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1-09-09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2021年9月9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08 2021-09-07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4 辽宁省 12.84 12.87 -0.03 -0.55
26 吉林省 12.72 12.74 -0.02 -0.61
23 黑龙江 12.86 12.97 -0.11 -0.37
华北
16 北京市 13.57 13.64 -0.06 -0.37
17 天津市 13.54 13.49 0.05 -0.36
18 河北省 13.44 13.49 -0.05 -0.51
21 山西省 13.32 13.40 -0.08 -0.56
25 内蒙古 12.82 12.80 0.02 -0.35

华东

2 上海市 15.55 16.25 -0.70 0.85
6 福建省 14.39 14.58 -0.19 -0.42
3 浙江省 14.85 14.96 -0.11 -0.48
7 江苏省 13.97 14.12 -0.15 -0.43
19 山东省 13.40 13.47 -0.06 -0.78
12 安徽省 13.70 13.71 -0.01 -0.17
华中
11 江西省 13.74 13.98 -0.24 -0.59
14 湖北省 13.63 13.78 -0.15 -0.33
15 河南省 13.62 13.64 -0.01 -0.49
8 湖南省 13.92 13.91 0.01 -0.34
华南
4 广东省 14.81 14.88 -0.07 -0.35
5 广西 14.47 14.55 -0.09 -0.12
1 海南省 17.48 17.48 -0.01 -0.67
西北
10 陕西省 13.74 13.78 -0.04 -0.19
20 甘肃省 13.36 13.31 0.06 -0.08
28 新疆 11.95 12.03 -0.08 -0.37
西南
9 重庆市 13.81 13.97 -0.16 -0.37
13 四川省 13.65 13.63 0.01 -0.56
27 云南省 12.62 12.64 -0.02 -0.40
22 贵州省 13.05 13.16 -0.11 -0.63
全国
有2103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3.74 13.83 -0.09 -0.38

2021年9月9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08 2021-09-07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1 辽宁省 12.86 13.06 -0.20 -0.54
20 吉林省 12.92 12.71 0.21 -0.17
22 黑龙江 12.60 12.52 0.07 -0.36
华北
14 北京市 13.38 13.79 -0.41 -0.64
12 天津市 13.48 13.17 0.30 -0.49
17 河北省 13.31 13.24 0.06 -0.37
15 山西省 13.38 13.46 -0.08 -0.31

华东

1 上海市 15.17 15.91 -0.73 0.77
6 福建省 14.07 14.56 -0.49 0.17
2 浙江省 14.91 14.54 0.37 0.41
9 江苏省 13.55 13.44 0.11 -0.28
19 山东省 13.01 13.11 -0.10 -0.71
7 安徽省 13.85 13.53 0.32 -0.21
华中
13 江西省 13.45 13.47 -0.02 -0.78
11 湖北省 13.52 13.49 0.03 -0.38
16 河南省 13.35 13.45 -0.10 -0.63
5 湖南省 14.12 14.13 -0.01 -0.36
华南
3 广东省 14.71 14.75 -0.04 -0.35
4 广西 14.58 14.90 -0.33 -0.49
西北
8 陕西省 13.73 13.65 0.08 -0.04
18 甘肃省 13.09 13.08 0.01 -0.36
24 新疆 11.56 11.51 0.05 -0.34
西南
10 四川省 13.53 13.56 -0.04 -0.40
23 云南省 12.27 12.22 0.05 -0.77
全国
有307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3.52 13.55 -0.03 -0.32

2021年9月9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排名 省市 2021-09-08 2021-09-07 较昨日
涨跌
较上周
涨跌
东北
20 辽宁省 12.62 12.54 0.07 -0.56
21 吉林省 12.54 12.54 0.01 -0.14
23 黑龙江 12.30 12.13 0.18 -0.21
华北
11 北京市 13.09 13.19 -0.10 -0.41
14 天津市 13.00 13.04 -0.04 -0.40
19 河北省 12.78 12.58 0.21 -0.32
9 山西省 13.30 13.17 0.12 -0.07

华东

1 上海市 15.27 16.15 -0.88 1.04
6 福建省 13.45 13.62 -0.18 0.91
3 浙江省 14.22 13.70 0.52 0.00
16 江苏省 12.90 12.92 -0.02 -0.36
22 山东省 12.52 12.56 -0.04 -0.75
15 安徽省 13.00 12.91 0.09 -0.94
华中
8 江西省 13.32 13.13 0.19 -0.48
10 湖北省 13.22 13.33 -0.11 -0.26
17 河南省 12.86 12.93 -0.07 -0.75
5 湖南省 13.82 13.67 0.15 -0.30
华南
2 广东省 14.40 14.40 0.00 -0.10
4 广西 14.01 14.19 -0.17 -0.14
西北
7 陕西省 13.32 13.32 0.00 -0.18
18 甘肃省 12.83 12.94 -0.12 -0.34
25 新疆 11.45 11.44 0.01 -0.27
西南
13 重庆市 13.04 13.66 -0.62 -1.33
12 四川省 13.07 13.18 -0.11 -0.64
24 云南省 12.00 12.05 -0.05 -0.51
全国
有288名信息员
参与本日报价
13.13 13.17 -0.04 -0.29

猪评:低产能母猪淘汰继续加速,小养殖户结构调整灵活,成本下降快!(2021年9月9日)


  据数据统计,2021年9月9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4.04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9月2日)下跌0.21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7省份猪价上涨,19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低价为新疆,较昨日基本持平略偏弱于12.36元/公斤。陕西与昨日持平。

1.png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6.8-7.1元/斤,河南6.7-7.0元/斤,江西6.9-7.2元/斤,广东7.4-7.7元/斤,湖南7.0-7.3元/斤,山东6.7-7.0元/斤,湖北6.8-7.1元/斤,河北6.7-7.0元/斤,北京6.7-7.0元/斤,辽宁6.3-6.6元/斤。

  今日猪价继续下跌,不过跌幅较昨日略有收窄,局部地区略有小幅上涨。因为去年市场生猪供应紧缺,仔猪价格在下半年上涨明显,尤其9、10月份突破110元/公斤,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大量扩产,但种猪供应不足,不少养殖户用育肥猪转种猪。早在去年7月某头部养猪企业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就提到公司三元母猪占比已经达20%-30%,而当时的市场调研也显示养殖市场三元母猪占比达到45%以上,2020年7月以后三元育肥猪转种的比例仍在提高。今年开始,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大型养殖企业在年后就开始轮换及淘汰低产能母猪,目前低产能母猪淘汰仍未结束,不过随生猪养殖业的持续亏损,不管是企业还是中小养殖户低产能母猪淘汰均在继续加速。而小养殖户因规模小,结构调整更快更灵活,成本下降速度相比企业及规模场更快,在降低成本方面更具优势,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从4月份开始到7月结束散养户成本平均下降达327元/头,而规模场成本平均下降仅167元/头。


商务部:猪肉消费有回升 零售价格降幅收窄


  在天气转凉、学校开学等因素带动下,猪肉消费有所回升。据商务部监测,8月30日至9月5日,猪肉零售价格跌幅收窄,环比下降0.7%,降幅较前一周减小1.3个百分点。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日生猪产能持续释放,猪肉市场供应充足,预计近期猪肉价格将低位运行。

  另据商务部今日发布的8月30日至9月5日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零售价格情况显示,粮油肉蛋菜等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其中蔬菜环比涨幅前五位的是:黄瓜、油菜、西葫芦、西蓝花、生菜,涨幅分别为6.9%、5.7%、5.6%、5.5%、3.0%。


猪价跌破7元,养猪企业控成本还有多少空间?


