和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家禽场、活禽市场和野禽中的HPAIV的监视应恢复到COVID-19大流行之前或更高的水平。
 
  此外,需要对2.3.4.4b H5N8的传播性、致病性和抗原性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存在明显的抗原变异,应对HPAIV进行疫苗更新。此外,减少以家庭为基础的小规模家禽养殖,增加大规模的高标准现代化家禽养殖以及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管理,将有助于减少HPAIV的传播和潜在的人类感染。教育和宣传也很重要,包括在流感季节期间加强个人保护措施,远离野鸟以及避免狩猎和食用野鸟等。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