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聊的就是市场余粮问题,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华北及山东地区的市场余粮见底,持粮主体手中有粮占比快速缩减,反倒是东北地区,渠道余粮尚存不在,甚至21/22年的粮源都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再加上中储粮和地储库的轮出,市场依旧是供大于求,相当一部分粮源依旧要流入关内地区。
其次就是新玉米入市情况,虽说秋粮大规模入市还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目前南方春玉米早已入市,而进入八月之后新疆、华北春玉米也将陆续入市,虽然整体的数量不大,但对供应市场还是有一定冲击性的,这也是目前企业降价的主要底气所在,小编认为八月份的表现可能会更次!
三是进口和替代情况,众所周知今年的进口玉米采购受到官方的严格限制,上半年的进口数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从最新消息来看,下半年进口数量会逐步放开,特别是针对玉米、大豆及其他替代品,这算利空消息。而替代情况,当前南方替代品横行,虽说小麦的占比在缩小,但依旧抢占了大量玉米的市场份额。如果在叠加企业库存,新玉米入市前饲料企业对玉米的支撑力度可以忽视了!
四是政策层面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进口玉米拍卖底价大幅下调,目前最高达到150元/吨,再加上不断的降雨和高温高湿天气,持粮主体对翘尾行情的期望值直线下降,小编认为这可能是一次试探,也可能是定向粮启动的一个信号!
最后就是现阶段企业有点寸步难行了,深加工普遍亏损且是持续亏损状态,就算是饲料行业目前盈利也是大幅缩水,再加上需求疲软,终端产品销路不畅,企业对原粮的采购热情也就是不断降低,这也就形成了企业即用即采的策略,或者说是满足日常生产所需的前提下,企业那绝对是能压就压。
不过随着玉米市场渠道余粮减少,秋粮大面积入市尚早的大前提下,今年的玉米市场青黄不接期或许不明显但大概率还是有出现的可能,供应层面会有一定的压力(当然是建立在定向粮不启动的前提下),玉米整体的底部空间是稳定的,或者说八九月份玉米震荡或许是常态,但大幅的涨跌还是很难出现的,价格的波动还是要参考市场上量情况!
关于产区之间价格开始分化,小编认为是暂时的,东北地区的价格深受山东及华北地区价格波动的影响,毕竟当前企业的消耗量有限,以目前的价格差来看,东北粮入关还是有利润空间的,本月最后的这几天,重点关注下东北粮流入的情况。小编认为经过几天的关外,东北粮新一轮的降价即将启动,持粮老板们注意规避!
给持粮主体的几点小建议:
1、逢高出货的策略一定不要改变,对八九月份的期望值要再降一降。就算是八九月份有上涨的可能,但上限受限且持续时间较短,未来震荡才是主旋律!
2、面对降价最好能停止出货,目前市场上直接的利空因素并不多,更多是企业引导出来的, 所以双方的话语权还是对等的,所以没必要恐慌!
3、高温高湿很考验粮源的存储能力,如果条件不好的最好快速出货,另外就是那些量大的老板,一定要分批出货,否则压力较大!
小结:玉米面临较强的出货压力,行情冲高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虚弱期”,也就是小编一直在说的区间震荡,目前玉米处于多空交织期,但实际落袋的利空因素并不多,再加上目前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持粮主体心态稳定,而政策端更多的还是求稳,而企业目前是不具备强势打压持粮主体的条件,不过随着供需双方的博弈继续,价格波动的速度也会加快, 虽说波动整体受限,甚至会在上涨的这几十块钱来回波动,但玉米市场确实也缺乏了继续上涨的基础,建议市场主体理性看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购销计划。接下来继续关注麦收腾仓情况,玉麦价差、政策端投放以及市场购销节奏,远期行情走势有待观察。
小麦:
如果说玉米还是存在一定变数的,那么小编就显得波澜不惊了。小幅波动难免价格涨跌正常,但很难有什么亮眼的表现,首先是政策层面就不允许,要知道今年托市收购仅有三个省展开了,甚至官方对南方地区小麦饲用才是默许的态度,市场流通粮源一直都处于饱和状态,价格上不去。其次就是今年贸易商和农户形成了直接的对抗,贸易商缺乏对小麦的信心,采购的热情不高且价格也不高,这不符合农户的利润,所以今年大部分的小麦还在基层农户手中,就算是有上涨的可能最好也要在八月末九月初的开学季了!三是玉米价格的回落给小麦饲用徒增变数,甚至可以说玉米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小麦价格的波动!所以小编才说小麦短期内不具备持续上涨动力。
小结:小麦的上涨小编认为不具备持续性,属于正常的区间震荡,当然和降雨有直接关系,目前小麦主要依靠的就是政策的提振,保护了价格的底部稳定, 其它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利涨因素, 反倒是利空一抓一大把,虽说不存在大跌的可能性,但想有什么突破也是很难的,小编认为9月份之前小麦不会有什么大动作,很难超出1.25的上限价格!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