  国家发改委网站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96元/公斤,再度跌破15元/公斤关口,环比上周跌3.55%。这是生猪出场价格连续7周下跌,已创下近10周新低,逼近6月末创下的28个月低点。

  与此同时,生猪养殖企业的8月“成绩单”显示,尽管互有增减,但生猪整体的出栏量仍旧保持原有势头,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在普遍面临亏损的情况下,生猪养殖企业以成本为突破口,纷纷寻求养猪盈利的机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在非洲猪瘟防控、饲料等方面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下半年养殖企业控成本仍存一定空间。

  猪价走低,销量未变

  据发改委测算,近一周全国猪料比价为4.56,环比跌幅3.80%。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656.66元,为连续第16周预亏。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显示,上周22省市猪粮比价为5.01:1,这一数字与一级警戒区间仅有一步之遥。

  根据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最新发布的8月生猪出栏等数据,牧原股份生猪出栏价格已经跌破14元/公斤,为13.92元/公斤;正邦科技生猪出栏价为14.02元/公斤;温氏股份的价格相对较高,为14.24元/公斤。整体来看,生猪养殖相关上市公司8月生猪出栏价在每公斤14元左右,与行业基本保持一致。

  生猪价格的下行态势,促使各地加快猪肉储备调节工作的开展。公开资料显示,7日,重庆市已宣布启动政府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各地按照相关规定,积极开展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据发改委初步统计汇总,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安徽、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西藏、陕西等地已开展收储工作。内蒙古、吉林、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甘肃等地计划于9月份继续收储。

  从生猪的供给量来看,主要的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游的屠宰行业和消费市场供给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业内人士分析称,过去一段时间,二次育肥猪和压栏生猪已经消耗殆尽,目前出栏生猪体重大约在120公斤左右。金新农数据显示,其商品猪出栏重量为129.26公斤/头。

1.jpg

  部分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走势(单位:万头)

  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内,主要的生猪养殖企业都在进行一定的扩产能工作,近四个月的出栏量整体保持稳定,温氏股份等还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受生猪价格下跌的影响,各企业的营业收入处于稳定甚至环比下降的情况。

  应对跌价,压缩成本

  为争取扭亏为盈,在下半年交出更好的成绩单,在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生猪养殖企业纷纷提出控成本目标。牧原股份在此前15元/公斤的养殖成本上继续压缩;温氏股份表示,肉猪养殖完全成本目标为下半年降至10元/斤左右,2022年降至8元/斤以下。

2.jpg

  生猪相关价格长期走势(来源:中信期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面临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上涨,防疫成本仍存等不利因素,生猪养殖企业成本压缩仍有一定空间。

  “仔猪与饲料是生猪养殖成本当中最重要的两部分。”中信建投期货高级研究员魏鑫分析,当仔猪价格上涨时,约占生猪养殖成本的近50%;当仔猪价格下降时,约占生猪养殖成本的20%-30%。目前仔猪价格相对较低,带动生猪饲养成本下行。

  针对饲料成本,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玉米、豆粕等价格存在一定波动,但许多大型生猪养殖企业都具备饲料生产能力,目前在控成本的能力上表现基本一致。随着三季度东北主产区的新粮上市,玉米供给相对宽松,饲料价格有望下降,进而减少生猪养殖企业在饲料端的控成本压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自繁自养的企业更容易压低成本。”华安证券农业首席分析师王莺分析称,牧原股份和中粮家佳康得益于此模式,在成本控制上表现相对较好。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产业链的延伸也有利于企业调控成本。如屠宰厂的建设,可以适当调控猪肉产能,平抑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到来,部分成本控制较好的生猪养殖企业将会把握住消费适度回升的机遇,较好地展现出其盈利能力。


饲料普涨150元/吨!部分养户止损离场


  临近中秋国庆佳节,本应该是猪肉消费旺季。然而,生猪价格仍在持续下行,生猪期货价格一路走低,养猪行业未能迎来期盼已久的旺季反弹窗口。

  记者经多方采访了解到,旺季不旺,叠加饲料涨价、大肥压栏等不利因素,已有散养户提前将生猪处理成腊肉,试图减少损失。资本市场对猪周期下行阶段亦持谨慎态度,认为当前行情仍未见底。与之对应的是,唐人神等上市公司在积极筹划扩产,认为猪周期不可避免,只有控制好成本做好管理,才能安全度过市场底部,迎来市场高光时刻。

  调整幅度已深 周期仍未见底

  “调整的幅度是够了,但是调整的时间还不够。”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述其观点,“当前,猪粮比已经跌破5,部分地区已经跌到了4.3,头亏损高达900元,这个调整幅度在之前任何一个猪周期来看,都是了不得的见底信号了。但是猪周期下行阶段一般为25个月,最短的下行周期为20个月,最长的下行周期为31个月。当前从4月份下跌以来,仅仅过去4个月,调整时间还远远不够,不排除还有新低的可能性,我们保持场外观望。”

  进入9月以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从17237元每吨一路跌至16000元每吨,跌幅达到7.17%。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表示:“生猪养殖是产能分散、需求刚性的市场,市场结构决定了助涨助跌将时有发生。从我们跟踪的行情来看,近年来猪周期有加速发散的趋势,不仅底部更低,而且峰值更高,周期也在拉长。”

  猪价下跌饲料涨价 散养户止损离场

  不仅是资本市场看淡养猪行业后市,散养户也由观望转为止损离场。养猪大户刘一友已经联系了当地腊肉作坊,准备将压栏的大肥一次性处理成腊肉,希望能减少饲料、水电和人工开销。近期,饲料价格大涨,叠加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已对散养户构成较大压力。刘一友向《证券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大肥压栏最不合算,气温高容易引发疾病,损失很大,饲料消耗大也是一笔开销。南方养猪所需的玉米需从北方供应,物流费用也是一笔开销。可能北方玉米带养猪会稍微好一点吧。”

  然而,他所认为的“好一点”并未发生。相反,9月7日,国内饲料行业迎来了一波“普涨潮”。新希望、正邦科技、通威股份陆续发布涨价通知,涉及浓缩料、乳猪料等多个产品线,涨幅在每吨50元至150元之间。财信期货分析师胡世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美国玉米、大豆期货都在历史相对高位运行,加之海运物流费用高企,全球供应链运行不畅,对下游饲料成本有抬升影响,饲料厂必然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从我们观察来看,全球消费复苏要早于农业及物流业复苏,对粮食及饲料的需求已经强劲反弹,饲料成本压力传导效应有可能持续到明年乃至后年。”

  勇敢拥抱周期 练好管理内功

  资本市场看淡后市,散养户止损离场,上市公司却在逆势向前。9月1日晚,唐人神公告,截至2021年8月31日,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约715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59%,最高成交价为7.33元/股,最低成交价为5.65元/股,成交金额约4535万元。唐人神表示,持续认可公司内在价值,看好后续发展前景,因而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回购股票。

