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枣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我省终止流感应急预案Ⅳ级应急响应之后,近日我省又解除枣庄禽类产品流通禁令。这意味着,全省从人到禽类的H7N9禽流感疫情全部解除。
面对“后禽流感时代”的到来,此前,在“H7N9风波”中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整个产业链被“传染”的临沂市肉禽业,身处链条各环节的孵化厂、饲养户、屠宰企业及零售网点是否走出了阴霾?现状又如何?本报记者从源头开始,逐一进行了探访,即日起推出《透视后禽流感时代》系列报道。
从“噩梦”四个月到“逆市”抢商机
孵化行业“大病”后的自我救赎
在2007年创出每只鸡苗卖7元的峰值后,孵化行业的盲目扩张让全行业效益急转直下。2013年初,由行业亏损期、速生鸡事件及禽流感事件叠加产生的危机效应可谓史无前例。已经在孵化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业界“老大”田常青,回忆起危机中的遭遇仍是心有余悸……
谷底:鸡苗卖价不到成本的十二分之一
22日,记者到访位于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的大田孵化厂时,年近六旬的董事长田常青正一身工装,忙着查看各养殖车间报来的产量日报,“从禽流感事件爆发时被迫急刹车减产,到现在各养殖车间产量恢复到七成以上,我这坐镇厂里的四个月时间,真是难熬啊。”产量日报的回升,让田常青此时的心情不错,而让他感到轻松的还有,在前一日他刚结清员工3月份的工资,“企业已经赔进去三千多万元了,现在总算看到了曙光。”
已经在孵化行业摸爬滚打近30年的田常青,旗下大田孵化厂以20万套种禽、日孵化鸡苗10万只的规模,坐稳了我市孵化行业龙头位置。但回忆起过去数月发生的点点滴滴,田常青仍然感慨万千,“从今年初起持续四个月的严重危机,在我从业历程中还是头一遭。规模在3万套种禽以下的中小孵化厂干脆就趴窝,关门大吉了。”
在田常青看来,孵化产业本身就有盈亏周期,2007年创出每只鸡苗卖到7元的峰值后,盲目扩张让孵化行业效益急转直下,到2012年的4月份,全行业陷入了亏损境地,“但如果不是后续‘黑天鹅’事件不断,孵化行业处境还不至于这么惨。”田常青说,紧接着发生的速生鸡事件,让原本就处于亏损周期中的行业更加举步维艰,而禽流感事件则是一枚重磅炸弹,直接让行业陷入了停滞。
“要知道孵化一只鸡苗成本在2.4元左右,但在危机中最惨时,鸡苗卖到0.2元一只还没人要。”原本账面还有上千万流动资金的田常青,很快就陷入资金告罄的窘境,“为了安定军心,我直接就吃住在厂里了,让工人知道老板在,企业就不会垮。到处拆借资金,并安排急刹车减产,我那段时间每天就干这两件事。”田常青连用“不堪回首”来形容刚刚过去的困难时期。
阵痛:百万待孵鸡蛋当成“毛蛋”卖
“如果说在亏损时,公司只需要‘点刹车’,小幅减产保价就能应对的话,在速生鸡事件和禽流感双重打击下,我们采取‘急刹车’干脆停产,都唯恐来不及了。”田常青介绍说。
按照种禽饲养的行规,在暂停喂食一周的情况下,种禽就能停止产蛋,“我养的20万套种禽一天的饲养费就得6万多元,一个月合计下来近200万元。行情最低迷的时候,为了保本减少损失,我干脆20天不给喂食,‘急刹车’式地停产了。”而最令田常青感到无奈的是,当时自己的孵化箱里已上了七批累计近130万枚待孵的鸡蛋,不得不孵了一半就拿出来当“毛蛋”卖,“要知道,毛蛋还能卖到0.3元一个呢,真正孵成鸡苗后,连0.2元一只都卖不到。”
直到进入五月中旬,随着经营形势逐步好转,田常青才慢慢恢复了一半种禽产蛋,而另外的10万套种禽则依旧处于“待业”状态。“眼下,鸡苗售价已回稳至0.8元一只,我觉得有必要启用那些轮休中的种禽了。”田常青的做法就是以日均递增十克的速度,逐步增加给每只鸡投放的饲料量,预计经历四十天左右,产蛋量就能恢复上来。记者到访时得知,大田孵化厂部分饲养车间的产蛋量,已经恢复到危机前的七成以上了。
