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豆种植能否止跌反弹?

2012-11-14来源:新湖期货文章编辑:岛岛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今年大豆面积连续大幅萎缩,产量首次跌破千万吨,并仍存下降空间。那么明年大豆种植面积是否会迎来一个稳定甚至反弹的年度呢?新湖期货深入东北主产区,对产量进行了详尽深入考察。

  7月份以来,东北主产区的多雨天气持续了5个月,这在历史上较为罕见。夏秋冬三季的连续潮湿,对作物生长和存储都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更准确把握情况,今年新湖期货对东北主产区进行了三次大型实地考察工作。在春播考察和秋收考察基础上,11月上旬开始,新湖期货又对重点产区进行新一轮的考察工作。从实际掌握的情况看,玉米产量情况相对乐观,但质量差强人意。而大豆在种植面积连续大幅萎缩之后,产量首次跌破千万吨,并仍存下降空间。

  东北秋粮单产分化严重

  今年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情况十分不均,中东部偏湿润地区由于降水过于频繁而出现产量减损的问题,西部半干旱地区则表现出喜雨倾向,获得较大丰产。

  黑龙江东部玉米整体结棒长度正常,径围及粒型正常,但是瞎尖较为普遍,同时相对贪青整体早霜风险高。2011年该区域局部市县出现严重干旱造成减产,但减产县乡多位于山地,总产占比偏低。相对而言玉米今年长势较好,不过后期台风过境,造成大面积的倒伏。虽然倒伏多为中轻度,但仍会造成一定比例的玉米提早结束生长,加上7月以来连续5个月左右时间寡照多雨,致使容重降低,霉变率提高,预计该区域玉米单产较上年持平至略减。

  黑龙江东部大豆整体生长正常,结实多饱满。2011年该区域局部市县出现严重干旱造成减产,今年前期大豆长势好于去年,但是考察期间东部多数地区出现倒伏,且倒伏后降雨较为频繁。后期可能面临着提前停止生长发育不足、病虫害增多等影响,以及收割困难造成的直接损耗。不过,东部地区整体占黑龙江全部大豆产量的权重不及15%,对全省影响相对有限。

  黑龙江西部及北部地区玉米整体结棒长度大(相对本积温带),颗粒饱满,有中等至轻度瞎尖情况。成熟度较高,多数处于腊熟中后期,早霜风险已经不大。风灾及虫灾均无大发生。特别是第四第五积温带大规模扩种的德美亚系列品种,由于种植密度大,容重高,其单产能够达到或接近黄金玉米带中轴区域水平,强力拉动了黑龙江的总产规模。去年该区域为高产年份,今年单产大体持平,局部略增,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明显。

  黑龙江西部及北部地区大豆整体长势较好,结实饱满,分蘖正常,病虫害等问题均少。不过,局地有倒伏,部分地块分蘖少或贪青,整体仍处丰年水平,预计单产水平较去年持平至略低。此外,从今年春播考察的情况来看,大豆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积温高、土质好的平原耕地基本改种玉米和水田,而大豆大部分被驱逐至山地和高纬度地区,多数为中低产田。平原高产田大豆产量可达5000斤~6000斤/公顷,而山地一般在3000斤~4000斤/公顷,整体的产出能力会下降10%~20%。

  黑龙江南部及吉林省地区玉米整体结棒长度短(相对本积温带),直径小,凹损较大。瞎尖严重,虫蚀普遍,霉变比例偏高。整体受到7~8月份寡照多雨低温,虫害风灾等多轮不利天气侵扰。该区域为东北黄金玉米带中轴线,产量权重最大,预计单产较去年降低10%~15%。吉林西部白城、松原等地整体较好,单产略增。该区域由于积温高,产出能力强,大豆几乎绝迹,玉米和水稻占据主导地位。

  辽北地区玉米整体结棒长度不大(相对去年),瞎尖多,凹损较大,虫蚀普遍,霉变比例偏高。偏西北地区瞎尖和虫害严重,凹损明显。辽西玉米棒大粒实,相对去年好,但也发现一些霉变情况,后期降雨十分关键。整体评估辽宁省产量略逊于去年。

  天灾虫害影响农作物质量

  东北今年降水异常频繁,从7月份扬花授粉期就没有停歇过,对于中东部的作物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再加上风灾虫灾的轮番侵扰,对玉米大豆的质量形成较大影响。

  首先,东北中东部地区玉米瞎尖和棒小情况较多。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吉林中部、辽宁北部表现明显,主要成因为7~8月份持续寡照多雨,积温偏低,加上虫害、玉米叶大斑病等影响。瞎尖按平均3~3.5厘米的长度,占总长1/7的比例和50%的权重计算,会造成相对完全饱满单棒产量为7%左右的减损,由于常年存在瞎尖情况,特别是去年在吉林也偏多,今年由此造成的相对减产估测在3%以内。

