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大集团“无抗健康餐桌计划”全国发布会·北京站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举行。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可持续发展部副董事长王爱竹表示,目前市场对“无抗”的理解存在一定模糊性。有的“无抗”仅指不使用治疗性抗生素,有的则涵盖了所有抗生素类型。统一、科学、可执行的行业标准是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关键。同时,大量科普工作仍需加强,让消费者真正理解“无抗”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价值所在,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个营销概念。
“政策层面的‘禁抗’只是第一步,从养殖端到餐桌实现‘无抗’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王爱竹表示,“抗生素曾是养殖业控制疫病、提高效率的‘捷径’,禁用后需通过饲料营养优化、养殖环境升级、生物安全体系构建等综合手段加以替代。例如,我们研发的发酵饲料、益生菌添加剂等可保证动物肠道健康,降低发病率。屠宰、运输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也必须同步提升,避免交叉污染。另外,消费者对无抗食品的认知仍存在误区,认为‘无抗等于高价’。实际上,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精准营养管理,我们能控制无抗鸡蛋、肉产品的成本。”
王爱竹坦言,“无抗”养殖意味着更高投入,包括更优质的饲料、更精细的营养管理、更先进的生物安全设施,以及更严格的疫病防控体系。相对传统养殖模式,部分“无抗”产品成本短期内会增加。将这些投入转化为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同时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可。
王爱竹表示:“我们愿意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与饲料企业共同研发功能性饲料,与科研机构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与渠道商共同推广高品质‘无抗’产品。”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