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行情回顾
一、CBOT 玉米行情回顾
近期,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冲高回落,期价在接近6 个月高位后回落,处于震荡区间之中,美玉米期价的走强主要是由于中国玉米价格居高,市场预期中国玉米进口量将大幅增加。然而,2012/13 年度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或将增加为期价在上涨到震荡区间上沿时承压。3 月末的美国农业部种植意向报告预期利空市场。截止3 月28 日收盘,交易活跃的5 月玉米合约收低37-1/2美分至每蒲式耳620-1/4 美分。
二、DCE 玉米行情回顾
3 月,国内玉米期价冲高后高位震荡,C1209 合约期价一度逼近2500 元/吨整数关口。在期价连续上涨后,高位聚集沉重压力,月末,价格在高位展开震荡调整行情。截止3 月28 日,主力C1209 合约期价收盘价为2457 元/吨。,较3月初上涨36 元/吨。
第二部分 短期玉米价格面临上行压力
一、清明过后,气温回暖增强农民卖粮热情
进入4 月,国内玉米主产区气温升至零度之上,加之3 月出现了明显降雨,玉米存储难度加大,因此农民将加快玉米销售步伐。目前,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农民手中玉米存量较常年多1-2 成,其它地区与常年持平。华北地区玉米存量较大,因前期售粮缓慢。4 月,倘若上述各地玉米形成集中上市,将增加短期流通中玉米供应量,或将限制玉米上涨空间。
二、春播在即,玉米种植面积料将继续增加
近几年,玉米种植收益率远高于大豆,中国的“大豆之乡”黑龙江省在2012年将再度受到玉米种植面积或将大增的威胁。从近期的调查来看,黑龙江省当地玉米种子供不应求而大豆种子却销售不畅。预计今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将突破3500万公顷,创下历史新高,这或将给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的玉米价格带来不小压力。
三、 猪肉价格连续下跌,玉米需求受抑制
春节过后至今,猪肉价格连续下降,从节前的17.35元/公斤下降至14.43元/公斤,降幅达到16.43%。猪肉价格下降,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下滑,目前已经接近亏损边缘,养殖户养殖热情较低。近期农业部公布的生猪存栏量数据显示,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增幅分别为5.5%和3.30%,但是环比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生猪存栏量下滑至45846万头,环比减少0.14%,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减少1万头至4949万头。由于猪粮比价已经接近盈亏平衡点,猪肉价格回落空间将受到限制。生猪存栏量还将出现惯性下滑,且小猪较多,因此,玉米的需求量将受到明显抑制。
此外,由于自春节后至今,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不断走高,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较2月初上涨160元/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60-100元/吨,然而当地小麦价格并没有出现跟涨,玉米与小麦价差的扩大,使得目前华北地区小麦替代玉米现象又有抬头之势,这对于需求本不乐观的玉米市场再添压力。
四、下游需求疲弱,淀粉、酒精产业受影响
上游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下游却处于消费需求淡季,终端消费量较低,导致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全面亏损。受亏损影响的深加工企业停机现象颇为严重。淀粉市场方面,目前只有大型淀粉加工企业为占有市场份额维持开机,中小企业仍处于停机中。酒精市场方面,春节前国内酒精库存较为充裕,目前仍未得到有效消化。另外,淀粉需求旺季通常在每年的6-8月,加工企业对玉米的需求往往在5月起动,4月处于需求淡季的末期。玉米价格居高,企业加工亏损现状难以改观,短期对玉米的需求将维持疲态。
第三部分 玉米价格不改中长期涨势
一、全球玉米供应持续偏紧
3 月9 日,USDA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12 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增加85 万吨至8.6496 亿吨,因上调巴西玉米产量100 万吨至6200 万吨,说明近期南美降雨令玉米产量有所恢复。阿根廷玉米产量维持2200 万吨不变。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玉米总消费量为8.6949 亿吨,较上月报告提高190 万吨,主要因为欧盟27 国与印度需求量增加,预计欧盟27 国总需求量增加100 万吨,印度增加30 万吨。在需求增加下,玉米的库存继续下降,报告预计2011/12 年度全球玉米库存仅为1.2453 亿吨,较上月预估下调81.5 万吨,为2006/07 年以来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降至14.32%,较2 月预估值下调0.13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点。
USDA 报告维持2011/12 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出口需求、总消费、期末库存不变,分别为123.1 亿蒲式耳,17.00 亿蒲式耳,126.05 亿蒲式耳,8.01 亿蒲式耳。
此外,USDA 报告亦维持中国玉米产量1.9175 亿吨,出口量20 万吨,进口量400万吨,期末库存量57.97 万吨。
总体来看,全球玉米供应仍显偏紧格局,价格回落空间亦将受到限制,特别是当前中国国内港口玉米成交价已经高于进口玉米完税价格,市场预期后市中国进口美国玉米量有望增加,料将支撑CBOT 玉米价格。
二、玉米进口量入国库,托市政策限制玉米下行空间
近两年,中国大量进口玉米,特别是去年12月以来,连续三个月进口玉米量超过50万吨。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中国进口玉米52万吨。
目前,进口玉米全部集中于港口,尚未流入流通领域,主要是国家用作库存储备使用。近期,进口玉米完税价格在2450元/吨左右,中储粮进口玉米可以节省税费,进口价格大约在2200元/吨左右,低于东北玉米收购价格。
2012年4月30日为2011年度玉米收购的最后期限,在收储尚未结束前,玉米依然有托市价格作为阶段性底部价格支撑。春耕将至,为了保护农民利益,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短期国家出台抛储政策可能性较低。
不过,笔者认为,以去年10月新粮上市时大连港的平仓价格为基数,加上仓储持有成本,预计价格上限在2550-2600元/吨之间,如果超过这一价格,从抑制通货膨胀的角度出发,国家可能会采取抛储措施控制价格。
三、种粮成本增加,玉米价格中长期看涨
近两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人工成本是价格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种植的人工费已经由50 元/天上涨到120 元/天,无形中增加了玉米的种植成本,另外,据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化肥每袋上涨10-15 元,进一步推高玉米种植成本。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