  9月6日晚,唐人神公告,为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广东省内产业资源,做大产业规模,公司拟出资设立广东唐人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持有其100%股权。

  除唐人神之外,新希望、天邦股份、正邦科技等养猪企业纷纷出手增持股票,看好行业及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向市场表达信心和积极态度。截至8月31日,新希望回购约100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224%,成交总金额为2.29亿元。天邦股份计划由董事长等高管增持1亿元至1.5亿元,自2021年5月24日起6个月内完成。正邦科技公司累计回购股份38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3%,回购总金额为4.95亿元。此外,新希望、温氏股份等上市公司在最近两个月内接受机构调研时,均认为养猪行业作为典型的实体经营,应着眼长远,打好基础练好内功,不能只追求短期财务指标,更不能只计较眼前得失,方能迎来市场高光时刻。

  唐人神董秘孙双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唐人神从1990年开始养猪,到现有已经有30多年了。我们经历了多个猪周期。我个人认为,养猪企业对猪周期一是不要怕,企业无法控制猪价波动,但是能练好内功,降低成本,提升劳效。二是不要躲,要有信心有准备迎接猪周期的巅峰时刻,在行情好的时候赚取比别人更多的钱,而在周期底部,大家都没有信心的时候,更要做好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提升员工能力与信心,迈过市场底部,迎来市场景气周期。”


猪肉收储是“饮鸩止渴”?明年8月前育肥想盈利都难?


  因生猪养殖业持续亏损,上周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启动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并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开展地方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据发改委初步统计,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安徽、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西藏、陕西等地已开展收储工作,内蒙古、吉林、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西藏、甘肃等地计划于9月份继续收储,其他地方将在四季度进一步开展收储工作。各地初步计划收储总数量明显增加,收储力度明显加大。

1.jpg

  猪肉收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生猪市场平稳运行,不过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接连的猪肉收储无疑是“饮鸩止渴”!

  猪肉收储将在短时间内提振养殖户信心,延缓产能淘汰,本应该被淘汰的没有被淘汰,导致养殖市场自然淘汰进程被打破,超大肥淘汰不彻底,使得市场自肃时间拉长。因2020年末至2021年初北方部分地区发生非瘟疫情,市场错误判断当时非瘟疫情对产能的影响,部分调研机构称“北方地区产能受损高达30%以上”,导致东北局部地区至今还有300公斤的大肥存栏不在少数,屠宰企业也心存幻想,库存冻肉压库待涨。不过因实在对7-9月的涨价预期失望了,近日才开始陆续出库。

  屠企大量猪肉库存的陆续出库,叠加居民猪肉消费相比正常年份明显下降导致市场猪肉供应绝对充足,肉价不涨成为钳制出栏大猪价格季节性上涨的关键因素。从目前的状况看,后期月度均价要达到15元都是难度极大的事情。

  预计上旬出栏大猪价格继续走跌为主,中旬前后价格触底前全国外三元出场均价或低至14.00元/公斤上下。中下旬价格适度回涨概率偏高,月度均价环比继续下跌概率极高,预计全国出栏大猪月度出场均价在14.20-14.50元/公斤上下;上半月期间白条猪批零价格大概率继续下跌,下半月价格有望止跌并适度回涨,月度均价环比大概率继续下跌。

  我们需要提醒的是,从当前的推演结果看,如果不考虑后期猪肉收储的影响,本年度出栏大猪月度均价最低月份或出现在11月或10月份,从2000年-2021年22年间,年内月度最低均价出现在11月份的年份仅有二次—2008年及2016年,如果出现在10月份,则是“创造”历史的年份。如果9月份启动的猪肉国家收储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则年内月度最低均价出现在9月份,也是“创造”历史的年份。猪价在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之后,却处于年内价格洼地,这将推动本年度第四季度开始启动加速去产能。而能繁母猪对出栏生猪的影响要在10-11个月后才开始显现,也就是说2021年9月-2022年8月期间,要实现育肥盈利难度极大。


降降降!南昌猪肉价格跌破10元/斤


  今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都在一路走低,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猪肉价格从1月4日的58.72/公斤,降至8月31日的33.34元/公斤,跌幅达43%。9月1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猪肉价格近期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最近,南昌猪肉市场情况如何呢?中秋、国庆佳节临近,猪肉价格会继续降吗?对此,记者走访了南昌部分商超、农贸市场,以及省农科院相关专家。

  猪肉价格走低10元肉渐成常态

  近日,记者走访南昌部分农贸市场和商超了解到,市场上的猪肉价格基本为每斤10元左右,"10元肉"渐成常态。

  9月6日,记者在永辉超市(万达广场青山湖店)现场看到,猪肉档口生意跑火,价格也很实惠,后腿肉搞特价仅为17.6元/公斤,瘦肉价格为31.6/公斤,排骨售价在55.6/公斤。"最近一个月价格比较稳定,猪前腿肉和瘦肉都维持在10多元每斤。"该超市一家猪肉档的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原来买一斤的钱现在能多买半斤,现在生意很火爆,每天能卖2头猪。

  "最近这几天猪肉在打特价,很多街坊们过来购买。"南昌市青山湖区江大南路农贸市场一猪肉档老板王女士告诉记者,瘦肉33.6元/公斤、五花肉25.6元/公斤、脊骨31.6元/公斤、排骨56元/斤。"前上肉有时已经跌破10元,整体售价在每斤10元左右,相比前两年的高肉价,现在价格确实是降低了许多。"

  据江西省生活用品检测报告最新统计,与前一周(8月23日-29日)比较,上周(8月30日-9月5日)全省肉类零售均价环比下跌0.3%,其中猪肉的精瘦肉价格为39.67元/公斤,环比下跌0.5%;五花肉价格为29.38元/公斤,环比下跌0.5%;排骨价格为46.51元/公斤,环比下跌0.6%。

  商贩销量上涨消费者获实惠

  肉价下跌,市民的猪肉消费也明显增加了。华联超市(上海路北路店)的猪肉采购负责人说,今年8月份,超市的猪肉销量同比上涨了20%,这还是在品牌猪肉的销量大幅下降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以前普通排骨48元/斤,我们的土猪肉卖68元/斤,土猪肉销量还不错,现在普通排骨只要25元/斤左右了,土猪肉的销量也受影响。消费者都去买普通猪肉了。"

  此外,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的沁园农贸市场里,一猪肉摊的老板说,现在肉价便宜了,消费者买猪肉的习惯都变了。"以前猪肉价格高的时候,顾客量入为出,生怕一刀切下去太贵了,都是直接要求买多少钱的肉。现在肉价便宜了,大部分顾客不说买多少钱肉,而是直接说切多少斤肉了。"

  此时,正在买肉的市民徐女士说,"看到猪肉在搞促销,一次性购买了两斤前腿肉,价格才9元/斤,确实是很划算。

  专家:预计下半年国内猪肉价格或跌后反弹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猪肉价格走势如何?对此,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周泉勇博士表示,从需求方面来看,因生猪供应增多,生猪及猪肉价格由高位回归至理性价位,对终端需求有一定拉动。立秋过后天气转凉,市场逐渐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双节"期间猪肉价格或有所上涨。

  另外,基于每年南方多地的腌腊、灌香肠以及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对猪肉的需求,预计下半年终端需求或较前两年同期有所提升。在无大面积疫病暴发前提下,预计下半年国内猪肉价格或跌后反弹,但整体调整幅度有限,出现大涨大跌的概率较小。

  对于猪肉价格的下跌,周泉勇也作出了分析。他告诉记者,近两年养猪户的增加,国内猪肉产能逐渐恢复,导致生猪的供应大于需求,是其中的一项因素。同时,因屠宰企业冻品库存偏高,猪肉供应亦相对充足。"国外猪瘟等因素,也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原因。"

  周全勇表示,猪肉价格的下跌对广大养猪户的影响较大,因为养猪场的用地、环保、人工、饲料、育苗等环节都是不小的开支。对此,他也希望猪肉的价格能够有所回暖,降低养猪户损失。


生猪养殖行业研究:对猪周期的再思考 变与不变


  1 什么是猪周期?

