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博弈谁是赢家?

2012-11-01来源:博亚和讯文章编辑:岛岛[点击复制网址]
|

  10月30日,《经济半小时》报道,在29的节目中我们看到在山东,玉米丰收了,但是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却有所回落。这一方面是由于玉米喜获丰收,量增价跌的缘故,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需求也有所减弱。那么作为产粮大省的河南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的另一路记者进行了调查。

  【同期】

  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村民黄国兴:老天帮忙嘛,也是风调雨顺,,亩产1000多斤,,比往年高。

  【解说】

  河南省滑县的玉米种植大户黄国兴,正在家的后院整理今年收割的玉米。黄橙橙的玉米棒堆在这种通风透气的粮仓里,等水分晒干就可以卖。黄国兴说,今年是玉米的丰收年,亩产比往年高了300多斤,家里都堆不下了,只能把一部分晾晒在屋外和田边。

  【同期】

  黄国兴:这个籽比往年的籽大,这个籽好得很,又大、有糖,个长。

  【解说】

  黄国兴今年承包了105亩地,仅仅是存放收割的十几万斤玉米,就费了不少功夫。但是黄国兴却不打算现在卖掉。而且,往常走街串巷收购玉米的经纪人,现在一个也看不到。黄国兴打算了解一下今年玉米的行情,于是就来到了村里的玉米经纪人小杨家,小杨正在晾晒自己家种的玉米,根本没打算出去收购。

  【同期】

  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玉米经纪人小杨:一般都不要,这种价格,一般到玉米价格下来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的。

  黄国兴:现在是什么价?

  小杨:就是卖1块零1、1块零2分钱(一斤)。

  【解说】

  小杨说,尽管现在新下来的玉米正在集中上市,但收购价比前一个月低了6、7分钱。经纪人转手卖给中间商或加工企业,每斤也只能多卖一两分钱,索性就不收了。黄国兴和小杨合计着,不如都留到春天再卖。

  【同期】

  小杨:到春天以后这都开始涨价了。。最高是一块一(一斤),也是块八钱。

  【同期】

  黄国兴:到(春天)时候能高出一毛钱左右。

  记者:这样一亩地多赚多少钱?

  黄国兴:一百多块钱。

  【解说】

  黄国兴给记者算了笔账。每斤玉米涨一毛钱,十几万斤玉米就能多卖出1万多元,即使储存时需要租库房和用一些防虫防鼠的药,也不过是几百元钱的成本。所以黄国兴决定,把玉米留到价钱更好的时候再卖。

  【解说】

  记者又在滑县的其他地方进行了走访。在留固镇,记者也没有看到收购的场面,只有少数农民把玉米棒这样脱粒,打成可以买卖的玉米籽。多数的农民,都用木架和铁丝 圈起围栏,将玉米棒直接存放,或者拿网袋装好,码放起来。他们告诉记者,这样不容易发生霉变,放到明年夏天再卖也没有问题。

  【同期】

  河南省滑县固留镇温庄村村民

  A:这样透气,不容易坏。

  B:放到明年价格能长些,能多收入一点。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赚钱。

  【解说】

  农民惜售,粮食收购点显得很冷清。在滑县道口镇这家粮油购销公司里,偌大的仓库,只有一角堆放着一些玉米,记者在这里等了一下午,只看到这样一辆货车运来了4吨多玉米。对于这个有着4万吨仓储能力的仓库来说,这车玉米不过是杯水车薪。

  【解说】

  据记者了解,滑县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粮食产量连续20年位列全省第一。但滑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40万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4亩。人多地少,让这个响当当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农户们卖起粮来,必须每一分都精打细算。尤其是今年,滑县的夏粮虽然总产86.57万吨,增收了4.4%,但一些农户的小麦感染了赤霉菌病,造成了减产。这些农户告诉记者,秋粮的玉米如果不存好了等涨价时再卖,可能全年都赚不到什么钱。

  【同期】

  河南省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村民

  村民:便宜都卖不出去钱,反正小麦不中,今年不中,(亩产)700多斤…有病,就是有虫,往年都不会有这种情况。

  记者:今年就指望着玉米能赚点钱。

  村民:对了。涨点还能卖个钱。

  【演播室】

  玉米价格不见起色,不论是种玉米的黄国兴还是收玉米的小杨都觉得现在卖玉米太亏了,他们希望等一等,也许能获得更好的收益。而这一等可就急坏了靠玉米过日子的加工厂。来看记者的调查。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打电话):现在都比较着急。