  粘虫病曾一度大发生,成为市场炒作因素,但实际影响有限粘虫病主要是在东北中部爆发,对玉米叶形成杀伤,降低给养能力,或许与该区域玉米棒小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官方和各机构的估测数据,其造成的直接减产在200万吨以内。考察还发现新的衍生问题,可能扩大虫害影响。一是虫蚀有可能加速玉米棒外苞叶过早死亡,甚至导致玉米棒过早停止生长,降低玉米容重,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促进霉变的发生;二是粘虫及其他玉米害虫直接啃噬玉米棒粒,特别是对玉米尖部嫩粒的啃噬,这在黑龙江南部、吉林省中部、辽宁中北部的考察中所见较多,虫害发生比例为近些年未曾见。本次考察中,该区域样本中所见虫蚀痕迹超过70%。

  其次,倒伏的影响历史罕见。今年,由于台风“布拉万”的影响,南起辽北,北至黑龙江东北端,贯穿整个吉林中东部均出现大面积倒伏,倒伏范围之广,至少本世纪未见。根据官方数据和媒体报道:吉林省有1236.9万亩玉米遭受风灾,其中倒伏严重需要人工扶起的达到401万亩,折断比例达到10%左右。8月28日夜间起至29日8时,台风“布拉万”对黑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据初步统计,此次受灾范围涉及到哈尔滨、绥化、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鹤岗等地区,其中仅哈尔滨辖区玉米倒伏面积就达490.8万亩左右。辽宁省未有官方明确统计,主要受灾区集中于铁岭市。9月初考察吉林倒伏区,发现问题比预期的严重得多。一方面半倒伏甚至站立的玉米都出现玉米苞叶枯死现象(代表玉米棒给养结束);另一方面经过一周的潮湿天气,玉米棒开始生霉。倒伏加之病虫害等其他原因,东北中部玉米棒过早停止生长的比例非常高。对于辽北至黑龙江南部的主产区来说,9月上旬距离正常的收割季节尚有约一个月的时间,距离正常早霜也有20天以上的时间,正处于乳熟中期的玉米过早结束生长,而在断水情况下提前进入腊熟,必然直接导致整体籽粒饱满度降低,容重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棒尖籽粒以及贪青的玉米品种尚未完全结束灌浆便开始乳熟,造成重量的直接损失,以上两点预计将会造成倒伏区域10~20%的减产。此次冬季考察初步掌握的情况是,贸易商反映吉林中部玉米“发轻”,很多地区容重较往年偏低。

  7~9月份持续多雨寡照,玉米苞叶过早枯死,加上倒伏和虫害的作用,共同导致了今年东北玉米生长期霉变发生比例偏高的情况。我们此次考察,北起黑龙江肇东,南至锦州,均发现了大量霉变玉米样本。根据考察中的经验总结,我们得出玉米生长期霉变发生的主因:潮湿、坏死和霉点扩散。

  最后,今年十月份前后持续的降雨导致收购大面积延迟。加之倒伏面积大,玉米在地中被虫蚀和遗失的比例大大高于常年,据了解,有农民在地里拣玉米,一天能拣千斤之多,也有一些玉米棒子在地中烂掉。

  大豆的情况相对较好,但后期降水过多,致使大豆收割明显延迟,在地中有爆荚减损的情况。同时,近期考察发现大豆水分较高,贸易商新收大豆水分可达20%,对存储和流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玉米产量小幅增长

  春播考察后,根据面积扩种的幅度曾估测年度玉米产量增长将达到1000万吨以上。但经过一系列灾害天气之后,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单产显然拖了大丰收预期的后腿。该区域虽然不是国内玉米产量的增长点,但却因单产水平最高而占据着最高的产量权重。

  最终,经过三次考察和多种调研和修正,预计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2000万~2300万亩,主要来自大豆改种,少量来自杂粮。估测2012/13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为1.80亿吨,较上一年增加约400万吨。

  估测东三省整体产量较上年持平或增加200万吨左右。其中预计黑龙江南部单产减产10%~20%、西部、北部单产持平至微增、东部持平或略减,全省在面积增加约1300万亩的条件下整体增产500万~600万吨达到3000~3100万吨;吉林省西北部持平,中东部整体减产20%,在面积略增20万~30万亩的情况下,整体减产350万~400万吨达到2000万~2050万吨;辽宁省整体单产减少5%~10%,虽然面积微增,整体预计减产60万~130万吨,最终产量约在1600万吨左右。另外,内蒙古预计增产100~200吨。

