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血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1-01-07来源:本网采编文章编辑:笑笑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禽白血病,特别是J亚型白血病(俗称血管瘤)近两年来在我国肆虐横行,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一些种禽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地方养殖场户的投诉事件屡屡发生,与种禽企业之间的纠纷不断。为此,许多专家和企业都开展了对禽白血病特别是血管瘤型白血病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弄清了禽白血病的病因,并制定了许多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目前许多种禽企业通过采取综合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已对该病在本场内实现了彻底的净化。为了帮助广大业内同仁进一步认清禽白血病的流行和发病规律,还其本来面目,以便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能够防范本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组织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蛋鸡场在开产后发生白血病/血管瘤的病例报告普遍显著上升,且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病毒分离鉴定表明,这两年在蛋鸡场开产后发生的白血病/血管瘤主要是由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起,但同时有的也是由A、B亚群白血病毒感染引起。实际上,J亚群禽白血病毒引发髓样细胞瘤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随引种传人我国,先是给我国白羽肉鸡带来了很大损失,又进一步传入我国地方品系三黄鸡和蛋用型鸡。下面就鸡白血病及其在我国的流行状态和防控措施作一个简要的阐述。

  1 禽白血病病毒及其流行特点

  1.1禽白血病毒(ALV)的一般特点

  ALV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只有A、B、C、D、E和J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或者致病性很弱。

  1.2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

  ALV与其他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和内源性ALV两大类。鸡的外源性ALV是指不会通过宿主细胞染色体传递的ALV,包括A、B、C、D和J亚群,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象其他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个体与群体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内源性ALV是指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它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一般也与致病性无关。但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不过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目前发现的内源性ALV都属于E亚群。鸡细胞基因组某个特定位点含有(稳定地整合)能复制可传染性病毒粒子的E亚群ALV的全基因组,如性染色体Z上与决定快慢羽相关基因K紧密连锁的ev21位点。从这个ev21可产生传染性病毒EV21。E亚群内源性ALV通常没有致病性,但会干扰对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种鸡群净化ALV,在现阶段主要是净化外源性病毒。我们了解鸡群有无ALV感染。在现阶段也仅是指外源性病毒感染。

  1.3 ALV的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

  由于ALV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ALV的这种横向传播能力比其他病毒弱得多。在鸡舍内的温度下,特别是在夏天,排出体外在环境中的ALV,即使不做任何清洗和消毒措施,病毒也会全部失去传染性。该病毒对各种消毒剂也都非常敏感。ALV主要是由种鸡通过鸡蛋(胚)向下一代垂直传播,即祖代鸡场直接传给父母代及商品代,带病毒的雏鸡出壳后在孵化厅及运输箱等高度密集状态下通过与其他雏鸡的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的横向感染。此外,被AL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在ALV传播问题上。种鸡场要对下一代鸡场承担重要的责任。

  2鸡ALV感染、鸡白血病及鸡白血病肿瘤

  在已知的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中,ALV感染在鸡群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是最为多种多样的。白血病不仅仅表现为内脏肿瘤或体表皮肤血管瘤,更多的鸡表现为产蛋下降、免疫抑制或生长迟缓。实际上。由ALV感染后的亚临床病理作用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临床上显示肿瘤性死亡带来的损失。其中,一些亚临床表现在鸡场是很难作出判断的,除非鸡场长期保持着系统的生产记录及有规律的定期血清检测记录做比较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只感染的鸡都表现同等的免疫抑制、生长迟缓和产蛋下降,这与感染的年龄、感染毒株的亚群与毒力及鸡的遗传性密切相关。但一般来说,越是早期感染、特别是垂直传染,其致病作用越强,而且肿瘤多在性成熟时才发生。更重要的是ALV可引起鸡的多种内脏器官不同组织不同表现的肿瘤,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卵巢都是常见的发病脏器。有些肿瘤呈大块肿瘤结节,有的则呈弥漫性细小结节。有的形状规则,有的形状不规则。特别是,发生肿瘤的细胞类型也不一样。如淋巴细胞瘤、髓样细胞瘤、成红细胞瘤、纤维肉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等,这主要与病毒的不同特性及鸡的遗传性相关。但一般来说,AB亚群多引发淋巴细胞肿瘤,且形成较大的肿瘤块,而J亚群多引起髓样细胞瘤,多在肿大的肝脏中呈现大量弥漫性分布的白色细小的肿瘤结节。在其他脏器也会引发不规则的肿瘤。从群体角度,这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虽然E亚群ALV感染本身不一定会引起肿瘤,但是先天感染或出壳即感染ALV-E的鸡往往死淘率较高,对外源性ALV感染更易感。这可能与早期感染ALV-E后容易产生对ALV的免疫耐受性有关,从而在外源性ALV感染后不易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

