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C1305合约价格处于新季玉米底部价格区域,同时,华北玉米成为销区供应主力军,成交放量就可以推升价格,所以投资者应把握此次的上涨行情。
反方:受旧作库存量偏大、新季玉米集中上市、下游需求萎靡以及政策利好尚未兑现的多重压制,目前连玉米价格的反弹具有短暂性,下月中旬或将下行。
正方观点:成本上测算存买入机会 新季玉米价格有望上行
当前,东北新季玉米处于上市初期,季节性的供应压力使得市场观望心态浓厚。在现货市场一片等待声中,期货市场的机会或许先于现货市场启动。
成本上测算存在买入机会
目前,吉林长春地区加工企业14%水分新季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在2160元/吨,由于当地玉米还没有批量上市,挂牌价格的象征意义更浓一些。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国家对于玉米的临储价格决定了其市场的底部价格。2011年,吉林地区三等玉米临储价格为1980元/吨,今年的价格还没有公布,参考今年早籼稻和小麦收储价格的上调,玉米临储价格较去年上调的概率较大。考虑到农民种植成本的上升,以5%的上涨比例测算,今年吉林地区的玉米临储价格为2080元/吨。
再加上资金成本、库存、运输和损耗等费用,折合到连玉米主力1305合约上的到港成本价格在2410元/吨。用同样的方式,以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2160元/吨为采购价格计算,折合到1305合约上的到港成本价格在2413.16元/吨。可以看到,1305合约目前的价格正处于新季玉米底部价格区域,在价位方面适合买入。
时间上衡量启动时机不远
由于水分偏高,且在生长期内积温偏少,东北产区玉米收割普遍较常年晚1—2周。从10月22日到23日夜间,我国中东部地区迎来了大风降温天气,已被冷空气占领的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雨雪天气,辽宁大部、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部出现了小到中雪(雨)或雨夹雪,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南部出现雨夹雪转大到暴雪(8—15毫米)。目前,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割基本结束,但仍有部分已收割的玉米留在田中。雨雪天气使得新季玉米脱粒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势必耽搁上市时间。
华北产区去年遭遇恶劣天气导致玉米上市时间大幅延迟的情况,今年有可能转换到东北产区。去年华北玉米收割时节遭遇连绵阴雨天气,黄淮地区直到12月还未能批量上市。而且,已收获的玉米不仅不能顺利脱水,甚至出现返潮现象,使得霉变大幅增加。今年东北产区在收割普遍推迟的情况下,雨雪天气威胁着玉米上市的时间和品质。在东北玉米上市时间延后、品质不确定的情况下,华北玉米成为销区供应的主力军,成交放量就可以推动价格上行。从时间点来看,玉米现货价格的启动已经不远。
期货市场先于现货市场启动
在价位可行、时机合适的情况下,期货市场价格走势将先于现货市场启动。观察连玉米1305合约十一之后的表现,其价格在2358元/吨探底之后,逐渐上行,持仓数量从25.5万手增加到34万手以上,价格稳步走高的趋势明显,在2430元/吨以下买入的机会已然出现。
综合以上观点,玉米期货市场为现货走势提前指出方向,投资者可顺势而为,抓住玉米价格上行的机会。
反方观点:国内玉米收获近尾声 谨慎对待当前反弹
2012年9月以来,国内外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目前收割几近结束,内外盘面价格仍显坚挺。美玉米季节性供应增加,难敌库存下滑压力,期价呈现止跌反弹态势。再看国内,连玉米价格上周逆势上扬。总体而言,旧作库存以及新季玉米即将集中上市的双重压力抑制了期价上行的空间,在下游需求出现实质回暖、政策利好兑现之前,建议投资者谨慎对待当前反弹。
美玉米供应趋紧进口窗口关闭
美国农业部先后发布了季度谷物库存报告和月度供需报告。前者调降当季玉米库存至9.88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下降12%。该信息使得CBOT玉米期价止跌于700美分/蒲式耳。随后的月度供需报告继续呈现利多,结转库存创1995/1996年度以来的新低,CBOT玉米期价维持高位振荡,近期美玉米到港完税价格稳定在2800元/吨一线,与广东港口玉米价格相差340元/吨。在明年南美新作收获之前,美玉米仍是全球玉米的主要供应国家,其库存的下降支撑了价格的坚挺。由于上述原因,进口窗口已经关闭。
国内收获近尾声产区购销清淡
通过对产区的实地调研发现,东北玉米产量基本呈现平稳略增的状态。吉林省由于受到虫灾、大斑病以及台风影响,预估减产在10%左右,而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其产量的增量将弥补吉林省的减产量。当前收割进程已经达到85%,但新一轮的雨雪天气延误了收割进度,东北玉米收获完毕时间将推迟至10月底。华北产区新季玉米品质好于往年,部分地区的粮质已经得到饲料企业的认可,日收购量有所上升,因此华北产区玉米价格虽处于低位,但价格洼地已经逐渐被市场挖掘。
从贸易各方心态分析,东北产区农户因种植成本增加以及往年经验,将在售粮初期保持较强的惜售心理,而贸易商对当前的收购也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今年粮价仍会高开低走。东北新粮尚未批量入市,成交零星,购销活动较为清淡。
深加工与饲料需求疲软
国庆长假后,随着华北玉米上市量的增加,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逐步下降。原料价格回落虽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但终端需求疲软,企业库存水平上升,玉米加工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深加工产品淀粉、蛋白粉、纤维、胚芽粕、玉米油以及DDGS价格的全面回落,将导致深加工企业继续维持较低的开工率。
9月以来,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出现一波较为明显的下跌行情。受此影响,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压力减轻。截至10月中旬,22省市猪粮比价回升至5.89:1。基本达到农业部公布的生猪饲养盈亏平衡点。由于华北产区新季玉米价格较低,该地区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户已有小幅盈利。不过,在生猪供应量充足、能繁母猪存栏依旧高企、肉类消费迟缓的背景下,猪肉价格难以大幅上行,生猪饲养效益仍将维持保本或小幅盈利的状态。 以去年吉林地区托市价格1980元/吨作为参照,由于今年对虫灾治理的投入,玉米底部价格将抬升,或微幅提高120—180元/吨,即收储价格在2100—2160元/吨,这将是重要支撑线。同时,综合以上分析,主力C1305合约在2460—2465元/吨一线的上行动能将衰竭,因此,中期可尝试以逢高抛空为主要思路进行入市操作。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