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
1日龄的雏鸡一般要通过一段距离的运输从孵化场到达养殖场,并在养殖场度过一生。与商品肉鸡相比,父母代雏鸡及祖代雏鸡通常需要更远距离的运输。因此,为了确保雏鸡到达养殖场时能够[阅读全文]
对于父母代肉种鸡而言,育雏期的细节管理对雏鸡日后的健康、均匀度、生产性能等尤为重要,包括育雏细节、育雏技术、育雏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下面从以下八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阅读全文]
随着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凸显,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的情况下,众多养殖场不断扩大,致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对于家禽养殖产[阅读全文]
肉用种鸡在饲养过程中要采取一些限饲方式,目的是使整个鸡群每个个体体重保持一致,达到发育同步,使种鸡更好地发挥生产性能。 一 限制饲喂的目的 1 控制生长速度,体重符合标准要求 肉种鸡最大的特点是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但作为肉种鸡,要求其20[阅读全文]
一 、体重控制不当 育雏期体重没有达标,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及羽毛发育不好,致使鸡群对光照刺激不能产生良好的反应;10周龄后对超重鸡群强行通过少给料拉回标准体重;10周龄后的周增重不达标;17周龄后,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5%以上,导致性成熟不均匀;为了片面追求[阅读全文]
鸡群的均匀度是肉种鸡育成期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根据肉种鸡育成期均匀度高低,可以预测鸡群开产整齐性、产蛋率、产蛋高峰期、蛋重均匀程度及鸡群存活率。为了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性能,从第一周开始就应该重视均匀度,打下一个扎实[阅读全文]
一 出雏不均匀的现象 出雏不均匀表现为,通过查看孵化窗口,也就是指种蛋从孵化器转入出雏器以后,对破壳的雏鸡数量检查时发现,整个出雏阶段间隔时间太长。在实际捡雏过程时,有些雏鸡已经快要脱水了,有些雏鸡还不能捡雏,雏鸡质量不好,甚至在饲养过程中还会增加早[阅读全文]
1父母代蛋种鸡产前期定义 父母代蛋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按照生长阶段的划分,一般将其113-154日龄段界定为产前期。这一阶段是父母代蛋种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包括:生殖系统发育的高峰期,决定了鸡群的高产水平;体能储备关键期,决定了高峰维持时间;抗体储备关键期[阅读全文]
一 第一天就开始重视均匀度 均匀度从鸡苗出壳就需要重视,而且是贯穿整个时期,并且前期重于后期,骨架均匀重于体重均匀,控制均匀度的目地是让鸡群同时产蛋,千万不要忽略种鸡体况的评估而一味的最求体重的均匀,那就适得其反了。不要一味的认为均匀度是育成期控制的[阅读全文]
一 人工强制换羽的目的 为延长种鸡的经济寿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更好地调节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淘汰鸡和鸡苗供应紧张时,实行人工强制换羽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收益,是延长种鸡有效利用期的重要饲养管理技术和经营管理策略。 二 人工强制换羽实施方法和步骤 1 严格[阅读全文]
一 精液稀释液的预温 精液稀释液预温的核心原则是一准二匀,一准:指读取温度计的温度要准;二匀:指保温桶和保温杯的水温要均匀,须做好以下四点:①观察温度计时要平视(视线与温度计相垂直),以确保温度准确,切忌俯视或仰视;②稀释液预温时,用完一支,预温一支,[阅读全文]
随着国内肉种鸡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肉种鸡的饲养技术逐渐趋于完善。但往往是注重产蛋期而忽视了育成期,本文将对育成期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一 育成前期的饲养管理(6~90周) 1 保持均匀度,控制体重 此工作重点主要在6~12周期间,虽然选种后公鸡均匀度[阅读全文]
一 体重管理 1 限饲方法 1~6周每日限饲。该阶段是给种鸡的均匀度和体形结构打基础的时期,尤其是前4周种鸡的蛋白积累量,会影响4周后的体重和均匀度,以及开产后蛋的大?⒊叽绾筒?奥省?7~12周四三限饲。通过严格限制饲喂避免鸡只超重,并维持良好的均匀度。 13~20[阅读全文]
一 育雏阶段 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地交配。[阅读全文]
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包括产蛋高峰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三个阶段。作为种鸡场的管理者往往很注重高峰期和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而当产蛋高峰过后,往往疏于管理,使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使种鸡的生产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生产效益,必须纠正[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