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品多样化需求促生品种多元化——“中国蛋鸡10年”王克华专访

2018-11-30来源:《国际家禽》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尽管终端消费者不会以品种来选购鸡蛋,但对青年鸡养殖场、产蛋鸡养殖场而言,品种是首先考虑的要素。经过10年育种发力,国产蛋鸡品种逐渐增多,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养殖场对品种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随着蛋品消费需求多样化发展,育种工作中还需要持续丰富品种。
 
 
王克华
 
现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种质资源评价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育种是一项异常繁复的科研工作,而蛋鸡由于养殖周期比较长,使得其育种测定工作更加耗时,数据管理和处理难度更大。如,育种个体测定周龄与商品代蛋鸡产蛋周龄之间的差距不宜过大,测定数据需要既可靠又准确。对此,王克华表示,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较,国内蛋鸡育种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个体测定周龄方面。
 
  记者:根据您10年来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您认为有效的成果是什么?
 
  王克华:
 
  我从2008年进入国家现代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目前担任种质资源评价岗位科学家。“十三五”期间,我同时担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协调研究室各岗位科学家开展相关工作,组织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10年来,在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的指导下和体系团队科学家的支持下,在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岗位,我们团队育成11个蛋鸡品系,以地方鸡种和高产蛋鸡为素材创新种质资源,持续、系统选育高产、节粮、绿壳蛋、浅褐壳黄脚黄羽、浅褐壳青脚麻羽等5类11个蛋鸡品系;各品系都选育了5个以上世代,数量和质量指标均到达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审定和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技术规范要求。
 
  同时,我们团队还育成苏禽绿壳蛋鸡、苏禽矮小蛋鸡、苏禽5号蛋鸡等4个各具特点的地方特色蛋鸡新品种(配套系)。苏禽绿壳蛋鸡于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完全利用地方鸡种素材培育的特色蛋鸡配套系,商品代鸡72周龄产蛋221个、平均蛋重45.7克、体重1.50千克、绿壳蛋率100%;与东乡绿壳蛋鸡、麻城绿壳蛋鸡、卢氏绿壳蛋鸡、长顺绿壳蛋鸡等4个地方鸡种的平均产蛋数相比,多产73个蛋,是国内同类品种第一品牌,推广量较大。
 
  体系岗站间实质性合作对推动地方特色蛋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资源优势,针对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团队、杨宁教授团队与体系孝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神丹食品紧密合作,共同培育高产黑羽绿壳蛋鸡配套系,可望于2019年申请审定。同时,利用保存的藏鸡资源和育成的蛋鸡品系,我们团队与体系延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德青源西藏公司合作,研究藏鸡开发利用;目前,已初步确定藏鸡开发模式,尼木基地中试鸡生产性能显著提高,藏区适应性良好。
 
  遗传评估需要深入解析蛋用性状遗传机制。我们团队与杨宁教授团队合作,以东乡绿壳蛋鸡和白莱航鸡为素材,构建F2分离群体,运用GWAS技术筛选出重要性状分子标记60余个,其中卵泡数、剩余饲料消耗、骨密度等17个性状的32个候选基因为首次报道;发表SCI论文18篇;首次应用随机回归模型、动物模型整合Z染色体遗传关系矩阵、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等对40余个蛋用性状开展遗传评估,研究初步探明了地方特色蛋鸡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
 
  此外,在这一岗位,我们团队还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并初步探明了高产、节粮、地方蛋鸡之间的种质差异。如,在相同条件下,对洛岛红鸡、白莱航鸡、粉壳蛋鸡、浅褐壳地方蛋鸡、绿壳蛋鸡、矮小蛋鸡等品种(系)种质特性进行测定,并观测体型外貌,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指标,产蛋数、精液品质、受精率等繁殖性能参数。此外,我们还研究了蛋鸡的耗料量、骨骼性状,成活率、热耐受性、血常规及血脂等指标与淘汰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鸡蛋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微量元素含量、蛋壳胶护膜与超微结构等与蛋品质水平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挖掘种质特性奠定了基础。
 
  适度规模将是我国蛋鸡养殖未来的主流模式。
 
  记者:据您研究,10年来国内蛋鸡产业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转型升级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王克华:
 
  经过10年发展,我国蛋鸡产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经我们综合整理分析,2017年我国蛋鸡存栏约15亿只,鸡蛋产量约2560万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11.1%和25.2%,人均鸡蛋占有量达18千克,比2008年增加2.6千克,有效保障了居民的蛋品消费,提供了廉价动物蛋白来源。
 