  【解说】

  在河南省新郑市,经营饲料企业的黄江鼎刚刚和原料采购经理通了电话。黄江鼎的公司主要生产猪饲料,原料的60%来自玉米。采购今年新上市的玉米,成了这段时间最让黄江鼎着急的事。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因为现在这边的玉米它是大量的上市了嘛,价格比较好。价格的优势比较大。

  估计再过一阵的话,这个玉米的涨幅会比较大。

  【解说】

  新玉米收购正要大张旗鼓地搞起来,可原料采购经理在电话里说,找到的货源比较少。担心玉米价格一天天水涨船高,黄江鼎自己开着车,到乡里的收粮点看情况。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这个农户也好,那个中间商也好,他们都在等着这个价格涨价,所以他不着急,但是作为企业来讲,正是因为他们不着急,所以企业就会着急,因为收购比较困难。(下车,收购现场)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玉米经纪人黄江鼎:现在玉米收多少钱一斤?

  玉米经纪人:1块4。

  黄:你们(给公司)送过去叫什么价?

  玉米经纪人:送过去最少得(一块)9分吧。

  黄:像你这一天能收多少大概?

  玉米经纪人:闲着慢慢收了,反正是一二十吨。

  黄:现在玉米 好不好收?

  玉米经纪人:原来量多时好收,现在真的是慢慢量少了。

  【解说】

  黄江鼎和记者在这个收购点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只有这样一户农民拉着一车一吨多的玉米来卖。黄江鼎说,他的企业每天的玉米消耗量约400吨,像农民现在这样零零星星地来卖,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面对玉米市场的这种供小于求的状况,一些加工企业决定提高玉米收购价。张睿明是一家淀粉加工企业的采购员,为了抢购玉米,他们公司已经提价。

  【同期】

  淀粉企业采购张睿明:其他企业收储的一个价格大概在1块零8分左右,但是我们公司我这边,可能就是跟领导请示,可能调个1块零9分,价格稍微适当抬一点。

  【解说】

  黄江鼎告诉记者,一旦开始抢购,价格上升,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很大影响。

  【出镜】记者 闫瑞静

  我们在这个缝包车间看到有一份这样的公告,看到涨(跌)价公告,“原料涨,产品涨;原料跌,产品跌”,然后因为近期受到了原料的影响,猪场乳跌了50元/吨,小猪料跌了25元/吨。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这个公告出现的时候,因为这个原料有比较大的波动,因为现在这个新玉米上市,(玉米价格)下降,,所以进行了一个下调。。饲料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跟这个原料的这个价格是息息相关的,原料涨50,我们可能,我们也会涨25。

  【解说】

  黄江鼎说,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最终结果,会导致养殖户的成本不断攀升,也会影响到饲料的销量。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如果一包饲料涨10块钱,因为现在一头猪大概是要用到七包饲料,就是每头猪会增加50到70块钱成本。养殖户来讲,他的成本压力也算大的。

  【解说】

  黄江鼎告诉记者,去年,新玉米的农户收购价是每斤一元钱,到今年5、6月份,价格一路上涨到每斤一元2角。这样,每吨原料的价格相差大约400元钱,企业每天消耗玉米400吨,10月开工一天和第二年6月开工一天,仅原料成本就相差了16万元。因此,在10月玉米上市时尽可能多地采购,是玉米加工企业现在最迫切的需求。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尽量多收购。

  【解说】

  而张睿明所在的淀粉企业甚至在积极寻找与粮库合作,争取主动,自己收储。

  【同期】

  淀粉企业采购经理张睿明:我们现在是十分地想跟粮库合作,把他们的粮库租下来然后大量收储,这样就有很大的一个优势,成本优势在里面。

  【演播室】

  玉米收不上来,生产饲料的黄江鼎急得到处打电话,张睿明的淀粉厂则依靠涨价来吸引农民。原材料涨价,产品就会涨价,销量就会受影响,不涨价玉米就收不上来,真是两头为难。那么中间商的日子好过吗?来看记者进一步的调查。

  【解说】

  三天前,记者到这家粮油购销公司时还是门庭冷落,而三天后,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却发现,一片冷清的仓库外,竟然停着一排来卖玉米的农户。

  【同期】

  记者:我看已经来了几车了,今天收的怎么样?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差不多。

  记者:差不多是怎么说?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差不多就是水分合格了,水分达到14.8左右。

  记者:这些能收。价钱呢?

  玉米种植户老刘:一块零五分。

  记者:一块零五分这价钱怎么样?