  3我国鸡白血病发生和流行历史

  鸡群中发现鸡白血病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经典的A、B、C、D亚群白血病。由于采取了严格的净化措施,从1987年以后国际发达国家的大型种鸡公司中就已宣布将外源性鸡白血病毒净化了。但我国从来没有对ALV采取过净化措施,因此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可能一直存在着经典鸡白血病。只不过由于饲养规模小,看不出危害。一九八八年,英国从白羽肉用型鸡中发现了新的J-亚群ALV,它的肿瘤发病率比经典ALV要高得多。在几年内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白羽肉用型鸡群。我国在引进白羽肉用型种鸡时也就同时引进了J亚群ALV。2004年后,世界上几个主要种鸡公司已把ALV-J基本净化,从2005年后,ALV-J肿瘤不再成为我国白羽肉鸡生产中的严重问题了。然而在这期间,由于不当引种和种鸡场在繁育过程中不适当的经营管理。J亚群ALV也已被带进我国自繁自养的黄羽肉鸡(每年饲养有20~30亿羽的)及年饲养量12~15亿羽的蛋用型鸡中。蛋鸡中白血病的普遍流行更成为目前危害养鸡业特别是蛋鸡业的最主要疫病之一。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已从各地各种类型鸡群的肿瘤病例中已分离鉴定出60多株ALV-J。在此同时也分离到A、B、C亚群,但加在一起也还只有10株左右。国内其他单位报道的也大多是ALV-J。显然,近十多年来,我国鸡白血病主要是由ALV-J引起的。这不仅是2005年前白羽肉鸡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地方品系中的主要问题。而这二年中又突出地成为蛋用型鸡群中的问题。

  4 我国近几年各类鸡群中AIV感染和流行现状 

  4.1 全国不同类型鸡群中AIV感染的总体状况

  在2007年由农业部科技司和兽医局立项的农业公益性科技研究专款项目——“鸡白血病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示范性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鸡群中的ALV感染状态做了血清学调查。我们的结果表明,对AB亚群ALV抗体呈阳性的群体为237/468群(50.6%)、个体为1201/28853只(4.2%),对J亚群ALV感染呈阳性的鸡群分别占231/476群(48.5%)、个体为l 817/29914只(6.1%)。这一结果表明,ALV感染在我国鸡群中是相当普遍的,但是随不同类型的鸡群,感染率的高低差别也很大。

  4.2我国鸡群中J亚群禽白血病

  J-ALV是80年代末期英国首次从肉鸡中发现和分离鉴定的白血病病毒的新亚群,最初主要发生于肉用型鸡。蛋鸡虽可感染,但自然发病率很低。我国在1999年首次从市场肉鸡及肉种鸡场肿瘤病鸡中分离检出J-ALV。随后在多个省份确定了J-ALV的流行。

  我国ALV-J感染状态表现在:①白羽肉种鸡,2003年前很普遍,现在显著减少。2005年就没有再分离到ALV-J,这是因为经过十多年严格净化,国外大型种鸡场已基本不再有ALV-J感染,而我国祖代白羽肉鸡全部进口。只要保持生物安全,就不会再感染;②蛋用型鸡,过去主要关心经典型白血病,但近四五年,经常分离到的是ALV-J;③地方品系鸡,广东、广西的三黄鸡和山东及其他省份的地方品系鸡中的肿瘤中大多分离到的也是ALV-J。

  4.3近年来蛋鸡中的肿瘤/血管瘤问题

  商品代蛋鸡中由鸡白血病引发的很高的死淘率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很大的。因为这种死亡都是在性成熟后开始产蛋时才发生。一般一个农户饲养2000~3000羽蛋鸡,但养到6个月全开产时,已投入了很大的成本和资源,每只死亡鸡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将是100元。由此。不断引发了商品代蛋鸡场与种鸡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有的发生了群体投诉或上访。例如,在2009年4月,北方4个省的37个父母代蛋种鸡公司联合上访投诉由一家外国公司独资的蛋用型祖代鸡场。因为由其提供的父母代蛋种鸡及其商品代蛋鸡群的白血病肿瘤死淘率很高,有的高于20%,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