  猪周期表观表现为猪价的周期波动,而背后实质是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周期变动以及由此导致的生猪出栏量的周期变动。过往猪周期一般是由盈利变动驱动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发变动,因而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相对较强,自2019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干扰,猪价的预测难度变大,但是我们认为,核心仍是研判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趋势和幅度。复盘历史猪周期,一般来说,较长时间的生猪深度亏损会导致能繁母猪产能加速去化,在不同的猪周期中,猪价从高点下滑到行业持续深度亏损所经历的时长,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进而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速度不一。在能繁母猪产能加快去化后,再过一年左右时间,会见到猪价拐点。之所以连续深度亏损会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去化,是因为养殖户一般基于当前猪价和养殖盈利预期未来的猪价和养殖盈利,当出现连续深度亏损时,养殖户会对后期预期悲观,从而加快淘汰母猪。

  猪周期本质是能繁母猪产能的周期变动

  回顾2006年以来的猪价表现,以猪价开始持续上行为起点,可以将其划分为4轮周期,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时长在4年-5年左右,其中时长差异最大的是下行期。4轮猪周期分别为2006年6月-2010年3月、2010年4月-2015年2月、2015年3月-2019年1月以及2019年2月至今,每轮猪周期可以分为猪价上行期、下行期和筑底期三个阶段。在前三轮猪周期中,一轮完整的猪周期在4年-5年左右,其中上行期的时长在1.5年-2年左右,下行期时长差异较大,时长在1年-2.5年左右,在猪价一次探底后,还会在低位持续一段时间,我们称之为筑底期,一般在8个月-12个月左右,随后二次探底,并开启下一轮猪周期。

  猪周期表观表现为猪价的周期波动,而背后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以及由此导致的商品猪出栏量变动。生猪价格与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变动具有较好的反向变动关系,养殖盈利和动物疫病是驱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的时长在10个月左右,我们将生猪价格与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比变动幅度进行拟合,可以看到二者基本是反向变动。驱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的因素可以总结为2点,即商品猪养殖盈利以及生猪疫情,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基本是由生猪养殖亏损导致的行业主动去产能,这是绝大多数猪周期去产能的驱动因素,此外重大的生猪疫情或者环保政策也有可能导致能繁母猪被动去产能;而能繁母猪存栏量增长,无一例外都是由养殖盈利驱动的行业主动补栏。

  猪周期的猪价峰值主要由生猪供给的降幅决定的,但也会受到季节性、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生猪出栏量降幅主要取决于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幅度,此外还会受能繁母猪繁殖性能变动的影响。

  2006年至今的4轮猪周期中,猪价的涨幅不一,其中出现生猪重大疫情的2006年6月-2010年3月和2019年2月至今这两轮猪周期中,生猪出栏量降幅最大,从而猪价最高涨幅最大。复盘来看:

  1)2006年夏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开始大规模爆发,2007年蔓延至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母猪和断奶前仔猪的影响大。2006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减少9.90%,2007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减少7.46%,2006年6月-2010年3月的周期中猪价最高达到17.45元/公斤,猪价最高涨幅158%;2)2019年2月以来的周期中,受非洲猪瘟影响,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幅度创历史新高,2019年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最大降幅达到38.90%,生猪出栏量降幅同样创历史新高,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较2018年减少24.04%,产能大幅去化使得猪价也达到创历史的高度,2019年猪价最高达到40.98元/公斤,最大涨幅为262%;3)2010年4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9年1月这两轮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最大降幅分别为4.90%和15.50%,生猪出栏量最大降幅分别为0.45%和6.51%,猪价最大涨幅分别为110%和83%。

  而猪价底部受到养殖成本的影响,在2006年以来的4轮猪周期中,可以将猪粮比跌至5左右做为猪价见底的标志。每轮周期的底部,猪价都会跌至成本线以下,从过往历史看,猪价下跌是有底的,我们将猪粮比作为养殖盈利/亏损的指标,可以看到,当猪粮比跌至5左右时,猪价即见底。在一个完整的猪周期中,猪粮比有可能二次探底,即在猪价磨底时和猪价启动反转时,猪价有可能两次处于低位,猪粮比两次跌至5左右。

  连续深度亏损会导致能繁母猪产能加速去化

  在一个典型的猪周期中,在猪价进入下行周期后,养殖盈利逐渐缩小,当猪价跌至成本线以下,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显著受挫,并开始停止补栏母猪,随着猪价的进一步走低,养殖亏损扩大,养户会开始淘汰母猪,先是低效母猪,当预期极度悲观时,正常母猪的淘汰也会加速。

  较长时间的养殖深度亏损会导致能繁母猪产能加速去化。一般来说,当行业出现亏损时,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开始去化,但此时产能去化与结构优化同时发生,如果后续猪价很快反弹,行业重新恢复盈利,则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可能暂停,但如果猪价进一步下滑,商品肉猪出现较长时间的深度亏损,此时能繁母猪产能会开始加速去化。

  复盘历史猪周期,可以看到,在2010年4月-2015年2月这轮周期中,猪价早在2013年4-5月出现亏损,在这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出现月度环比下滑,但由于亏损幅度小(自繁自养生猪头均最大亏损仅127元),产能去化速度慢(能繁母猪存栏量月环比降幅不超过0.5%)且随着猪价反弹去化中止;而在2014年1-7月猪价下滑自繁自养生猪再次出现亏损,这次亏损持续时间长且亏损深度较深(自繁自养生猪头均最大亏损为305元),能繁母猪产能加快去化,2014年3月-2015年2月这12个月里,有10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环比降幅不低于1%。在2015年3月-2019年1月的这轮周期中,自繁自养生猪在2018年3-7月持续亏损,且亏损幅度也较大,自繁自养生猪头均最大亏损为326元,深度亏损同样导致了能繁母猪的加快去化。

  在不同的猪周期中,猪价从高点下滑到行业持续深度亏损,经历的时长,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进而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速度不一。复盘2006-2018年这三轮猪周期,可以看到猪价从高点下滑到深度亏损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4个月、17个月和21个月,在行业进入深度亏损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即开始加速去化,在能繁母猪产能加快去化后,再过10-16个月左右,会见到猪价周期反转。

  之所以连续深度亏损会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加速去化,是因为养殖户一般基于当前猪价和养殖盈利预期未来的猪价和养殖盈利,当出现连续深度亏损时,养殖户会对后期预期悲观,从而加快淘汰母猪。我们可以将养殖户分为大型养殖集团和中小养殖户两个群体,其中大型养殖集团以生猪出栏量增长和市占率提升为长期目标,一般来说,在现金流允许的情况下,会持续扩张,而中小养殖户是以盈利为目标,以补栏后母猪/仔猪后出栏生猪的预期盈利大小作为当前调整产能的决策依据。由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仍低,中小养殖户是主要力量,因而中小养殖户的产能调整节奏主导着行业整体能繁母猪产能的变化节奏。由于对未来的猪价判断难度较大,中小养殖户一般是以当前的猪价以及养殖盈利作为标准进行线性外推,当前猪价下跌时会预期未来猪价也下跌,这正是仔猪、母猪价格基本与生猪价格同涨同跌的原因,从而当行业持续深度亏损时,养殖户预期未来可能也会亏损,从而加快母猪淘汰进度。

  行业成本的高低会对猪周期产生何种影响?

