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节日气氛支撑以及豆粕价格骤变的成因分析
价格波动现象
2024年4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呈现分化态势,多数商品价格止跌回升,而豆粕主力合约却逆势下跌,当日跌幅近2%,回吐部分前期涨幅。豆粕作为农产品期货的重要品种,其价格波动一直备受市场关注,此次大幅下跌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探究其背后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关税因素的关键影响
美国发起的“对等关税”举措,成为此次豆粕价格波动的重要触发因素。美国作为全球三大主要大豆生产国之一,在国际大豆市场中占据关键地位。我国宣布对美产品追加关税后,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清明假期后,部分地区豆粕价格出现高价现货成交的情况,这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未来供应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因成本增加而产生的恐慌性囤货行为。
然而,市场情绪是动态变化的。卓创豆粕分析师王汝文指出,清明节后,市场担忧情绪逐步释放,现货价格整体高位回落,成交心态也随之放缓。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供需关系。由于各区域现货供应状况不同,国内区域现货价格涨势出现明显分化,华北及东北地区涨幅较为显著,华南地区涨幅相对较弱。从工厂库存数据来看,国内重点油厂原料大豆库存止跌回升,成品豆粕库存明显回落,原料大豆与成品豆粕的衔接过渡使得市场未出现明显供应缺口。在关税变化预期下,国内豆粕市场自身供需对现货价格涨幅进一步调整,节后价格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
大豆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进口结构的动态调整
近年来,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反映出国内对大豆的旺盛需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10503.54万吨,2023年同期为9895.74万吨,同比增加607.79万吨,增幅达6.14%。然而,在进口总量增长的同时,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却逐年下降。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2313.34万吨,同比上年减少207.55万吨,占比22.02%;而巴西大豆在我国进口大豆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攀升,进口量逐年递增,2024年进口巴西大豆7465.00万吨,同比上年增加471.99万吨,占比达71.07%。
对豆粕价格的深远影响
这种进口结构的变化对豆粕价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巴西大豆产量大幅增长后,凭借价格优势逐渐在我国大豆进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当美国大豆因关税等因素导致进口成本上升时,我国企业加大从巴西的采购力度,使得巴西大豆在国内市场供应更加充足,进而影响豆粕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若巴西大豆供应出现波动,如遭遇恶劣天气影响产量或运输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豆粕价格不稳定。
豆粕价格的短期与长期展望
短期价格回调预期
从短期来看,4-5月是关键时期。卓创豆粕分析师王汝文认为,这期间原料到港量充足,将有效缓解市场供应压力。当市场豆粕供应充足时,价格回调的可能性增大。充足的供应加剧市场竞争,企业为促进销售会适当降低价格。前期因关税风波引发的担忧情绪在这一阶段已充分释放,市场逐渐回归理性,为豆粕现货价格回调提供了心理基础。
长期价格上涨压力
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对巴西大豆进口需求进一步增加,巴西大豆的CNF报价走势对豆粕价格影响深远。近期巴西大豆CNF报价近远月呈现明显上涨趋势,一方面是全球对大豆需求持续增长,巴西作为主要大豆出口国订单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巴西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农资价格上涨等,推动大豆出口价格提升。若这种趋势延续,随着进口巴西大豆成本不断攀升,豆粕价格将面临上涨压力,因为豆粕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豆采购成本。
对养殖行业的连锁反应
生猪养殖成本与市场波动
豆粕作为饲料重要原料,其价格波动对养殖行业影响显著。饲料原料价格攀升,生猪养殖成本将大幅上升。在成本压力下,养殖户为降低成本往往会减少补栏。但养殖户的挺价心态对生猪价格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当生猪供应量因补栏减少可能下降时,养殖户期望提高价格保证利润,这种复杂心理和行为使得生猪市场供应与价格陷入波动。
国际市场对国内养殖行业的传导影响
我国猪肉自给率超过95%,国际市场对国内猪肉价格直接影响有限,但通过饲料原料价格波动产生间接影响。关税加征使美国大豆、玉米等进口成本高于巴西,企业转向南美采购,这一采购方向转变不仅影响大豆市场,也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行业。在进口猪肉市场,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07万吨,同比下降30.97%,其中从美国进口猪肉10万吨,占比约9.3%。加税后,美国猪肉价格竞争力急剧下降,为巴西、欧盟等替代国猪肉进口量增加提供了机会。
市场价格与供应的动态变化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2024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消息后,市场迅速反应,部分猪副产品价格迅速抬升。截至4月7日,进口猪头产品价格为12987.55元/吨,较清明节前上涨4.14%,较3月初上涨9.72%;进口后腿骨价格为5214.34元/吨,较清明节前上涨4.12%,较3月初上涨1.25%。从成本角度分析,冷冻猪肉基础进口关税为12%,2025年4月10日后累计加征到44%关税,合计累计税率达56%,还需叠加缴纳9%的增值税,高额税费使进口成本大幅提升。4月10日之后到港的美国产品,在成本支撑下,贸易商多抬价销售,抬价幅度较大,部分产品涨幅在500元/吨至2000元/吨,带动进口贸易商对现存美国产品惜售,纷纷跟涨销售现货产品。
从国内猪肉供应来看,2024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不断增加,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2025年国内猪肉供应整体充裕。在终端需求难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国产猪肉市场可能处于供大于求状态,这对进口猪肉市场不利,进口猪肉需求可能较弱。随着国内生猪价格下滑,国产鲜品及冻品分割品价格可能下降,进口猪肉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被削弱。
行业与市场的未来走向
政策调控预期
在关税风波背景下,豆粕价格和养殖行业现状逐渐明晰,后续政策调控方向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相关部门可能加强对大豆进口的监管与调控,确保大豆供应稳定,包括与主要大豆出口国签订长期贸易协议,保障进口渠道畅通;加强对国内大豆种植的扶持力度,提高国内大豆产量,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在养殖行业,政策可能倾向于稳定生猪市场,通过补贴、调控养殖规模等方式,缓解养殖户因饲料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行业整合趋势
豆粕价格波动和养殖成本上升加速行业整合趋势。一些小型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因资金和抗风险能力不足,可能逐渐被市场淘汰。大型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凭借规模、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它们可以通过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从大豆采购、饲料生产到养殖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例如,大型养殖企业可直接与巴西大豆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加大对饲料研发的投入,开发更高效、低成本的饲料配方。
对于投资者和行业从业者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提前布局,才能在市场变化中保持优势。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和行业整合深入,豆粕市场和养殖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