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进口玉米拍卖出现新变化,给市场造成一定的紧张情绪,昨日华北及山东企业到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整体价格跌多涨少,而东北地区整体依旧偏稳,只有局部地区出现了价格的变化,而上量和咱前两天聊到的也没相差多少,雨后伴随着高温高湿,玉米存储难度加大,持粮主体出货积极性增强,而昨日中储粮二次进口玉米拍卖有些意思,有分析机构认为这是玉米大跌的信号,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咱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大跌,按照玉米下跌的传统至少跌幅要破百元每吨,且不说就算是下跌百元也只是与上个月上涨前基本持平,更别说按照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玉米依旧不存在大跌的基础,毕竟现阶段整个市场的供应环境依旧是供大于求!
其次就是关于昨日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数量确实增加了,但底价也提高了且分布范围扩大了,虽说成交量下滑溢价小幅下滑,但也仅是对比第一次拍卖罢了,昨日的成交局面依旧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从范围扩大来看,官方确实有意缓解市场的供应紧张稳定,但这不是一两拍卖或是百十万吨粮就能解决的,如果非要说有影响,小编也不否认,但要造成玉米大幅下跌还需要其它的条件配合,比如持粮主体加大出货力度或是定向水稻/小麦启动!
前面咱多次提到过,进入暑假后,下游需求会进一步减弱,确实不利于玉米价格的反弹,但如果考虑到持粮主体的心态及官方的态度,玉米降价更多的是恢复到涨价前的水平上,进一步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昨日的文章里咱提到过,未来一周是影响玉米后续变化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至少目前的信号还没有大利空出现!
山东及华北地区昨日跌多涨少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到货有所增加,但仅有不到500的数量企业还不敢大肆压价,所以才出现了较为纠结的局面,就算是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持粮主体的出货占比也不会有大幅的增加,山东及华北地区的企业更多还是会围绕到五六百台到货来进行价格的小幅震荡,这也就意味着山东企业短期内依旧占不到上风!
而东北地区现在更多的是观望,持粮主体观望关内价格的变化,企业也在关注持粮主体的变化,好在目前东北地区企业的价格上涨基本达到预期,就算是不能继续上涨也可以满足不少持粮主体的要求,至于下降,至少在山东及华北出现大面积回落前,东北的价格是不会发生新的变化的!虽说最近两天东北老板装车/船入关的确实在增多,但从数量上还不足以形成冲击。
进入本月之后对于持粮主体来看,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逢高出现,降价断点,按照中储粮昨日的拍卖动作来看,本月启动定向粮的可能性在减小,或者说就算是启动主要也是针对南方的饲料企业,要知道现在饲料企业正在加大对新麦的采购,小麦正在一步步的抢占玉米市场份额,定向粮启动主要影响的也是这部分粮源!
小结:进入本月之后,玉米是冲高或是回落都有可能,但小编更偏向于区间震荡,原因很直接,虽说目前是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实际打压的意愿(说限制更好些)有但绝对不大,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
小麦:
小麦现在面临的和玉米困境是一样的,就是降雨过后的高温高湿所带来的存储难度,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贸易商,很多只能选择出货,这也是最近两天企业到货增多,价格出现小幅回落的原因,如果在加上暑假开启的影响,对小麦来说确实是“灾难性”的,好在托市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小麦的底价愈发的坚挺,而持粮主体的信心也在一步步的恢复,价格区间内震荡容易,但大涨大跌短期内都不现实,这也就是咱一直常说的“上有顶 下有底”!
不过近期农户惜售的局面开始呈现扩大化,这点在前面咱也聊到过,毕竟颗粒归仓后,现在的价格确实对不起种植户,这可能会刺激部分持粮主体的采购热情,短期内市场的购销面可能会更加活跃,对小麦来说也算是一种较为利好的因素,其次就是玉米价格的不断攀高,加剧了饲料企业转向小麦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小麦的供应压力,制粉企业也缺乏强势压价的基础!
小结:针对于当前的新麦市场,小编认为华北及黄淮地区的老板们,只要把价格控制在1.2元/斤附近(净粮),都谈不上风险,从目前已上市新麦价格来看,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在1.21-1.23元/斤之间,与陈麦价格持平,高于最低保护价,所以利润空间是存在的,特别是短线运作的情况下!关于最近一段时间新陈麦不断下降,这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利润在一步步扩大,毕竟有政策托市的价格摆在那里,还有粮库也正在不断地入市收购。小编认为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新麦的价格不会低于1.25元/斤!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