  对于猪周期的分析,除了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外,成本也是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成本不决定猪价趋势和高度,这是由行业能繁母猪产能变动幅度决定的。不过成本的高低,对于行业什么时候开始亏损、什么时候开始去产能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从而影响了下一轮猪周期开启的时间。

  2 本轮猪周期的再思考:变与不变 哪些变化?——非瘟背景下高盈利、规模化加速与成本变化

  非洲猪瘟是本轮猪周期的最大变量,由此导致了行业跟以往周期相比发生了几点变化:1、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产能的最大去化幅度远超过以往周期,进而生猪出栏量的收缩幅度也远超以往周期,创历史的产能去化幅度,带来创历史的高猪价和高盈利;2、过去两年,一方面大型规模企业加快资本支出大量新建产能,另一方面部分散养户在非瘟冲击下加快推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显著加速;3、非瘟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的防疫支出增加,同时成活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指标变差,从而本轮猪周期行业整体的成本中枢较非瘟前显著提升,且成本分化变大,并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即大型规模猪企的成本高于散养户。

  创历史的产能去化幅度,创历史的高猪价和高盈利

  非洲猪瘟疫情使得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产能的最大去化幅度远超过以往周期,进而生猪出栏量的收缩幅度也远超以往周期。2018年8月,辽宁沈阳发生了第一起非瘟疫情,随后非瘟疫情从北向南扩散,非瘟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在发生初期养猪行业对其认识不足、缺乏防控经验,从而遭受了巨大损失。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三季度是非瘟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在2019年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最高达38.9%,而在上一轮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最高降幅仅为15.5%。猪饲料产量的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不同周期生猪产能去化幅度,2019年全国猪饲料产量为7663万吨,同比减少26.6%,在前三轮猪周期中,2006年和2007年猪饲料产量同比仅减少5.5%和0.35%,2015年猪饲料产量同比仅减少3.2%。受能繁母猪产能大幅去化影响,2019年和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仅5.4和5.3亿头,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较猪价上涨周期启动前的2018年减少21.6%和24.0%,而在前三轮猪周期中,出栏量最低的年份,即2007年、2011年和2016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较猪价上涨前的出栏高峰仅减少7.5%、0.4%和6.5%。

  创历史的产能去化幅度,带来创历史的高猪价和高盈利。非瘟导致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和生猪产能去化幅度创历史新高,从而猪价也创历史新高。猪价自2019年2月进入上行周期,2019年3月-2021年5月生猪均价都在15元/公斤以上,其中猪价在25元/公斤以上持续的时间长达19个月,最高达到41元/公斤,2019年-2020年生猪均价分别达到21.8元/公斤和34.0元/公斤。而在前三轮猪周期中,猪价峰值仅17.4元/公斤(2008年)、19.9元/公斤(2011年)和21.2元/公斤(2016年),全年均价看,2007-2008年生猪均价分别为12.2元/公斤和14.9元/公斤、2011-2012年生猪均价分别为17.1元/公斤和15.0元/公斤、2015-2016年生猪均价分别为15.3元/公斤和18.5元/公斤。

  盈利方面,虽然受非瘟导致损失以及饲料价格上涨影响,本轮猪周期养殖成本有所上升,但高猪价仍然带来了高盈利。本轮猪周期中,自繁自养生猪从2019年3月-2021年5月都是持续盈利的,盈利时间长达27个月,平均的头均盈利高达1664元。上轮猪周期(2015年-2018年)中,自繁自养生猪持续盈利时间为34个月,但平均头均盈利近420元,2010年-2014年这轮猪周期生猪盈利情况跟2015年-2018年这一轮周期差不多。非洲猪瘟导致了创历史的产能去化幅度,进而带来了创历史的高猪价和高盈利,是本轮猪周期相较以往周期的重要差异之一。

  大企业加速扩张,行业规模化程度提升

  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在持续推进中,过去两年,一方面大型规模企业加快资本支出、大量新建产能,另一方面部分散养户在非瘟冲击下加快退出,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显著加速。 由于预期非瘟导致的高猪价和高盈利将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为恢复生猪产能和供给,各地政府对于养殖的土地政策短暂放松,2019-2020年大型猪企加大了融资力度和投资力度,产能扩张速度超过以往周期。

  1、 融资方面:2019-2020年,前5大上市猪企(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的合计直接融资金额分别为121亿元和222亿元,上一轮猪周期的2016-2017年,5家上市猪企的合计直接融资金额仅30亿元和128亿元。除了直接融资外,规模猪企业进行了大量的间接融资,2021年一季度末5家上市猪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4.4%,为2014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2、投资方面:近两年规模猪企为把握高猪价红利和土地政策放松的窗口期,加快产能建设。2019-2020年10家上市猪企(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天邦、傲农、唐人神、金新农、新五丰和大北农)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值为446.9亿元和134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4%和201.8%,远超过以往年份的投资金额。巨大的资本开支使得上市猪企的猪舍和种猪资产都大幅增加,2019-2020年10家猪企的合计固定资产为803.6亿元和1527.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0.8%和90.1%,10家猪企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73.8亿元和42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8.9%和146.6%,高盈利和大量的融资使得过去两年大型猪企新建产能的速度明显加快。

  3、头部企业的集中度持续提升:巨大的资本开支和产能扩张速度使得头部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和市占率也在加速提升。2017-2020年牧原、温氏、新希望、正邦和天邦5家头部猪企的生猪出栏量合计值分别为3244、4357、4054和4859万头,合计市占率分别为4.6%、6.3%、7.5%和9.2%,3年时间市占率提升一倍,2021年上半年合计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10.5%。

  成本中枢显著提高,且成本分化变大

  非瘟背景下,生猪养殖行业的防疫支出增加,同时成活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指标变差,从而本轮猪周期行业整体的成本中枢较非瘟前显著提升。非洲猪瘟之前的2015-2018年,中国生猪养殖自繁自养生猪的平均完全成本在12-13.3元/公斤左右,不同年份受饲料原料价格影响成本有所变动,但整体上差异不大。非瘟之后,2019年起,中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大幅提升。目前对于行业平均成本的统计数据,不同来源之前存在一定差异,我们综合不同来源(农业农村部、山东畜牧总站、博亚和讯、Wind)统计数据的口径和结构,认为目前行业自繁自养生猪的平均完全成本在16-17元/公斤左右,相较于非瘟前上升了约4元/公斤。