  为了了解我国蛋用型鸡中肿瘤/血管瘤究竟是什么亚群ALV引起,我们重点调查了发生肿瘤/血管瘤的蛋用型鸡群的血清抗体状态。在客户有投诉的种鸡群中,既有对AB亚群抗体阳性,也有对J-亚群抗体阳性,也有的对二类亚群均有阳性,但是从病毒分离结果看,还是以J亚群ALV感染为主。这可能与J亚群的致病性较强有关。

  如果以上述典型调查的结果对我国2008~2009年期间全国蛋鸡中由肿瘤/血管瘤造成的危害作一粗略的估计。全国一年将由该病死淘5000~6000万羽性成熟开始产蛋的蛋鸡。

  5蛋鸡中J亚群ALV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分析

  确实,我国境内鸡群中的ALV-J最初是在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随引进的白羽肉种鸡带入我国的,并传入华南地区的三黄鸡。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历来引进的蛋用型种鸡带有ALV-J感染。在实施“十一五”农业公益性科技专款项目中,分别由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对白羽肉鸡和蛋鸡进行了检测,还没有发现有ALV-J感染。实际上。国际上所有关于分离ALV-J的报道都来自白羽肉鸡,而在蛋鸡,从来没有发生J亚群白血病的报道。显然,目前ALV-J在蛋鸡中的普遍流行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某些公司没有完全按科学规则实施生产和相应的扩种繁育。实际上,早在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就已报道了蛋鸡中的J-亚群白血病,我们也已在2005年从蛋鸡白血病患鸡分离到ALV-J。这很可能是在过去有些鸡场将白羽肉种鸡与蛋用型种鸡在同一鸡场饲养,或在同一孵化场孵化雏鸡,由此从白羽肉鸡横向传播到一些蛋鸡群。而有些种鸡场在繁育扩大种群的过程中,不加检疫随意从其他种群引进种鸡时就会导致ALV-J的传播和扩散。另外,很多种鸡公司对国外引进的种鸡随意扩大使用的代次,且每一代也不做检测来净化鸡群,也同样会引发鸡白血病扩散。

  鸡群使用的弱毒疫苗污染是另一个原因。作为实施农业行业科研专款项目,相关的鸡各参加单位已对国内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弱毒疫苗做了检测,确实发现有AB亚群ALV和ALV-J污染。实际上,在2003年以前,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3个疫苗厂商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中。有2个厂家的疫苗中检测出ALV-A病毒的污染。至于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鸡用弱毒活疫苗中是否ALV-J污染。还有待进一步确证。

  6鸡群中ALV-J和REV共感染是普遍现象

  ALV是一种温和病毒,国内外过去报道的自然感染和肿瘤死淘率都不高。但近几年来,我国一些蛋鸡群和部分三黄鸡群中ALV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很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有如下几方面:①不同亚群共感染;②与REV共感染;③与其他免疫抑制性病毒共感染。

  ALV-J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共感染及其危害。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分别对大量疑似样品做了病毒分离,我们发现,在检出ALV-J的样品中,有相当高的比例还同时有REV感染,而且在鸡群中也可能存在ALV-J与REV的二重垂直感染。显然,在鸡群中ALV-J和REV共感染是普遍现象。我们试验已证明,REV感染诱发的免疫抑制将显著干扰ALV感染后的抗体反应,这就可能导致ALV病毒血症显著延长。从而提高肿瘤的发病率。

  7鸡白血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虽然鸡白血病在我国鸡群中将是个长期问题,但只要采取有力措施,是有可能在2~3年内把我国蛋鸡中目前很高的白血病/血管瘤死亡淘汰率从现有水平降低60%~70%。鉴于现在没有预防ALV的疫苗,近期内也很难研制出真正有效的疫苗,对鸡白血病的预防控制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这需要在养鸡的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采取有力措施。

  7.1政府主管部门要强化种鸡群的监控

  建议农业部畜牧司和兽医局共同制定对各类种鸡场白血病感染状态的监控标准,实施经常性的监控。并将该标准作为种鸡场准入市场经营的一项必须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可先松后紧,逐渐向发达国家早已达到的标准靠近。对严重感染的种鸡群,应暂时取消其生产许可证。

  对于每年从国外引进祖代雏鸡的种鸡场,也实施同样的监控。在现阶段。对进口种鸡不建议实施海关检疫,因为这一做法不现实,效果也不好。但应该要由对方提供官方的检疫证明,并由各地兽医主管部门对祖代鸡场在饲养过程中作跟踪检疫。

