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政策后遗症

2016-01-18来源:农产品期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2008年国家启动了玉米临储政策,确保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及农民种地效益,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国际粮食供应过剩,全球大量的粮食需要出口,政策因素玉米进口量难大幅增加,但替代品高粱及大麦在2014/15年全年进口替代玉米达到了1700-1750万吨,其中新增替代量达到了1050万吨,削减了国内玉米饲料,国内饲料养殖存栏偏低,深加工生产经营亏损,需求均出现一定程度放缓,进口替代叠加,国内玉米出现巨量的结转库存,其中14/15年度结转库存达到了1.7亿吨左右,其中超过1.5亿吨属于临储库存。新的15/16年度政府虽然调低了临储玉米价格,但仍继续执行敞开性收储,收储执行地区仍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截止1月10日临储玉米累计6355万吨,又再次刷新2014/15年临储量可能。
 
  临储政策保护了农民的收益,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过去几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华北及东北地区土地租赁价格持续飙升,大幅增加了种粮成本,主要粮食生产国家土地租赁费用折合人民币仅为50-100元/亩,国内飙升至400-500元/亩,国内玉米种植机械化整体程度较国际主要产粮国仍偏低,加上单产偏低影响,国内玉米成本大体高出美国一倍左右成本。过高的成本影响了国内玉米政策制定,临储政策也成为了平衡农民及加工企业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临储政策价格使国内玉米价格偏高,进一步影响了玉米深加工产品及养殖行业产品成本偏高,缺乏国际竞争优势。过去两年国内高粱、大麦、干木薯疯狂涌入,正是由于国内外巨大的价差引发,猪肉进口大增,淀粉及下游产品快速下降,国内玉米成本偏高最终导致相关下游产品成本在国际上无竞争优势。
 
  东北及内蒙古为临储玉米执行地区,该地区玉米价格非市场化因素偏大,至少在临储持续时间内,价格难以大幅低于临储价格,华北地区无临储影响,玉米价格随行就行。12月份淀粉价格走低,生产企业利润缩水,12月中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来应对淀粉价格走低,但东北地区仍维持稳定,12月份淀粉价格走低对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影响不大,该地区深加工仍有补贴。进入1月1日临储补贴结束,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调低玉米价格难于收上玉米,不调低,每吨玉米加工需要面临150-200元亏损,持续亏损企业难于承受。
 
  1月第二周华北地区淀粉价格下跌至2300元/吨左右,由于地区性价格,吉林地区淀粉价格需要在2200元/吨左右方可与华北地区淀粉企业竞争,然而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偏高,主流仍在1880-1900元/吨,山东地区目前已经下调至1780-1800元/吨。当前淀粉加工利润方面山东、河南仍有小幅利润,企业开机率维持9成左右,东北地区企业担心失去客户同样维持较高水平,但持续亏损,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又将如何面对,毕竟华北地区存在继续调低玉米收购价格来降低生产成本,淀粉企业开机率偏高,下游需求低迷,将进一步打压淀粉价格。
 
  全国玉米巨量的库存仍是当前玉米市场主要矛盾,棉花临储政策未取消前,国内外棉花巨大价差,直接导致进口棉暴增,相关下游行业出口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转移产能至东南亚地区,国家棉花临储库存达到1000万吨左右,满足国内一年半需求。玉米天量库存考虑国家调控政策,但在当前经济放缓,市场玉米价格仍持续走低,玉米最好去处仍是临储情况,15/16年度临储收购量再创新高可能性增加,然而这些库存如何处理,将直接影响整个2015/16年份玉米价格走势。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