  2019年起生猪养殖成本大幅提升主要是受非洲猪瘟影响。具体来说:1、非洲猪瘟使得猪场升级防疫措施,加强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例如将猪场改造成封闭猪场、在猪场内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建设车辆洗消站和转猪台、加强猪场的非瘟检测、增加消毒防疫人员等,这一系列防疫措施都使得养殖成本增加;2、非洲猪瘟致死率高,非瘟后生猪养殖行业的成活率显著下降,这是造成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3、过去两年由于二元母猪供给短缺,行业内大量使用三元母猪代替二元母猪进行配种生产,母猪结构的恶化也使得PSY、商品猪生长速度、料肉比等指标恶化。此外,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的价格上涨也是造成2020年以来生猪成本上升的重要推手。

  除了全行业成本中枢提升外,非瘟后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成本分化明显变大,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成本分化方面,在非瘟之前,头部生猪养殖企业中,牧原和温氏的成本最低,2018年牧原和温氏的商品猪完全成本分别为11.6元/公斤和12.0元/公斤,正邦和天邦的商品猪完全成本分别为12.4元/公斤和14.0元/公斤,头部企业之间的成本差距不超过2.4元/公斤。而2021年一季度,根据我们测算,牧原的商品猪完全成本为16元/公斤,而温氏和正邦的商品猪完全成本达到30元/公斤和27元/公斤,头部企业的成本差距最大已经达到了14元/公斤。规模不经济方面,当前行业自繁自养生猪平均完全成本在16-17元/公斤,而很多大规模猪企的完全成本在20元/公斤甚至更高。此外,根据涌益咨询的8月对不同规模的自繁自养猪场的监测数据,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从50头以下、50-200头、200-500头、500-2000头递增的过程中,生猪完全成本逐步上升,从50头以下的15.48元/公斤上升至16.8元/公斤,母猪存栏量在500头以上的猪场成本基本接近。

  我们认为,造成非瘟后养殖成本分化加大以及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主要有: 1) 非瘟使得生猪养殖的管理难度大幅提升,大量入口需要严防死堵,非常细小的疏忽都容易酿成大祸,而大型养殖企业猪场数量、人员数量都更多,从而管理上的瑕疵更容易被放大造成生产成绩的下滑; 2) 非瘟以来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加速,防疫能力差、养殖成绩差的养殖户加速淘汰,仍存活下来的养殖户大多猪场选址较好、防疫能力强、发病率低,从而使得整个散养户群体的结构和成本都得以大幅优化,而大型生猪养殖企业的猪场数量较多,其中一些防疫差、成本高的猪场,由于大型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使得这些猪场仍能继续生产运营,但会拉高公司整体的成本; 3) 头部企业加速扩张,人员快速增加,大量新员工只经过非常短时间的培训之后即上岗,新员工占比高一方面使得各项生产和防疫操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打折扣,另一方面新员工不容易统一思想、企业文化被稀释,从而公司整体的生产成绩会下滑。

  哪些不变?——养殖盈利驱动下能繁母猪产能如期恢复

  虽然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能繁母猪产能的恢复一定程度受到疫情的阻碍,但在高养殖盈利的驱动下,全行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如期恢复。根据各个数据口径,我们认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大概率在2019年10月左右首次环比转正,防疫能力提升和大量三元母猪留种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能够迅速恢复的主因。

  2019年10月左右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环比转正

  不同数据来源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趋势存在一定差异,我们结合农业部和涌益咨询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数据以及猪饲料产量、猪细小疫苗的批签发数据对2019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情况进行判断,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大概率是在2019年10月左右首次环比转正的。

  1)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降幅自2018年4月起扩大,2018年12月-2019年9月是母猪产能去化速度最快的阶段,2019年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达到最大,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环比转正,且自此持续恢复;2)涌益咨询监测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去化最快的阶段是2018年11月-2019年7月,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降幅最大,2020年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环比转正;3)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的母猪料产量数据显示,2018年11月-2019年7月母猪料产量环比为负(由于季节性备货原因,其中2019年3月环比为正),2019年8月母猪料产量首次环比转正;4)猪细小疫苗批签发数据方面,2019年11月起月度批签发数据比较明显的开始趋势增长。综合几方面的数据,我们判断,此次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转正的时间大约是2019年10月左右。

  本轮猪周期,从猪周期启动到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环比转正的时间为8个月左右,与前两轮猪周期相比,并无明显拉长。2010年4月-2015年2月的猪周期中,从猪周期启动上行到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持续环比转正经历的时间为5个月,在2015年3月-2019年1月的猪周期中,这一时长为13个月,本轮猪周期中,从2019年月猪价正式启动上行到2019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首次环比转正,经历的时长为8个月左右。相比前两轮猪周期,本轮猪周期虽然有非瘟疫情的阻碍,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恢复速度并没有拉长。

  防疫能力提升和三元回交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得以快速恢复的主因

  为何在非洲猪瘟的背景下,行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能如期恢复?我们认为,原因在于高盈利驱动下,养殖主体积极提高生物安全防疫水平,且通过大量三元回交的方式解决二元母猪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弥补了非洲猪瘟造成的产能损失。具体来说:

  1) 在经过了早期的非瘟造成的惨重损失后,养殖主体积极探索有效的防非方式,积极提高生物安全防控等级,防疫水平显著提升。从上市公司的出栏数据也可以看到,2019年大部分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同比减少,但2020年开始逐步恢复。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非瘟疫情数来看, 2019年下半年开始,非瘟疫情数量已经明显减少,表明生猪养殖行业防疫体系的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在养殖高盈利且非洲猪瘟疫情相对较为平稳的情况下,2019年二季度东北地区最早开始尝试补栏母猪,但当时行业内二元母猪供给不足,因此猪场开始从三元商品猪中挑选母猪进行回交。虽然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于二元母猪,且二胎以后性能显著下滑,但在高猪价的背景下,只要能成活仍能实现较好盈利,因此三元回交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从而迅速弥补了二元供给短缺的问题。根据涌益咨询数据,2019年7月-2020年3月存栏的能繁母猪中三元母猪占比从10%迅速提升至40%,此后稳定在40%以上,最高时接近一半。

  3 如何看待后期猪价演绎?

