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降雨的影响,昨日国内价格整体稳定局部地区小幅震荡,其中东北地区偏强运行,华北及山东地区弱势震荡,而根据天气预报显示,降雨也将进入尾声,更为关键的是中储粮进口玉米定向拍卖启动后,动作是一步比一步大,明天又将有三十多万吨进入投放流出,看来现阶段官方对玉米价格的上涨有些不满,这是否说明官方将全力出手打压玉米呢?
其实从首拍的局面来看,溢价明显, 就算加上出库费后到厂降价也才和小麦保持持平,这对现在的玉米来说绝对不是啥好消息,如果说首批拍卖数量不大,那么4号的直接打到三十万吨,更为要命的是取消了定向。如果二次拍卖局面和首批持平,那么玉米价格的回落就是大概率了!
但小编想说的话,以目前的供应市场来看,几十万吨的周投放量还不足以扭转当前的供应格局,这也就意味着玉米价格就算是下降空间也是受限的,如果官方真的想打压玉米的话,超期水稻/小麦才是真正的杀手锏,现在更多的是在腾库存换利润。在这之前,玉米市场的波动主要还是受到市场供应面的影响!不过小编想提醒下大家,最近几年进口玉米的总量可不少,后续需要重点关注投放量和底价的变化,如果量扩大且底价调整,对玉米来说就不单纯的是利空因素,而是妥妥的打压了!有一点需要明确,随着进口玉米的入市,再叠加部分持粮主体的逢高出货,市场供应链偏紧的局面大概率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不过从目前的基本盘来说,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确实正在不断累积,这点在昨日的文章里咱们已经详细的罗列过了,这其中小编认为最大的风险有两个,一是持粮主体的心态,特别是降雨之后的库存难度增加,持粮主体选择逢高出货的占比会增加,二是小麦正在一步步的抢占玉米的市场份额,包括但不限于饲料和深加工企业。
不少老板后台询问小编一个问题,那就是都说企业承接能力有限,但为什么不敢大幅降价呢?其实很简单,一是目前企业尚有未交付的订单需要完成,二是停机停产所带来的损失可能比原粮上涨更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向相关部门“买卖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进入七月之后,随着暑假的开启,下游需求进一步压缩,企业停机检修的可能性在增加,而本月大概率是贸易商和企业的决战圈!
至于进入本月之后,那些大资本是否会借助天气因素发力,进行大范围炒作的问题,小编认为可能有但不大,原因就是现阶段的玉米价格已经达到今年的高点且官方已经出手,如果后续继续炒作的话,很容易引起反作用,反倒是小编认为大资本有可能会进行反向炒作!
不断有老板在后台咨询小编玉米能否站上1.3元的位置,小编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过,个人是不认为山东企业能全线站上1.3元的位置,甚至很多企业都将止步1.25元的位置,原因说的也很明白,而随着进口玉米拍卖落地和调整,玉米想冲高的条件愈发不成熟,建议持粮主体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储能力及资金现状做出灵活调整。另外根据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我国仍有大范围降雨天气,注意天气变化对新作生长影响,强化储存管理。
小结:进入本月之后,玉米是冲高或是回落都有可能,但小编更偏向于区间震荡,至少目前企业是不具备打压持粮主体的,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机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但小编认为很难超出上涨的这百八,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
小麦:
最近一段时间,小麦的表现较为平庸,价格有涨有跌,但均没有大的调整,进入暑假之后,需求进一步下滑,但市场流通粮源却并未减弱,特别是近期的降雨对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算是有托收的存在,小麦也是夯实了底部,对上涨的助力并不是很大,至于农户惜售的局面,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价格上涨,但短期内并不会降低市场流通粮源的数量,更别说现在小麦存在的三大风险:
小麦市场存在的三大风险:
1、需求疲软但供应宽松,小麦上涨的空间被大幅限制
2、渠道商对小麦缺乏信心,建库补仓的占比不足,这就意味着市场截留效果不明显
3、进入暑假,面粉的需求进一步下滑,制粉企业的开机率和订单下滑,对原粮的需求减弱!
小结:针对于当前的新麦市场,小编认为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只要把价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净粮),都谈不上风险,从目前已上市新麦价格来看,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在1.21-1.23元/斤之间,与陈麦价格持平,高于最低保护价,所以利润空间是存在的,特别是短线运作的情况下!关于最近一段时间新陈麦不断下降,这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利润在一步步扩大,毕竟有政策托市的价格摆在那里,还有粮库也正在不断地入市收购。小编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新麦的价格不会低于1.25元/斤!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