  对于各种鸡群的监控结果,可以用适当的形式在行业内公布,从而能起到监督效应并为下游养鸡公司选择苗鸡提供有益的参考。各下游养鸡公司在选择苗鸡来源时,应以苗鸡的健康质量为第一考虑因素。也就是说,要选择多年来信誉度好的祖代或父母代种鸡公司购买父母代或商品代苗鸡。千万不要拘泥于一点点价格差异。苗鸡中有无外源性ALV的垂直感染或其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一批鸡生产效益的负面影响带来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苗鸡间的价格差。养鸡行业内应该讨论一下,种鸡场是否需公布鸡群对ALV感染状态检测结果?从而优质优价。

  7.2保持种鸡群对ALV的高度洁净状态

  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

  7.2.1从无外源性ALV感染的祖代鸡或原种鸡公司选购苗鸡,这有赖于商业合同或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可靠信息。

  7.2.2一个鸡场只饲养同一品系和同一批(年龄)的种鸡。横向感染都是由近距离引起,同一鸡场内是无法隔离的。

  7.2.3严格选用没有外源性ALV污染的活疫苗,并定期检测血清抗体状态。

  7.2.4同一孵化厅只用于同一个种鸡场来源的种蛋,以预防孵化厅内可能的早期横向传播。雏鸡对ALV最易感,垂直感染的雏鸡出壳后就可排毒。孵化厅内鸡运输箱内高度密集,同一箱内有一只感染雏鸡,在运输期间可使同箱内20%~30%的接触鸡感染。

  7.2.5预防潜在的昆虫传播。

  7.2.6建议种鸡群自我检测。当对AB及J亚群抗体阳性率高于一定限度后自行淘汰。避免在客户鸡场出现问题后再发生纠纷。

  7.3强化弱毒疫苗中ALV污染的检测和监控

  弱毒疫苗中外源性ALV污染是蛋鸡、三黄鸡和其他品系鸡中传播白血病的一个最可能的现实原因之一。对商品代鸡群来说,特别要注意1周龄内使用的活疫苗,如对马立克氏病和禽痘的活疫苗。但是在种鸡群。各种活疫苗都要检测,特别是非口服疫苗。前几年美国市场上供应的马立克氏病疫苗中还发现有ALV-A污染,我国生产的疫苗可能会问题更多。

  问题是如何检测?要检测疫苗中的ALV污染,一定要区别内源性和外源性ALV,否则会带来很大的混乱,即报告很多的假阳性。可以根据情况依次从如下几种方法中做一选择:

  7.3.1经典方法(金标准)。将一定剂量(相当于雏鸡用量的3~5倍)活疫苗接种8~10只3~4周龄SPF鸡,在隔离罩中饲养4~6周后采血清,隔2周后用商品化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ALV-AB和ALV-J特异性抗体。同时在另一隔离罩中饲养同批SPF鸡做对照。隔2周后重复一次。接种疫苗组中只要有2只或以上表现对ALV-AB和ALV-J特异性抗体阳性而对照组全阴性,即可判定疫苗有ALV-AB或ALV-J污染。如为阴性,可隔2周后重复一次。这一方法成功率高,结果比较可靠,但周期长,成本高,需要一定饲养条件。

  7.3.2在DF1细胞(对E亚群ALV有抵抗力)上分离病毒,再用ALVp27试剂盒检测。这一方法适用于在该细胞上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疫苗病毒。对但有些疫苗病毒感染后细胞死亡,无法进行。对细胞结合性马立克氏病疫苗,可先将疫苗细胞在超声波处理下裂解或用无菌蒸馏水稀释裂解后接种DF1细胞,以此最大限度去处MDV疫苗病毒复制。对于禽痘疫苗病毒,可先接种l周龄SPF鸡,再在7~10天后采血浆接种DF1细胞。

  7.3.3PCR扩增囊膜蛋白全基因及其相连的3’-末端序列,测序比较和鉴定亚群。鉴于有些细胞基因组中可带有ALV-AB、J的Env基因,单独扩增出Env基因还不能作为依据,一定要扩增到Env基因的及其相连的3’-末端序列,并证明其3’-末端序列中的LTR也是外源性ALV特异性的,才有较大把握作出判断。但要下最终结论,最好还要靠分离到病毒。

