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决定,在11月底新粮全面上市之前,将安排37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投放市场。
海关总署刚刚公布的8月份进口数据显示,中国的玉米进口在8月达到24.45万吨,创10个月来单月最高水平。这批到货玉米大部分来自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早前订购的100万吨美国玉米。
数位受访人士分析,政府的两项举措都为在新粮全面上市之前,弥补青黄不接时期的市场空白,亦能适度打压玉米价格,疏解通胀压力。
一位深圳的玉米贸易商透露,当前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已经接近无粮可用,相伴随的,产区的玉米价格也已经从年初的2060元/吨上涨至目前2500元/吨,涨幅超过21%。
国储即将开仓
上述贸易商称,目前听闻这370万吨的中央储备玉米主要投放在北方深加工企业聚集区,不过370万吨的玉米仅仅是中国一周的玉米消耗量,整体来看对市场的实际影响较为有限。
“一定程度上,370万吨的中央储备玉米投放验证了市场玉米供应不足这一现状,也再次证明国家的玉米临时储备或已消耗殆尽,而不得不再度动用中央储备玉米投放市场。”他说。
搜猪网分析师郭会勇提醒,可以料见,今年的新玉米上市后的价格不会低。除了农资、劳动力等种植成本的增加,一路走高的玉米价格也抬高了农民对玉米价格的心理预期。
新年度的玉米最低保护限价还未公布,按照惯例,这一价格在10月左右将出台。决策层划定保护价后,凡低于此价中储粮将敞开收购。不过,今年的保护价划定将处于两难局面,郭会勇说,一方面要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保护价若定得过高,又担心继续推涨玉米的市场价格,加大通胀压力。
事实上,国储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境况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良好的盈利状况将使得其在随后的玉米收购季当中,出价会更为慷慨。
“今年国储的收购量估计至多也就是和上年度持平。”郭会勇说,上年度,国储收购了2000多万吨玉米,数量明显低于2008-2009玉米年度的3600多万吨。他认为,政府想要调控通胀,手中的临时储备玉米数量应该在4000万吨左右,政策余地才会比较大。
供求的不平衡使得玉米价格今年以来一路疯涨。中华粮网分析师张智先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初,玉米销售区深圳蛇口港的玉米价格为2160元/吨,玉米产区大连港[3.06-1.61%股吧研报]的玉米价格为2060万吨,而9月20日,两港玉米价格已经分别上行至2590元/吨和2500元/吨。
尤其在近两周,玉米价格每吨已上涨了100元左右。上述深圳贸易商说,目前看来,2600元/吨是国家调控政策是否出手的一个临界点,近期玉米价格过快过急的上涨是370万吨中央储备玉米投放市场的首要原因。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