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醇产业扩张发展及对国内外玉米的影响

2019-06-21来源:博易大师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一、燃料乙醇的发展
 
  受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等因素影响,燃料乙醇工业在许多国家得以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巴西、欧美等国发展迅速。从2001 年开始,我国开始燃料乙醇的试点及推广工作。目前已成为继美国和巴西之后,全球生物燃料乙醇的第三大生产国和使用国。
 
  所谓乙醇汽油,是汽油的一个品种,对应着普通汽油牌号,乙醇汽油也分为89号、92号、95号和98号四个牌号。目前,我国推广使用的是E10车用乙醇汽油,也就是在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
 
  随着政府推进力度的加大,燃料乙醇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2015年,推广使用燃料乙醇的省份扩大到了11个,直至2018年,进一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市推广,推广省份增加至26个,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已经形成规模,从工艺上也走出生物发酵制乙醇和煤制乙醇两条路线。在此我们就着重强调一下生物燃料乙醇。
 
  从国内来看,我国乙醇汽油的原料来源广泛,玉米仅是其中一种,还有高粱、木薯和小麦。其中,考虑到原料的特点,北方以玉米为主,南方以木薯为主。除玉米和木薯以外,未来我国燃料乙醇发展更多的应是依靠非粮食原料,即秸秆和林业废弃物,煤制乙醇也会作为其中一种补充。
 
  二、中国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现阶段生物质发酵制燃料乙醇仍是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的主要来源,生物发酵法制乙醇在我国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阶段,分别对应三代燃料乙醇产品,即G1,G1.5和G2。
 
  G1代产品以玉米、小麦等陈粮为原料,通过生物酶的发酵,由淀粉转化为乙醇,再加以提纯分离,最终得到可以与汽油掺混的无水燃料乙醇。
 
  G1.5代产品则以国家提倡的非粮(木薯)农作物为原料,也是通过发酵将淀粉转化为乙醇。该工艺路线避免了消耗大量可做人畜粮食的玉米,但目前该方法原料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带来了成本不稳定的隐患。
 
  G2代产品主要是指纤维素制乙醇,更受国家和企业的青睐。纤维素制乙醇在美国属于应用最为普遍的工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原料易得便宜,但其对生物催化酶的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酶生产水平较为落后,故成本仍相对偏高。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整体生产水平处于从G1到G1.5代过渡的阶段,现阶段生产燃料乙醇的主力仍为玉米等粮食制乙醇,但G2代的纤维素将会是未来生产燃料乙醇的主流。
 
  三、国内燃料乙醇的现状
 
  近两年国内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呈缓慢增长态度,尽管近两年有新兴企业陆续筹备,但受到次金及技术等因素影响,整体落实的结果仍不大理想,目前仍以老牌生产企业为主,如: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中粮集团(包括安徽、黑龙江及广西三家企业)等。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8年,国内现有燃料乙醇产能为322万吨,较2017年244.5万吨增加了77.5万吨,其中2018年玉米燃料乙醇产能270万吨。
 
  四、国内燃料乙醇未来发展计划
 
  近两年燃料乙醇企业补贴大幅减少甚至取消,加之进口燃料乙醇利润高企,国内燃料乙醇产量呈下降态势。根据酒精协会数据,2017年国内燃料乙醇定点企业,燃料乙醇产量仅191.2万吨,比上年下降13.6万吨;其中玉米燃料乙醇约160万吨,比上年下降10万吨。不过,随着我国扩大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未来几年燃料乙醇扩张速度预计将加快。若按有关部委刚发布的《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将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添加10%的生物燃料乙醇)。按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2020年燃料乙醇消费量将达到1000万吨,而截止到18年产能为322万吨,燃料乙醇仍近680万吨的产量增长空间。如果按其中340万吨燃料乙醇通过玉米深加工获得,若按三吨玉米生产一吨燃料乙醇的比例来算,到2020年此部分的玉米年消耗量将到达1020万吨。
 