  二是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2007年,我国年均存栏5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比例为75.7%;到2017年,我国年均存栏2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比例达到73.8%,其中存栏5000~50000只规模的养殖场(户)生产的鸡蛋约占65%以上,是目前我国蛋鸡生产的主力军,大规模蛋鸡场数量和所产鸡蛋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三是生产水平显著提高。近10年来,我国高产蛋鸡72周龄平均产蛋量接近18千克,比2008年提高1~2千克;高产蛋鸡料蛋比2.1~2.3:1、成活率90%~92%,分别比2008年大约提高0.2%、10%。
 
  四是鸡蛋生产与消费特点日趋明显。我国蛋鸡产业区域化优势逐步增强,鸡蛋产业带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辽宁、安徽和四川这7个省,占全国鸡蛋产量的70%左右;鸡蛋消费市场特点鲜明,褐壳蛋约为58%,粉壳蛋约为40%,绿壳蛋和白壳蛋约各占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地方特色鸡蛋所占比例较大,需求旺盛。
 
  我觉得,国内蛋鸡产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定蛋鸡业绿色发展规划,推动蛋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广升级版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蛋鸡业抗菌药物使用制度,解决蛋品质量安全抓手缺乏问题。
 
  整体来看,我国蛋鸡产业正向大规模、高投入、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转型,正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营集约型、装备现代化的方向升级,但由于受到环保问题、土地问题、产业链利益分配长期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去产能方面,要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创新消费方式。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重构企业价值链,重构企业上下游价值链,实现市场拓展与转移,采用多角度经营策略。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蛋鸡产业技术发展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王克华:
 
  从全球来看,日本、欧盟及美国的蛋鸡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领先,但这几个区域的蛋鸡养殖模式不尽相同,如日本、欧盟国家效率更高但规模适度,欧盟更强调蛋鸡福利养殖,美国蛋鸡养殖大规模特征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高产蛋鸡72周龄产蛋量平均接近18千克、料蛋比2.1~2.3:1、死淘率8%~10%,而发达国家72周龄产蛋量平均接近20千克、料蛋比2.0~2.1:1、死淘率5%~6%。以此来看,在蛋鸡生产性能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在逐年缩小。同时,国外育种公司个体测定一般到80周龄,群体大且测定数据较为全面,有利于开展遗传评估,伊莎公司正在实施“100周产500个蛋”的育种目标,而我国育种企业个体测定最多到66周龄,遗传评估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此外,国外育种公司基因组选择已广泛应用,而我国刚进入应用阶段。
 
  在美国,蛋鸡单场年平均养殖规模超过10万只,高密度笼养是美国蛋鸡生产目前最主要方式,自动喂料、自动集蛋、机械清粪、环境调控等配套技术普遍应用。目前,我国蛋鸡饲养量大,养殖户多,平均规模小,大多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生物安全和鸡舍环境控制不到位,疾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大,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低,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蛋鸡业持续发展。
 
  记者:中国蛋鸡产业未来将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王克华:
 
  据我判断,我国蛋鸡产业将来会在四方面出现大的转变。
 
  一是适度规模将是我国蛋鸡养殖未来的主流模式。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长途运输不利于疫病防控和其他风险控制,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既可以保障本地供给,又可以减少长途调运。未来,我国单场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养殖场将会逐步成为鸡蛋的主要提供者,单场年存栏20万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数量会越来越多。
 
  二是产业技术、生产模式的创新与推广将加快推进。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需要在蛋鸡品种多元化、种鸡疾病净化、免疫程序优化、鸡舍通风与环境控制、福利饲养模式、精准饲喂与饲料配方优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推广。
 
  三是无抗鸡蛋将更受欢迎。产蛋期使用抗生素会造成鸡蛋药物残留,进而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对养殖者、消费者乃至整个蛋鸡业发展均会造成不良后果。在食品安全法严格执行的今天,消费者对无抗动物产品、优质鸡蛋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需要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营养保健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升级。
 
  四是蛋品深加工促进鸡蛋消费增长。目前,壳蛋仍是国内市场的主要消费形式,也是经销商毛利润最高的产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鸡蛋产品将呈现多样化、深加工利用加速发展的趋势,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蛋品研发,丰富蛋品种类,完善鸡蛋可追溯系统,扩大蛋品深加工的比率和种类。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