  玉米种植户老刘:差不多。

  【解说】

  公司经理陈各云告诉记者,老刘嘴上说着差不多,其实心里对着价钱很满意。陈各云为了收购,这两天,把含水量达到14.5上下的玉米,每斤收购价格从滑县普遍的一元两分钱,提高到了一元五分钱。老刘这会儿已经来卖第5车了,不仅如此,门外停着的大车里,还有从河南濮阳驱车50多公里,专门赶到滑县来卖玉米的。老刘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亩产涨了两三百斤,价格也比去年玉米刚下来的时候高了三四分钱,这一下,每亩地的收入都有了大跨步。

  【同期】

  记者:现在这个价钱,跟你心里预期这个怎么样?

  玉米种植户老刘:比往年多一部分。

  记者:一亩地能多多少?

  玉米种植户老刘:一亩地 多二百多钱。

  记者:我看好多人好像还攒着不着急卖,为啥你都着急卖呢?

  玉米种植户老刘:承包你得给承包费。。你包人家地不给承包费吗?

  记者:没办法的时候,只能这样先卖了,要放放确实还能再涨一点是吧?

  玉米种植户老刘:这个不好说,因为这个市场的价格不一定,有的放多少时间了,不如先卖合适。

  【解说】

  老刘站在地秤边的办公室外,把称出来的重量反复地看了又看。陈各云每月和农户结算一次,只要确认了重量,老刘就只需要在家等着收钱了。陈各云说,农户虽然想把玉米存在家里待价而沽,但是像老刘这样,等着付承包费的农户,如果遇到合适的价钱,更愿意早点把玉米卖掉的。还有一些在外打工的人,收了玉米也想赶紧卖掉回去打工,这部分人如果看到收购商适当提价,也会早点卖货。

  【同期】

  记者:再放一阵价钱会往上走吧。

  玉米种植户:这个不好说。

  记者:你还是决定早点卖比较好。

  玉米种植户:对。

  记者:那下来干吗呢?是去打工还是?

  玉米种植户:出去打工。

  记者:那您预计今年玉米这部分净收入能有多少?

  玉米种植户:两万块钱吧,差不多三万块钱。。多几千块钱。

  【同期】

  记者:刚才她的手掏的各个地方?

  检验员:检验,每个地方都得抓,检验湿度。

  记者:这个也挺严格的,会有什么影响?

  检验员:放在仓里面,湿度大了会发霉。水分是14.5,不超14.8。

  【解说】

  但是记者看到,虽说今天的收购标准是水分含量不能超过14.8,但是这车水分在15点以上的玉米,陈各云还是爽快地收了进来。他说,这两天天气好,放在仓库外面晒一下就能达到标准。其实,无论是收购的玉米含水分高,或者价钱比别家高出几分,陈各云说,他都不吃亏。

  【同期】

  记者:你为什么愿意给的高一些?因为我今天去的一些地,才一块二三分这个样子。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他们(看那边价钱低),收的有的都拉到我这个库里了。

  记者:再转一手。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对,我这库存明年就卖了。增高(2毛钱左右),明年再出售。

  【解说】

  陈各云今年45岁,他从中学毕业就在粮食系统上班,2009年下岗以后,借钱建起来了这家公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各云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一个下岗职工,变成了拥有6间仓库,每年交易量达两万吨的当地最大的收购商之一。他告诉我们,这三年时间,滑县的玉米收购价格从2009年新上市时的每斤9毛钱,上涨到2010年最高价时的1块钱。虽然2010年新玉米上市又跌到9毛5分钱,但2011年6月,再次上涨到1块1毛钱。2011年,新上市玉米突破了每斤1元钱,2012年6月价格最高时甚至达到1块2毛多钱。陈各云说,靠着自己对玉米市场每年的这种价格周期的了解,低买高卖,他迅速地积累了财富。

  【同期】

  记者:(你的)交易额或者收入,有一个数字上的,钱的话。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你看涨的价格多高了,卖的时候。

  记者:你能赚多少钱?能透露透露吗?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大概能赚几十万吧。

  记者:一年。

  河南省滑县年丰粮油购销有限公司陈各云:恩。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有资金的老板肯定会囤货,,中间供应商的因素会比较大。

  【解说】

  黄江鼎分析到,玉米加工企业的存储能力有限,而河南这样散户式的种植方式,使得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农户,都必须依赖中间供应商,完成玉米的交易和流通。这样,就放大了中间供应商对价格的影响力。

  【同期】

  河南双胞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江鼎:目前很多的供应商它说玉米一下来的时候,他就大量的收,大量的收,,先储存,储存以后等着以后再来这个价格涨的时候再来出手,等于是这种的,他是以这种收储的资金,在那里来挣取高额的利润。

  【同期】

  大连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时岩:今年玉米价格刚开始(5月份时)这一波上涨,就是受到了我们国家收储的影响。去年年底我们国家开始收储玉米,价格开始往上涨。收储动力小时,就出现回落。

