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企业在连续几天的大涨价后,昨天晚上出现价格回落的厂家,在此轮涨价的第三天,我们就提示大家,这次涨价会出现小幅震荡或者高位横盘。
虽然山东企业有落价的现象,但也局限于试探性回落,还是心理没底。就现在的市场情绪,估计落幅大一点,到货量就会骤减。这种震荡不会会更容易刺激出货,这也是市场行为中惯用的伎俩。但是今年不同以往,市场的游戏规则发生逆转,这种刺激效果不明显。
山东市场几天内大幅度的涨价,有备货需求。在2020年春节前因为备货不足,被突发情况打乱了节奏,导致春节后生产被动。今年在“河北事件”初露端倪时就引起反应,因为后期“口罩事件”怎么走势不明朗,自然增加急迫抢收的情绪。
站在山东企业的角度来看,迅速涨价,一个是本地粮源会集中售卖,还有就是如果在较短时间来一次“措手不及”的快速上涨,达到和东北玉米顺价,东北粮源会不会滚滚而来?山东的这次涨价来势汹汹,出乎一部分人的意料。但是东北企业迅速做出反应,跟涨,现在来说,就是把玉米留在本地。
而在此时,又恰逢中储粮大范围入市收购,东北玉米的价格更是涨上加涨,山东想吸引东北玉米进关难度很大,还需要涨价。
而且很多贸易商也不太认可山东市场这种“善变”的收购模式,早上涨,中午涨,晚上一看到货车辆增加,马上落价。姑且不论落价多少,这种行为就让人心存顾忌。看见价格比较好,赶紧去送粮,等到地方人家落价了,尤其东北,路途遥远,不确定性更大。
以前东北玉米剩余过大,每年大约要有5000万吨玉米外流,主要销区就是山东,那时候是没有办法,很多时候凭运气赶价格。但是今年大不相同,春天临储拍卖时,我们就讨论过山东企业应该改变收购姿势了。
即便山东玉米价格和东北顺价,过去那种东北运粮车排队进山东的场面也不会出现了,坐在家里不愁卖的商品,会主动送上门任人宰割吗?
山东市场要不想放弃东北玉米市场份额,单单涨价还不够,只能自己来采购,签订单,自己组织运输,这样这朝令夕改的价格对东北贸易商也就不会造成伤害了。
目前山东市场涨价,刺激本地玉米大量上市,维持春节前后的生产还没问题,进入4月份山东玉米市场会出现更加紧张局面,虽然很多企业在东北也有外库,但是收储数量实实在在有限。
市场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东北今年没有出现卖粮高峰,是农民惜售加上贸易商囤积。其实真的是冤枉了,东北玉米市场的份额真实情况就是被瓜分了,基层农民没多少剩余粮源,贸易商烘干塔存粮有限,多数少于往年。
今年东北本地企业明收暗收,收储数量要比以往年份多,(明智之举)有的企业甚至把收购点遍布东北几个主要玉米集中种植区域,经纪人代收,小商贩代收,利用闲置库点代收,也有山东企业在东北收购的现象,南方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更是在9月份就在东北布局收购事宜。
东北本地对玉米的需求数量也增加不少,虽然至今没有明确数据统计,但是村屯散养户的养殖用粮消耗一定是远远超过2019年。
有限的玉米数量就这样被瓜分了,各路主体都占有一定比例,但是都不多,就形成了玉米“隐身”的奇怪现象。
港口近几日进出货物活跃,但是有多少会进入山东地区那?随着今年玉米市场格局的逆转,港口承接南北价格纽带的作用被严重弱化,失去了很多往年的参考意义。
南方饲料企业,对北方玉米主产区“口罩事件”极度担忧,出现提将近一个月的备货,本应该在1月下旬备货的时间提前到1月初,等于要现在要筹备至少两个月的用量,这对玉米现货市场又增加了压力。
玉米这次快速涨价,有本身价值的体现,更有各用粮主体对“卫生事件”进一步扩散的担忧,尤其在昨天黑龙江再次出现“病例”,更是增加了对物流的担忧。
至于春节前是农民最后进行售卖还是贸易商受涨价吸引大量出货,市场都难以出现大幅度回落,玉米市场的这种趋势,只要落价就会出现冷清的场面。而且春节前进入到终端的数量越大,年后市场供不足需的紧张气氛就更浓烈,再次涨价的幅度就更大。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