  在过往由盈利变动驱动的猪周期中,能繁母猪产能和猪价变动规律性较强,而本轮猪周期中,非洲猪瘟使得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会如何影响过去的猪周期规律?而猪周期的那些底层逻辑在本轮周期中仍将起作用?针对变化的三点,高盈利、规模化以及成本提升和分化,我们分析后,观点如下:

  1)高盈利和规模化并不会导致猪周期拉长。从2006年以来的猪周期复盘来看,并不能得出养殖盈利越高、猪周期下行时间越长的结论,而中国和美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的过程中也并未出现规模化程度越高、周期越长的现象,原因在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去化速度主要取决于行业出现深度亏损的快慢以及深度亏损持续的时长,而非过往的累积盈利;

  2)在以往猪周期中,猪价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后,中小养殖户开始淘汰母猪,大型规模企业由于具备资金优势产能去化慢于中小养殖户。本轮猪周期中,由于规模企业成本显著高于散养户,因而更早开始亏损且头均亏损深度预计更大,并且很多大型规模企业在过去两年扩张较快、杠杆率较高,因而较早遇到资金压力,因而在猪价跌破行业成本散养户开始淘汰母猪同时或者之前,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去产能。在大型猪企开始去产能的时间大概率比以往猪周期更早的背景下,本轮猪周期母猪产能去化速度或更快。

  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一季度生猪养猪预计较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春节前消费旺季短暂的盈利恢复窗口预计不足以支撑养殖主体的现金流量表显著改善,基于此,我们预计,本轮猪周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持续去化,乐观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猪价或将迎来下一轮猪周期拐点,悲观预期下,我们认为大概率2023年上半年也将看到猪价拐点。

  高盈利和规模化会导致猪周期拉长吗?

  高盈利和规模化并不会导致猪周期拉长

  从2006年以来的猪周期复盘来看,并不能得出养殖盈利越高、猪周期下行时间越长的结论。2006年6月-2010年3月、2010年4月-2015年2月和2015年3月-2019年2月这三轮猪周期中,持续盈利时长分别为31个月、33个月和34个月,从自繁自养生猪首次亏损到下轮周期反转时长分别为12个月、24个月和13个月,可以看到,持续盈利时长和开始亏损后磨底时长之间并没有明显规律。

  更进一步,我们对2010年4月-2019年2月这两轮周期中前期的累积盈利与磨底阶段的亏损进行分析,将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和月度生猪出栏量2的乘积作为当月全行业的合计盈利,在2010年4月-2015年2月的猪周期中,持续盈利期全国生猪累计盈利约为5644亿元,从首次亏损到下轮猪周期反转时全国生猪约累计亏损309亿元,其中连续最大亏损约为543亿元;在2015年3月-2019年2月的猪周期中,持续盈利期全国生猪累计盈利为8216亿元,从首次亏损到下轮猪周期反转时全国生猪累计亏损95亿元,其中连续最大亏损为466亿元。

  显然,相对于2010年4月-2015年2月这轮猪周期,2015年3月-2019年2月的猪周期的累计盈利更高,但从出现亏损到下轮周期开始反转之间的时间却更短,且并不完全是因为非洲猪瘟的原因,实际上在深度亏损的2018年4-7月(2018年8月首次发生非洲猪瘟),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开始快速去化,2018年4-7月农业农村部监测的能繁母猪月环比降幅分别为1.40%、2.50%、1.30%和1.90%。

  对中国和美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中猪周期的长度进行分析,同样发现,规模化程度与猪周期长度之间并没有明显规律可循。

  1)中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持续推进,2000-2020年间,散养户数量大幅减少,年生猪出栏量在100头以下的猪场出栏量占比从85.1%下降至26.3%,年生猪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猪场出栏量占比从91.3%下降至42.9%,与此同时,规模场的占比在持续提升,年出栏量不低于10000头的猪场出栏量占比从2000年的2%升至2020年18.1%。在这期间,中国生猪价格经历了4轮完整的猪周期,4轮周期的时长分别为48个月、46个月、59个月和47个月,猪周期时长并没有因为规模化程度提升而拉长。

  2)从美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推进的过程中猪周期的长度看,规模化程度和猪周期的长度之间,也并没有明显规律。从猪场的户均出栏规模和不同规模的猪场出栏量占比这两个指标看,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基本是在1980-2006年间完成的规模化,1980-2006年间美国猪场的户均出栏规模从153头增加至1602头,此后美国猪场的户均出栏规模虽然仍在提升,但速度已经显著变慢;出栏结构方面,年出栏在500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量占比在2005年达到55%左右,此后虽然50000头以上猪场的出栏占比仍在提升,但幅度较小。在美国生猪养殖行业完成规模化的这26年间,共经历了7轮猪周期,每轮猪周期的时长分别为5年、3年7个月、3年2个月、2年10个月、4年1个月、3年9个月和5年2个月,并没有出现规模化提升后猪周期拉长的情况。

  猪周期下行时长取决于出现亏损的快慢和亏损深度及时长

  之所以高盈利和更高的规模化程度并不一定导致猪周期变长,我们认为,原因在于猪周期的下行时长主要取决于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去化速度,根据我们在前文中的分析,在没有重大疫情的情况下,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去化节奏主要取决于行业出现深度亏损的快慢,以及深度亏损持续的时长。当前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主体仍是中小养殖企业/散养户,中小养殖企业和散养户以预期盈利作为补栏/淘汰母猪的决策关键指标,当行业陷入较长时间的深度亏损时,养殖主体一般会对后期猪价和盈利预期悲观,从而加快产能淘汰。此前累积盈利的高低并不影响当前养殖主体对于后期养殖盈利的预期。

  成本变化会对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何种影响?

  本轮猪周期的成本变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成本中枢提升;二是成本分化加大,且相对于散养户而言,大型规模企业在非瘟之后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规模不经济,成本相对更高。基于这两点变化,我们认为:1)在高成本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生猪养殖行业或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亏损。2)成本分化加大且大型规模企业成本更高,使得猪价低迷期间大型规模企业的亏损或超过散养户,从而产能去化可能更快。

  后期生猪养殖行业亏损或持续较长时间

  6月以来生猪养殖行业已经亏损近3个月。5月以来猪价超预期下跌,6月开始行业陷入亏损,6-8月22个省市生猪均价分别为14.88、15.96和15.06元/公斤,均在成本线以下,自繁自养生猪6-8月头均分别亏损275元、175元和291元,外购仔猪育肥猪亏损幅度更大,6-8月外购仔猪育肥猪头均分别亏损1360元、1255元和1253元。

  从生猪供给趋势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生猪养殖行业或将较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71和1.66亿头,二季度生猪出栏量已经显著超过以往年份(2015年-2018年)的二、三季度生猪出栏量。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20年9月-2021年5月持续环比增长,尤其是2020年9月-12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环比增幅在2.90%以上,产能恢复较快。从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时间为10个月,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全国生猪供给产能是持续增加的,再考虑季节性,预计今年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大概率环比持续增长,11月以前生猪出栏量预计大幅增加同时,消费尚未进入旺季,因此预计9-10月猪价在当前基础上,没有太多上涨动力。当前生猪均价低于14元/公斤,按出栏体重120公斤、平均成本16.5元/公斤计算,头均亏损预计在300元左右。一般来说,春节后为一年之中猪价最为低迷的时间,明年一季度猪价大概率仍在成本线之下。

  规模猪企成本更高背景下产能去化速度或快于以往周期

  以往猪周期,各养殖主体成本差异较小,以头部上市猪企为代表的大型养殖企业的母猪产能去化进度比行业要慢。但是,本轮猪周期中,由于规模企业成本显著高于散养户,大型猪企开始去产能的时间大概率比以往猪周期更早,本轮猪周期母猪产能去化速度或更快。

