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控制
温度。28℃~32℃最适宜,26℃以下雏鸭易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死。人工拨散雏鸭后,出汗多的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鸭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鸭增多,而且雏鸭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鸭。超过32℃,雏鸭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热散发[阅读全文]
一 做好消毒管理意义重大 1有效防控传染病 在传染病的防治上,消毒主要是控制传播途径,清除或杀灭物体表面的有害微生物或将有害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无害的程度,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所以,在空舍期要做好环境消毒,防止上下批次间的传播,在饲养期要做好带鸡[阅读全文]
秋冬季节每天的温度和昼夜温差变化很大,为保证鸡群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使鸡群的生产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须注意做好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温度管理 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最低不应低于15℃。如遇到刮风天气应摇起篷布(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阅读全文]
湿帘呈蜂窝结构,在其他行业又称为水蒸发式冷风机,是利用空气的不饱和性和水的蒸发吸热来降温。湿帘装置一般分为两类,水帘墙加负压风机和外挂式独立湿帘风机。水帘墙加负压风机主要应用于空间易于封闭及降温要求较高的鸡舍,外挂式独立湿帘风机适用于降温要求不太高[阅读全文]
一 确保鸡舍的密闭性 有效通风的前提是鸡舍必须保持密闭性,让新鲜的空气从侧墙通风口或者鸡舍前部的水帘处进入鸡舍。所以要求对场区内每个鸡舍的密闭性进行检查测试,可以使用AC2000系统中的舍内压力进行测试,即将舍内所有进风口全部关闭,只开一个风机,查看舍内静[阅读全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奖励政策的实施,家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国内恶劣的养殖大环境使家禽养殖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风险在加大,其中疾病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合理有效[阅读全文]
1 鸡场选址不合理 有50%以上养鸡场在选址时,只想自己饲喂方便,而不考虑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也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而将鸡场直接建于居民村庄前或家畜圈棚邻近。有些养殖户还将鸡舍建在居民院内、学校旁边或高密度饲养区域内。这样极不利于防疫隔离和卫生消毒措施。[阅读全文]
一 人员隔离 隔离的目的就是把SPF鸡场和外界严格地隔离开来,使外界病原不能进入SPF鸡场,保证SPF种鸡的生物安全。 sPF生产场原则上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并谢绝参观。因工作需要,需严格执行以下条件方可入内,否则任何人不得入内。 外来人员在门卫处申请、登记、填写好[阅读全文]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肉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带动了养禽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养禽业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养殖成本的持续上涨,以及养殖环境要求的日趋严格,迫使企业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降低对劳[阅读全文]
俗话讲: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炎热的夏季,广大养殖户对怕的就是夏季的高温天气。高温引起的热应激不仅可以造成鸡群死亡,更为普遍的是导致鸡群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的降低,最终造成养殖效益差。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夏季降温措施及通风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阅读全文]
施海东 徐金晶(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 保持鸡场干净卫生 创造一个卫生的环境无疑对鸡群的生长生产有利,同样也有利于控制老鼠,老鼠喜欢生活在杂乱的地方,如杂乱的仓库、饲料间、鸡舍天花板上。 1 每日进行鸡舍和周围卫生清扫,保持水泥地面干净,绿化整齐,物[阅读全文]
高彩虹 王建国 陈淑芳(河北科星药业有限公司) 一 苍蝇在温度、湿度、光照方面的要求 苍蝇最适宜温度是27~30℃。8~12℃时苍蝇可活动,但不能交配及站立在食物上,只能落在天花板和墙上,不爱动,在零下5℃时,3~5天死亡。蝇幼虫要求温度比成虫高,其发育最快的最适宜[阅读全文]
李新社(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甘肃兰州 730060) 导语:通风不良是百病之源,要改善舍内环境,必须首先解决好鸡舍的通风问题。特别是季节交替之际,温差变化较大,因鸡舍通风不良而致鸡群呼吸道疾病频发,诱使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各种疾病发病率、死亡率显著增加,产蛋[阅读全文]
杨广平 王建国 高彩虹 魏桂香 陈淑芳 一 管道清洗的重要性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和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从过去的每户500~1000只,发展到现在的每户10000-20000只。反映了我国养禽业在近十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里面包括:养殖水平的提高、养殖[阅读全文]
范宇红(江苏威尔农牧有限公司) 为提高蛋鸡养殖效益,进行了一番尝试,其中包括微生态制剂的试用,经过4个月的试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对蛋鸡采食量、产蛋率、死亡率三个方面的指标都有改善。现将试验内容作一总结。 一 基本材料 微生态制剂:上海易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