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坏死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2012-09-26来源:《中国禽业导刊》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一 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发生于2~26周龄的鸡,最早见于7日龄肉仔鸡,通常12日龄发病,20~25日龄到达发病高峰,2~5周龄的平养肉仔鸡最易感。一般情况下,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高,但有时肉仔鸡的死亡率高达40%。亚临床症状型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可导致其23日龄以后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特别是24~30日龄的肉仔鸡生长速度降低特别明显。由球虫病导致肠黏膜损伤是发生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为明显的精神沉郁、闭眼嗜睡、食欲减退、腹泻以及羽毛粗乱无光、易折断等。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排黑色、灰色稀便,有时混有血液。有些情况下与小肠球虫病并发,粪便稍稀呈柿黄色或间有肉样便。病程稍长时,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翅腿麻痹、颤动、站立不起、瘫痪、双翅拍地等,触摸时病鸡尖声呜叫,急性死亡。

  三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病鸡变化主要限于小肠,特别是空肠和回肠,部分盲肠也可见病变,表现为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是正常肠管的2~3倍;肠壁增厚,肠道表面呈灰黑色或黑绿色,肠壁有出血斑点;肠黏膜坏死,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肠黏膜上附着有疏松或致密的伪膜,伪膜外观呈黄色或绿色。最初病变集中发生于肠绒毛顶端,主要表现为上皮脱落,并伴有凝固性坏死。病情稍长者,病变从绒毛顶端发展到隐窝,坏死可扩展到黏膜下层和肌层;绒毛和上皮崩解脱落,固有层充血,淋巴细胞增多,坏死灶底部成纤维细胞增生。

  四 实验室诊断

  该病常与小肠球虫病并发,极易被后者所掩盖。最后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诊断。

  1  取小肠受损病变部位的肠黏膜刮取物涂片,火焰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许多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阳性肠杆菌。用该刮取物直接涂片镜检,有时可发现数个艾美尔球虫卵囊。

  2无菌刮取有典型病变的肠黏膜(取自死亡后4小时以内的鸡),划线接种于葡萄糖血琼脂上,37℃厌氧培养过夜,可生成几个网形、表面光滑、隆起、淡灰色、直径2~4mm的较大菌落,菌落周围发生内区完全溶血,外区不完全溶血和脱色的双重溶血现象。挑取该菌落压片、染色、镜检发现与前述相同的细菌。

  3挑选典型菌落接种于牛乳培养基中培养8~10小时后.可见明显的“爆烈发酵”现象,凝固的乳略蛋白成为多孔海绵状或分裂为数块。

  4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青霉素类、痢菌净、链霉素高敏;对痢特灵、杆菌肽、氯霉素中敏;对复方敌菌净、土霉素、庆大霉素不敏感。

  五 鉴别诊断

  1 与溃疡性肠炎的鉴别

  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菌引起,其特征性病变是小肠远端及盲肠上有多处坏死和溃疡病灶,肝脏也有坏死灶。坏死性肠炎的病变主要在空肠和回肠,盲肠和肝脏少有病变。

  2 与布氏艾美尔球虫感染的鉴别

  布氏艾美尔球虫感染引起的剖检病变与该病相似,但镜检粪便涂片、肠黏膜触片和肠道切片,从有无球虫存在区分这两种病。注意: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常同时发生,在生产中不必要区分。

  六 防控措施

  1 饲养管理

  饲养密度高可增加发病,所以饲养密度要合适;过量的应激反应易发生该病,所以应防止应激:使用乳头式饮水器,有利于减少发病;鸡舍垫料的质量与该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所以要重视垫料的质量。

  2 使用抗球虫药物

  球虫病导致肠黏膜损伤是发生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常与球虫病同时发生,治疗时同时添加抗球虫药物可提高疗效。例如喂食多醚离子载体类药物,不但可作用于球虫,同时也能作用于该病原菌,所以能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3 药物治疗

  青霉素:雏鸡每只每次2000IU,成鸡每只每次2~3万Iu,混入饲料或饮水中喂服,每日2次,连续服用3~5天。杆菌肽:雏鸡每只每次0.6~0.7mg,青年鸡3.6~7.2mg,成年鸡7.2mg,拌料喂服,每日2~3次,连用三天。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5mg,分2次内服或拌料,每千克饲料加0.2~0.3g,连用三天。林可霉素:拌料每千克体重15~30mg,每日1次,连用3~5天。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