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拉响 “异动警报” 全球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

2025-08-20来源:肉类食品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近期,禽肉产业链呈现出显著的不稳定性,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相继发生。鸡苗价格急剧攀升,南美禽流感再度爆发,同时贸易谈判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致使整个禽肉市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格波动风险显著增加。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其对禽肉消费市场和相关产业产生的影响。
 
  一、鸡苗价格迅猛上涨:供应端引发的市场波动
 
  自今年7月起,山东滨州的鸡苗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涨幅达到300%,江苏淮安的鸡苗价格攀升至4.2元/只,创下年内新高。河南、河北等地的鸡苗价格较7月初增长了两倍。据央视财经调研显示,部分中小养殖户由于鸡苗供应短缺,不得不推迟补栏计划,而大型养殖场的补栏成本较上月增加了150%,“一苗难求”的现象日益普遍。
 
  (一)三大因素共同推动价格上涨:产能、天气与市场预期的错配
 
  产能过度削减留下隐患:回顾7月,禽肉行业处于深度亏损状态,种禽厂为降低损失,纷纷采取“抽毛蛋+提前淘汰种鸡”的措施。益生股份的数据显示,7月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下降12%,这直接导致8月鸡苗供应缺口达到20%,短期内鸡苗供应严重不足。
 
  高温停产与集中复产叠加:6-7月,华北、华东地区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雏鸡存活率大幅下降,最低降至75%。在这种情况下,超过30%的中小散户选择暂停补栏。8月,气温回落,养殖条件改善,前期积压的复产需求集中释放,单日补栏需求激增40%。然而,鸡苗供应无法及时跟上,形成了明显的“供需时间差”。
 
  肉鸡价格上涨激发补栏热情:7月白羽肉鸡均价上涨15%,达到3.5元/斤。随着开学季临近,团膳备货需求大幅增加,养殖户纷纷抢购鸡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凌晨排队抢苗”的现象,补栏热情高涨。
 
  二、南美禽流感再度爆发:全球最大禽肉出口区遭受冲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发布的最新通报引起国际禽肉市场的高度关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连续两周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涉及母鸡、火鸡等6个品种,共计451只禽类。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在2025年2月才宣布“无疫”,此次疫情的复发打破了国际市场对南美疫情可控的预期。据当地养殖户透露,政府已迅速启动50公里半径的封锁措施,扑杀超过2万只可疑禽类,防控力度较大。
 
  (一)巴西贸易谈判陷入僵局:25%的全球供应面临中断风险巴西作为全球最大的禽肉出口国,其市场动态对全球禽肉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巴西与中国、欧盟的“区域化解封”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尽管巴西农业部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仅南里奥格兰德州局部地区受到影响,但中国、欧盟等8个市场仍维持对巴西全境的禁令。这导致2025年上半年巴西对华禽肉出口同比下降17.2%。业内人士预测,如果9月前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国内鸡爪、鸡翅等副产品的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30万吨,终端价格将上涨20%-30%,这将给消费者和相关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三、贸易谈判阻碍重重:全球供应链呈现分化态势巴西正在积极与中国协商“非疫区优先解禁”方案,以打破当前的贸易困境。占巴西90%养殖面积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南马托格罗索州已提交“无疫认证”申请,若获批,其生产的冻鸡胸肉、鸡腿肉最快90天内可通过青岛、上海等港口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依赖进口副产品的卤味、快餐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目前,冻鸡爪的批发价较5月上涨了4000元/吨,部分产区已突破50元/千克,成本压力巨大。
 
  (一)全球市场格局分化:智利率先解禁与欧盟设置碳关税壁垒
 
  智利的示范作用:智利作为巴西禽肉的第三大进口国,于8月率先恢复对巴西禽肉的进口。这一举措为中国和欧盟提供了检疫流程参考,有望带动周边国家形成“解封连锁反应”,逐步缓解全球禽肉市场的供应紧张局面。
 
  欧盟的绿色贸易壁垒:欧盟在与巴西的谈判中,提出了“碳足迹认证”这一严格要求。这促使巴西在圣卡塔琳娜州建设碳中和养殖场,并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监控用药情况。短期内,欧盟可能仅允许冻鸡胸肉等低附加值产品进口,这对巴西禽肉产业构成一定挑战。
 
  四、市场影响与应对策略:行业参与者如何应对价格波动
 
  毛鸡养殖成本大幅增加:鸡苗价格突破4元/只后,45天的养殖周期成本大幅上升,达到3.8元/斤。北方合同鸡的利润被压缩至0.1元/斤,养殖户的盈利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这可能导致9月散户补栏积极性下降,影响后续市场供应。
 
  进口替代效果有限:虽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加大了对华禽肉出口力度,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两国合计仅能填补巴西缺口的25%。尤其是高端副产品,如鸡翅中,仍然高度依赖南美供应。一旦南美供应出现问题,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找到足够的替代品。
 
  (一)具体应对策略:精准补栏与风险对冲
 
  养殖户层面:建议养殖户抓住当前毛鸡价格较高的时机,及时出售40天龄以上的毛鸡,锁定收益。在8月补栏时应保持谨慎,将补栏量控制在正常水平的60%左右。同时,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圣农1号”等品种,降低疫病风险,保障养殖效益。
 
  企业层面:企业可与屠宰场签订“基差合同”,提前锁定30%的鸡苗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此外,积极布局国产替代产能至关重要。例如,圣农发展扩建10万吨鸡爪产能,就是企业减少对进口依赖、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投资者层面:投资者可密切关注“区域化解封”的进展情况。一旦巴西非疫区认证通过,可逢低布局白羽肉鸡加工企业,如仙坛股份、民和股份等。这些企业有望在市场复苏过程中迎来业绩增长的新机遇。
 
  结语:禽肉市场进入高波动时期
 
  在鸡苗价格大幅波动、南美疫情与贸易谈判相互影响的背景下,禽肉产业链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短期内需警惕价格泡沫破裂风险,长期则需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寻求确定性。无论是把握巴西“区域解禁”的机遇,还是推进国产替代的技术升级,深入理解“产能-疫情-政策”之间的关系,是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面对鸡苗价格上涨300%的情况,中秋前鸡肉价格是否会随之大幅上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