  【解说】

  时岩认为,粮价波动的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并不是依靠囤货就可以影响粮食价格的上涨。而中国社科院的农业经济专家李国祥认为,在过去三年,虽然每年玉米的价格都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看似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伴随着今秋玉米的丰收,以及整体经济的下行,CPI的涨幅重回“1时代”,玉米价格的涨势有限,很可能达不到农户的预期。所以河南农民和中间商的这种囤粮行为,很有可能带来损失。

  【同期】

  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风险是很大的。对整个价格运行的这种态势来讲,无论是粮食价格还是其他农产品价格,总体实际上已经有回落。如果价格不涨,囤的越多,你的流通费用肯定发生得很高,然后你的囤货有可能还有损耗,虫蛀、老鼠吃、病,实际上你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解说】

  李国祥指出,我国的玉米价格,随着各玉米主产地脱离了保护价和统一收购,早已融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但是玉米种植户还是以散户为主,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和资本不足,应提高风险意识,减少投机行为。

  【同期】

  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我们的经销商,我们的农民应该来说还是要及时地或者说有计划地把这个收割好的玉米把它销售出去,那么这样呢,使得 市场供应比较均衡,那么市场上的价格这种稳定是有意义的,也是自我利益的一种保护的一种范式,对于整个社会的这种生产运行也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消除这种通胀预期,对于价格就是上涨预期,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半小时观察】

  农民、企业和中间商之间的价格博弈看似一场公平的市场行为。但实际上在分析三方地位的时候不难发现,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最高,他们掌握的信息相对最全面,他们选中在新玉米上市的时候大量收购,正是看中此时农民收储能力弱,价格比较便宜;中间商用资本赌利润,有风险但是也有丰厚的回报;相比较企业和中间商,农民基本上处在信息盲区,他们的惜售行为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市场行为,而不是在对市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之后得出的理性结论。中国的期货市场已经发展多年,但只有极少数种植大户懂得利用期货来调节生产和销售。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引导种粮大户多接近市场、主动判断价格走势、逐渐增强抵抗风险的手段和能力,同时以种粮大户的行为指导普通农户的种植行为。让农民多接近市场,这个市场才会进一步完善起来。

  【同期】

  大连新湖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时岩:今年玉米价格刚开始(5月份时)这一波上涨,就是受到了我们国家收储的影响。去年年底我们国家开始收储玉米,价格开始往上涨。收储动力小时,就出现回落。

  【解说】

  时岩认为,粮价波动的原因具有高度复杂性,并不是依靠囤货就可以影响粮食价格的上涨。而中国社科院的农业经济专家李国祥认为,在过去三年,虽然每年玉米的价格都经历了先跌后涨的过程,看似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但是伴随着今秋玉米的丰收,以及整体经济的下行,CPI的涨幅重回“1时代”,玉米价格的涨势有限,很可能达不到农户的预期。所以河南农民和中间商的这种囤粮行为,很有可能带来损失。

  【同期】

  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风险是很大的。对整个价格运行的这种态势来讲,无论是粮食价格还是其他农产品价格,总体实际上已经有回落。如果价格不涨,囤的越多,你的流通费用肯定发生得很高,然后你的囤货有可能还有损耗,虫蛀、老鼠吃、病,实际上你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解说】

  李国祥指出,我国的玉米价格,随着各玉米主产地脱离了保护价和统一收购,早已融入到市场化的竞争中。但是玉米种植户还是以散户为主,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和资本不足,应提高风险意识,减少投机行为。

  【同期】

  社会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我们的经销商,我们的农民应该来说还是要及时地或者说有计划地把这个收割好的玉米把它销售出去,那么这样呢,使得 市场供应比较均衡,那么市场上的价格这种稳定是有意义的,也是自我利益的一种保护的一种范式,对于整个社会的这种生产运行也是非常好的,对于我们消除这种通胀预期,对于价格就是上涨预期,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半小时观察】

  农民、企业和中间商之间的价格博弈看似一场公平的市场行为。但实际上在分析三方地位的时候不难发现,企业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最高,他们掌握的信息相对最全面,他们选中在新玉米上市的时候大量收购,正是看中此时农民收储能力弱,价格比较便宜;中间商用资本赌利润,有风险但是也有丰厚的回报;相比较企业和中间商,农民基本上处在信息盲区,他们的惜售行为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市场行为,而不是在对市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之后得出的理性结论。中国的期货市场已经发展多年,但只有极少数种植大户懂得利用期货来调节生产和销售。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引导种粮大户多接近市场、主动判断价格走势、逐渐增强抵抗风险的手段和能力,同时以种粮大户的行为指导普通农户的种植行为。让农民多接近市场,这个市场才会进一步完善起来。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