  由于ALV的横向传播能力很弱。除非有严重的垂直感染,一般鸡群对外源型ALV抗体的阳性率是很少会高于30%的。因此,如果鸡群对ALV-AB或ALV-J的抗体阳性率高于30%时,就要怀疑在过去用过的弱毒活疫苗中是否有哪种疫苗有ALV污染。这对种鸡场尤为重要,虽然在使用被ALV-AB或ALV-J污染的疫苗后的鸡群不一定就会发生肿瘤(一般不会,因为鸡对ALV的抵抗力有很明显的年龄依赖性),但有可能是给下一代造成垂直感染的来源。因此。有必要对种鸡群作定期的血清学检测。

  7.4原种鸡群的净化

  对我国自行育种并已形成相应品系的自繁自养种鸡群,应该对外源性白血病感染实施定期检测和严格的净化措施。这项工作在技术操作上涉及到育种选种和长期病毒感染检测的诸多方面措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作为一个大国,必须要有自己自繁自养种鸡群,但也必须实现对白血病的净化。这需要从国家层次,由政府立项资助几个不同类型种鸡的龙头企业完成净化并保持净化状态。这一方面是企业行为。但也要政府在技术和资金方面资助,并实施监控。

  净化的基本原则:①小群孵化小群饲养(20~50只/群);②每只采样分离病毒或检测p27,淘汰所有阳性鸡及所有同群鸡;③严格选用弱毒活疫苗;④严禁不同种群鸡共用孵化厅。

  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原种鸡群净化方案列举如下(仅供参考):

  方案A(国际金标准):完全按美国乔治亚大学禽病诊断和研究中心现在正在使用的方法。对核心群鸡全部采血浆接种DF-1细胞,9天后检测p27抗原,凡阳性者全部淘汰。分别在68日龄和168日龄至少做二次采血分离病毒。对保留的核心群种鸡的下一代所有用出壳鸡,检测胎粪中的p27,淘汰所有阳性鸡。如此反复。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检测特异性和检出率均很高,如严格实施4~5年,就有可能实现基本净化。此后只需抽样监控,不再全面检测。

  缺点是,现在就需要投入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较大。而且还没有足够数量的训练有素的有经验的技术队伍。

  方案B:基本原则:根据泄殖腔棉拭子及蛋清中gsP27抗原检测,阳性者都全部淘汰。

  优点:方法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每次可检测所有个体样品。

  缺点:不能区别内源性E亚群ALV,将会把感染了内源性E群但外源性ALV阴性鸡也淘了。但是当阳性率高时,对选种不利,很难被育种专家接受。另一方面,单靠泄殖腔棉拭子及蛋清中gsP27抗原检测,其灵敏度尚不足以检测出所有感染鸡。因此,只能保持鸡群相对较高的洁净度,但不能完全净化。因而,检测和净化过程需不断进行。

  适应情况:当整个后备鸡群p27阳性率在20%以下或在育种专家可接受全部淘汰的范围内时。可采取这一方法。

  具体程序:母鸡和公鸡:①18~20W棉拭子检测p27;②2l~22W棉拭子检测p27,如人工授精,最初次2要同时检测公母鸡;③23~25W(开产初期)棉拭子检测最初第l~3个,蛋的蛋清中p27;④~40W(准备孵化留种时),公母鸡棉拭子检测p27,母鸡2个蛋的蛋清检测p27;⑤~43W孵出小鸡,对每只后备母鸡最初孵出的二只小鸡。胎粪棉拭子检测p27。

  方案C:这是将前二个方案结合起来。基本原则:将对棉拭子p27阳性和阴性鸡分开饲养,p27阳性鸡分别取血清或蛋清在DFI细胞上分离外源性ALV,仅淘汰外源性ALV阳性鸡。

  优点:能区别内外源ALV,将仅仅淘汰外源性ALV阳性鸡,仍保留内源性病毒阳性鸡。

  缺点:增加了一道鉴别性细胞培养技术性要求高,人力成本、试剂成本及实验室装备较方案B明显提高,但显著低于方案A。

  适应情况:当整个鸡群棉拭子或蛋清中p27阳性率超过20%,非外源性ALV淘汰率过高影响育种而不能为育种专家接受时。或者说,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但各相关的原种鸡群还没有条件按方案A实施净化时,这一替代方案是最适合的过度阶段。先投入有限的资金和人力,采用这一方案开始做起来,待有足够力量时再采用反案A。

  具体程序:基本同方案A,但要把p27阳性和阴性鸡群分隔饲养,分别定为阴性和阳性群。仅对阳性鸡群中的每只鸡按方案A采血分离病毒。这样,可暂时把病毒分离的工作量减少80%。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