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欲收购百胜中国 肯德基或变成中国公司

2016-04-21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文章编辑:岛岛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今天(4月19日),一则消息引爆快餐圈,一家中国公司正在尝试收购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西式快餐品牌巨头百胜集团中国区业务。换句话说,如果该收购成功,中国的肯德基、必胜客将变成中国公司所有。《第一财经日报》联系百胜中国区相关负责人求证此事,百胜方面承认了中国区业务正在分拆中,已经取得良好进展,但对传闻或猜测不予置评。

  中国公司有意收购百胜

  据悉,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支持的财团表达了收购百胜中国业务大多数股权(100%)的意向,这笔交易对百胜中国的估值可能在70亿-80亿美元,目前这个投资团体正在对中国子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团体成员包括KKR和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等。

  消息称,淡马锡、春华资本也在竞购百胜中国的股份。百胜正在考虑所有选择,可能会决定出售少数股权,或者推进此前宣布的业务剥离。

  百胜代表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公告中表示,自宣布计划剥离中国业务以来,公司继续取得良好进展,对于传闻不予置评。淡马锡、Baring和KKR也表示不予置评。

  这比上个月流露出的消息信息量更大,估值也有所降低。3月中旬,就有媒体爆出百胜集团正在考虑向包括KKR、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和几家中国基金出售股权,出售的股份比例为19.9%,而当时的报价使得中国业务的整体估值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估值远高于此次爆出的数值。

  早有计划分拆中国区业务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百胜集团发公告表示,打算分拆中国区业务,让百胜中国在纽约证交所或香港上市。百胜集团还表示,在拆分中国业务并让其在纽约证交所或者香港上市之前,该公司或将向股东返还至多62亿美元。百胜称,资本返还将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股票回购、股权收购或特别股息。

  分拆后,百胜中国区将作为百胜餐饮集团在中国的特许加盟商,成为独立上市公司。分拆预计在2016年底前完成,届时将有百胜餐饮集团以及百胜中国两个独立公司体系。百胜中国有望在纽约与香港市场双重上市。同时,百胜集团会以肯德基、必胜客的中国收入为基准向中国业务公司收取3%的特许权使用费。

  公开资料显示,至2015年12月底,百胜集团在中国大陆拥有5000余家肯德基、1500余家必胜客餐厅、300家必胜宅急送、15家东方既白和250余家小肥羊餐厅。

  事实上,除了百胜,百胜的老对手麦当劳也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速发展加盟业务。2016年3月31日,麦当劳中国区宣布,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加大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麦当劳方面认为,此举将进一步加速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分拆和收购后猜想

  表面上,百胜集团分拆是出于为公司股东利益以及长远发展考虑,但有分析认为,之所以选择此刻分拆,很可能与中国区业务出现较大不确定性,为降低运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考虑。据外媒报道,百胜之所以选择分拆中国业务,是由于中国区业务受到食品丑闻以及营销失误的困扰。百胜集团面临着近期加入公司董事会的维权股东的压力。

  近年来,百胜以及麦当劳两大西式快餐巨头正逐渐走下“神坛”,不仅频繁受到食品安全事件以及禽流感影响,导致业绩出现较大波动,还受到中国乃至全球健康饮食趋势的影响,基于油炸的西式快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追求健康的年轻消费者说“不”。当然,肯德基、麦当劳也在尝试推出更加健康的菜品来迎合健康趋势的发展。

  很显然,如果大力发展加盟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将中国区业务分拆上市,无论是百胜集团还是麦当劳都将大大减少运营风险,符合股东的利益诉求。事实上,麦当劳及百胜旗下的肯德基在全球都有很大比例的加盟店,而在中国,由于中国区发展迅速、利润丰厚,百胜和麦当劳都不想放弃中国区这块“大肥肉”,导致加盟店的比例一直很低,如今突然又要大力发展加盟、引入战略投资者有种当“甩手掌柜”的意思。

  当然,不可否认,无论是百胜还是麦当劳,目前在中国的运营还是很顺畅的,其管控还是品牌影响力也属于餐饮行业的佼佼者。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洋快餐遇到一些影响,我个人还是看好百胜中国区业务的前景,至于为何会选择分拆,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当然,最让人担心的是,假如中国公司收购了百胜中国,是否会加重消费者对百胜品质的担忧?一直以来,中国餐饮行业屡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客观来说,消费者更信赖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品牌,若是百胜变成了中国公司,是否会带来消费者的流失?

  对此,边疆表示:“不排除消费者会有一些想法,但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百胜中国被中国公司收购,一般来说,只会是股东发生变化,原有的业务模式以及人员都会保留,并不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消费者不应过多担忧。”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