  考虑到当前我国燃料乙醇用粮占比很小,而且只是作为阶段性的选择,将来更会有纤维素乙醇的接力,从而可以保障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前述《方案》,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
 
  五、中美贸易摩擦对燃料乙醇的影响
 
  有关发展燃料乙醇,2017年以来,该政策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当前库存中存在着大量“陈化粮”这一难题。彼时,中美尚未有明显的贸易摩擦,业内还乐观地估计,待陈粮消耗完毕后,可以通过进口燃料乙醇补充汽油掺混需求,或者进口玉米原料进行再加工。而此过程中,突如其来中美元贸易争断打破了此前的这一预想,中国现阶段的燃料乙醇发展过程中将暂时无法大量使用美国玉米,同时,目前纤维素乙醇技术尚有待突破,进口东南亚等国木薯可行,但供应不稳定。不过,从发展角度看,中美贸易不会永远停滞,未来我国谷物和燃料乙醇还有进口空间。
 
  另外,从当前格局来看,发展燃料乙醇,不会对我国玉米进出口有太多冲击,也不会突破玉米进口配额。伴随纤维素乙醇技术的成熟,国内每年可利用的秸秆和林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30%即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2000万吨。
 
  六、中美贸易摩擦及天气炒作下,美玉米走势分析
 
  央视最新消息称:中美元首将在G20峰会期间会晤,在此之前两国贸易谈判将重启,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有望改善,如果后期最终达成协议,中国采购美玉米进口量或重新放大。
 
  另外,不仅中美贸易谈判将重启给予美玉米市场信心支撑,近阶段的美国持续的天气炒作也把玉米推升至今年的美国农产品中的“MVP”,政府数据显示降雨耽搁的玉米播种工作,美国农业部周一下午发布的作物进展周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16日,美国18个玉米主产州的玉米播种进度为92%,上周83%,去年同期为100%,五年同期均值为100%。玉米出苗率为79%,落后五年平均进度97%。玉米优良率为59%,低于上年同期的78%。
 
  天气的持续担忧下,上周五(6月14日),芝商所旗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7月玉米期约报收4.53美元/蒲式耳,创下多年新高。
 
  美国农业部在6月份供需报告中将玉米单产数据下调5.7%,为166蒲式耳/英亩,这令分析师感到意外。再加上玉米播种面积数据下调3%,使得玉米产量数据下调到136.8亿蒲式耳,这将是四年来的最低,另外,特朗普总统决定允许全年销售E15生物燃料(含有15%乙醇的燃料),这将对玉米市场提供更加长期的支持。虽然创下多年新高之后,美玉米出现回调整理,但天气炒作结束之前,CBOT玉米价格回调空间不大,仍有望继续震荡上涨。
 
  七、中国乙醇产业扩张计划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
 
  燃料乙醇产业所属的生物能源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以及对大气雾霾污染、水土资源污染控制都有十分积极的战略意义。
 
  从国内来看,我国乙醇汽油的原料来源广泛,玉米仅是其中一种,还有高粱、木薯和小麦,上述我们有预测到2020年,燃料乙醇仍近680万吨的产量增长空间,其中以玉米为原料之下将促进每年玉米消耗量再增1020万吨,以目前玉米市场的格局来看,临储玉米库存从2016年的2.3亿吨的逆天高位降至2018年9月底的不足8000万吨,随着本年度的拍卖进行,预估到2019年底临储玉米库存基本见底,撇开这部分玉米消耗量,未来出现缺口的可性增大,如若这一年里增加1000万吨以上的玉米消耗,供应缺口放大势必会推升玉米价格。
 
  不过,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方面,燃料乙醇主要消耗的是陈粮,而非新粮;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看,目前中国非粮乙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从长期来看,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的1代和1.5代生产技术工艺成熟稳定,以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已具备产业化示范条件。纤维素乙醇才是战略目标,玉米乙醇只是权宜之计,因此未来的1-2年真真能落实到以玉米为原料的消耗,这仍需要打个问号。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