  以往猪周期下行期间,中小养殖主体和大型养殖企业成本接近,二者在差不多时间陷入亏损,但由于大型猪企更具资金优势,因而淘汰母猪的时间比行业平均晚。中小养殖主体和大型规模养殖集团的经营目标不同,因而触发淘汰母猪行动的条件也不一样。中小养殖主体养猪的目标是盈利,即在预期母猪配种后生产的商品猪出栏时会盈利,会进行配种,如果预期亏损,则会停止配种,如果预期亏损持续较长时间,则会主动淘汰母猪。由于中小养殖主体一般是以当前的盈利情况推断未来的盈利情况,因而当猪价跌破成本线时,中小养殖户会开始淘汰母猪。大型规模养殖集团以持续规模扩张、提高市占率为目标,一般来说,不会轻易根据短期盈利调节产能,即如果现金流允许,即便当期出现亏损,大概率仍会维持现有规模甚至继续扩张,但是,在当前资金预计不足以支撑企业接下来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大型养殖集团会开始主动收缩产能。

  在过往的猪周期中,由于中小养殖企业和大型养殖集团成本接近,二者基本是差不多时间开始亏损的,且头均亏损深度也差不多,但大型猪企的资金实力强于中小养殖户,因而一般来说,当猪价跌破成本线后,中小养殖户即开始淘汰母猪,但大型猪企在亏损初期资金仍充足,会继续扩张产能,只有在亏损了较长时间资金较为紧张后,才会开始淘汰母猪。

  复盘过去两轮猪周期,在2012年-2015Q2和2017年-2019Q1这两个猪价下行和磨底阶段,以上市猪企为代表的大型养殖集团,能繁母猪去化速度比行业母猪产能去化速度慢5个月以上。

  1)2012年-2015年二季度,猪价首次在2013年3月跌破成本线,亏损持续了3个月左右时间,亏损使得中小养殖户开始淘汰母猪,不过淘汰幅度较小,2013年2-4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环比下滑,2014年1-7月,行业二次亏损,且此次亏损幅度较大,2013年11月-2015年7月行业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去化。在这期间,以牧原、温氏和正邦为代表的头部猪企,其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首次环比下滑出现在2013年Q3-Q4、二次下滑出现在2014Q4、三次环比下滑出现在2015Q2,相对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于2013年2-4月首次去化、于2013年11月-2015年7月二次去化,三家头部猪企的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去化时间要晚5个月以上。

  2)2017年-2019年一季度,猪价在2018年3月首次跌破成本线,2018年3月-2018年7月,行业持续亏损,且头均亏损幅度较大,在此背景下,2018年4月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持续较大幅度下滑,2018年10月起,受非瘟猪瘟影响,母猪产能去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以牧原、温氏、正邦、新希望和天邦为代表的5家头部上市猪企,其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于2018Q4-2019Q1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滑,比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去化的时间晚6个月,且这期间头部猪企母猪产能去化主要是由非洲猪瘟导致的、而非主动去产能。

  本轮猪周期中,由于规模企业成本显著高于散养户,因而更早开始亏损且头均亏损深度预计更大,并且很多大型规模企业在过去两年扩张较快、杠杆率较高,因而较早遇到资金压力,因而产能去化速度或比中小养殖户更快。本轮猪周期,行业普遍亏损是从6月开始的,但成本高的大型规模企业,实际上一季度已经开始亏损,二季度亏损幅度更大。过高的亏损使得本轮周期大型企业产能去化速度或更快,以10家4上市猪企为例,其合计生产性生物资产在2021年一季度即开始环比下滑,二季度环比继续下滑,头部猪企中牧原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二季度生产性生物资产环比继续下滑,温氏环比持平,而农业农村部监测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7月份才首次月环比下降。即在本轮猪周期中,以头部上市猪企为代表的大型养殖企业的母猪产能去化时间甚至早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大型猪企开始去产能的时间大概率比以往猪周期更早的背景下,本轮猪周期母猪产能去化速度或更快。

  如何看待后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和猪价变动?

  短期来看,11月之前猪价预计仍处于低位,即6-10月生猪养殖行业或持续深度亏损,从而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或将持续去化。在文中,我们已经对三季度的猪价进行预判,由于2020年8月-2021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长,再结合出栏的季节性,2021年三、四季度生猪出栏量大概率在二季度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而11月之前猪肉消费又尚未进入旺季,因此预计猪价在当前基础上,没有太多上涨动力。根据以往猪周期的经验,当行业进入深度亏损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能繁母猪存栏量预计将开始持续去化,因此我们认为,大概率三季度全行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将持续环比下行。

  四季度在消费旺季的带动下,猪价预计会有上涨,乐观预期下行业盈利或将恢复,但进入2022年2月后,消费淡季叠加生猪供给量增加,预计猪价再次低迷。四季度短暂的盈利恢复窗口预计不足以支撑养殖主体的现金流量表显著改善,从而不足以支撑能繁母猪产能恢复,而明年上半年猪价低迷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或将再次加速去化。基于此,我们预计,本轮猪周期的能繁母猪存栏量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持续去化,乐观情况下,2022年下半年猪价或将迎来下一轮猪周期拐点,不过考虑到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在去化同时结构也在优化,下一轮猪价拐点时间可能延后,悲观预期下,或能于2023年上半年看到猪价拐点。


业内:9月份暂时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涨跌行情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

  今年3月到6月,全国规模养殖生猪的成本为2700至2900元/头,约合22.5至24元/公斤;

  散养生猪成本在2600至3000元/头,约合22-25元/公斤。

  可见,生猪全行业在5、6月已经出现普遍亏损。当然,7、8月份是被寄予希望的,因为是探底之后的反弹,因为有政策的托底,还有供给断档期的支撑,但最终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猪价非但没有实现温和的持续的涨势,反而是在7月中旬开启了一个半月的下跌态势,这是本年度猪价第二次探底。

  进入9月份,似乎再次迎来了众多的利好,发改委称近期将再次展开猪肉收储,同时天气转凉、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学季、双节临近,需求端的利好不少,对猪价应该会有一定的提振。但现在整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半年的出栏任务是很大的,业内认为,9月份整体来看,触底之后的反弹是正常的,大不足以有大的惊喜,猪价暂不会出现很大涨跌幅度。利好因素是有,但整体的利空因素或稍强一些,建议养殖户正视行情,理性出栏,切忌追涨杀跌。


业内:接下来需重点关注需求端恢复的情况!


  8月30日,国家发改委称将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再次启动年内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我们知道,7月已经进行了连续3次猪肉收储,累计收储5万吨,有效遏制了生猪价格的过快下跌的势头。

  而业内也普遍性的认为,第二轮中央猪肉储备收储的启动,将对下一阶段的猪价将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已经有十几个省份开展了收储工作,接下来全国各地的收储工作也将陆续开启。猪肉收储将有序引导养殖户平稳有序减栏,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栏,对稳定猪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国家收储难以改变市场短期供需结构,更多是在市场情绪方面给予提振。

  对于接下来的猪价走势,供给是主导因素,但要重点关注需求端的恢复情况,这几乎是决定猪价的涨幅的。

  目前,我国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整体供应充足,而且下半年是供给旺季,四季度是更是旺季中的旺季,将对生猪市场形成压力。而后续,我们就要看消费的提振力度了,如果新冠疫情逐步稳定,叠加各地学校等陆续开学,以及双节,需求有望回归正常水平并提振价格同步回暖。但目前,生猪存栏、冻品库存、充足的供给量也将压制猪价的涨幅。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