  根据各地现货企业的调查情况,整合企业调研成果,估测华北玉米产量较上年增加100万~200万吨左右。该区域面积基本稳定,预期单产小幅增加,品质好于上年。其中河北和河南质量和产量双优,产量分别达到1600万和1550万吨左右;山东省玉米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约在1960万吨左右。西北地区玉米总体增产;安徽玉米持平至略减。

  改种面积超过30%大豆产量大跌

  我们对于大豆的估测数据,相对官方和其他单位的估值都要激进得多。通过在春播过程中对种子经销商品种销量的调查,在秋收过程中的目测对比,以及冬季调研中对贸易商和农民的再次调查验证,大豆急速的减幅符合当前种植情况,也符合广大农民直接利益与种粮科技水平。产量跌破千万吨,意味着国产大豆由主粮迅速褪变为杂粮级别。

  根据新湖期货的持续跟踪统计和估测,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总种植面积约6560万亩,2011年约减少1900万亩~4660万亩左右,减幅在29%左右。2012年春播调研了解到大豆改种的情况比我们预期的更为严峻。整体上看,黑龙江第一、二、三积温带及吉林省产区无霜期更长,积温更高,适宜改种玉米,大豆面积减幅较大,基本减幅都在50%~80%,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难以见到大豆。黑龙江东北部的第四积温带平原面积较广,大豆改玉米和水田较为方便,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故改种幅度也达一半;黑龙江北部伊春地区多山地,积温低,种植成本低,每户土地面积大,大豆改种幅度相对小,在25%左右;黑龙江西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山脉,积温低,限制了玉米的种植,故大豆整体改种幅度在30%以内。通过各地区的具体调研和统计(大量走访农民和种子商店),最终我们估测2012年黑龙江大豆面积较去年减少33%左右,至3218.4万亩。

  预计2012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减少33%,吉林减少50%,内蒙减少11%,华北黄淮减少15%。总体看,预计全国大豆面积较上年减少25%。

  综合上述面积减少和单产下降的因素,我们粗略估测2012年黑龙江大豆减产31.09%,即较去年的496万吨降低154万吨左右,降幅约在31.01%。预计全国大豆产量由去年的1150万吨下降至今年的850万吨左右,减少300万吨,降幅约为26.09%。

  大豆种植面临价格分水岭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豆价格在4.5元/斤以上而玉米价格持平于本年度均价时黑龙江农民才会考虑将玉米改种大豆。

  不过根据我们的计算有不同结果。当前新豆收购价格在2.3元~2.4元/斤,虽然较去年豆价明显上涨,但种植大豆的收益仍远远不及玉米。粗略计算,按我们春播考察的成本详单,黑龙江第三积温带标准样本(中等单产水平,自家机械耕种,无严重病虫害和风灾)玉米每公顷总成本9780元,按15000斤/垧左右单产计算,每吨成本约在1304元。如果按春季卖粮高峰1.03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5450元左右(不考虑玉米棒子、秸秆等副产品可能存在的收益),每公顷净利润在5670元左右。大豆每公顷总成本约7805元,按5000斤/垧左右丰年单产水平计算,每吨成本约在3122元,如果按去年春节前卖粮高峰2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0000元左右,每公顷净利润在2195元。玉米收益是大豆的两倍多。如果玉米按照上市中期0.9元/斤(30%水分,潮粮单产约17500斤/公顷)计算,则毛收益在15750元/公顷,净利润在5970元/斤。大豆如果按3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5000元左右,每公顷净利润在7195元,较玉米高出约1200元。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在倒伏地区很难机械化收割,需要增加大量人力成本,这将提高东部及中部产区大豆种植成本。玉米种植面积相对提高幅度有可能更大。

  以上成本、价格和单产因地区不同,不同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可以看出3元/斤大体是一个分水岭,可以阻止大豆面积继续大幅下降。如果低于该价位,在2013年大豆或将继续改种玉米,但改种区域主要将集中于黑龙江西部地区。因东部及南部地区适宜玉米种植的耕地基本改种完毕,大豆集中在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山地。西部农场地带连续两年试种玉米,该区域保留了黑龙江约70%的大豆种植面积,意义不可谓不大。

  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经过急剧的面积萎缩后,大豆或许会迎来一个稳定甚至反弹的年度,但实际情况却不尽然。今年下半年大豆的干旱炒作虽然引发一波豆类上涨行情,但在抛储和压榨亏损作用下,大豆涨幅有限。现在国内市场大豆供应暂时没有大的缺口,南美又处于历史性扩种的年度,而美国一旦恢复趋势性单产,则明年的供应压力巨大。相比之下,玉米虽然开始进入库存化阶段,但国家托市价格逐年抬升,技术和生产投入支持玉米单产,较大豆优势继续扩大,农民心里有杆秤,地方政府也更愿意粮食总产增加。也许只有当国产大豆降低到一个更低的杂粮级别,充分展示其实用价值时,才可能迎来新的高波动率时代。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