回暖:连购两批雏鸡 补“断档”抢商机
乐观的田常青认为,无论行业遭受多大的困境,危机最终都会过去。“现在正值夏季,加上又是农忙的时候,行业走出低谷需要一个过渡期,预计到7月中旬就会逐渐恢复常态。”田常青已从禽流感疫情的逐步淡出中,读出了行业回暖的迹象。
当前唯一令他担忧的是,已经近半年没有采购新的种禽了,“青年期”种禽的断档只能用“待业”轮休的成熟种禽勉强替代。“继5月下旬,我新购了3.6万套尚处育成期的种禽后,打算在7月下旬再添置6.6万套种禽,抓紧弥补危机造成的断档。”田常青认为,眼下要做的两件事变为一手抓恢复生产,一手抓添置新种禽。
“我这样做,是为抢占‘后禽流感时代’的商机做准备。”在田常青看来,此次由行业亏损期、速生鸡事件及禽流感事件叠加所产生的行业危机可谓史无前例,对于规模较小的孵化企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资金断裂关门了事的比比皆是。竞争对手的减少,加之行业回暖后将迎来巨大的需求商机,抢占这个机会大有可为,“买卖人讲究‘有利无利常在行’,关门了想再恢复生产,可非一日之功。”
得益于涉足畜禽养殖、饲料等产业链多元发展,田常青和他的大田公司顶住了禽流感带来的危机,但谈论起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时,他仍心有余悸,“三千多万元的损失,需要我用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挽回。而危机过后,整个产业两年内恐难翻身。从危机中,我们也应吃一堑长一智,学会辟谣,稳定消费信心。更要学会资金链运作,增强抗打击能力。”
孵化企业谈经验:“市场决定不了,就从自身下功夫”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顺口溜广泛流传在鸡、鸭养殖行业,事实的确如此。禽类养殖的风险确实大,风险不仅来自于养殖过程,也来自于几乎无规律可循的市场价格。但在采访中,记者也从一些孵化企业了解到应对危机的经验。
“鸡苗的孵化期是22天,鸭苗的孵化期是28天,将近一个月后的行情,哪怕是再有经验的养殖户也不敢预测。”沂南县鲁中蔬菜有限公司下属的种禽孵化厂拥有种鸡10万套、种鸭8万套,种鸡养殖规模在沂南县内首屈一指,种鸭也可以列入前三强,该孵化厂负责人谈起应对危机的经验时说,“市场决定不了,我们就从自身下功夫。”
在该负责人看来,首先在种蛋挑选上下功夫,强化选蛋标准,提高鸡苗、鸭苗质量,维护好客户和现有市场。然后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降低内部成本,加大防疫措施。虽然防疫成本高了,但是能有效降低鸡群、鸭群的得病率,投入的医药成本随之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也加强了饲养管理,提高产能,全面降低饲养总成本,通过这些措施,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减少损失。
临沂连出各项救市措施 应对“禽流感”危机
在“禽流感事件”席卷整个肉禽产业链之际,临沂市畜牧局派出工作组对“受灾”情况进行了调研,灾情显示在2012年4月份,河东大成肉种鸡场原先每天孵化3万只,当时全部停止孵化;河东葛沟玉聚种鸭场已将1万套种鸭全部卖掉,准备改上商品鸡;莒南县布恩种鸭场存养种鸭8万套,每天亏损4-5万元;临沂农丰食品有限公司每天孵化肉鸭20多万只,每天亏损40-50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面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不断上演的局面,我市不少种禽场均以暂时不再孵化,种蛋做商品禽蛋出售来应对。而有的蛋种禽和肉种禽场已开始人为淘汰;有的种禽场孵化的禽苗被用作狐狸、貉子等特种经济动物的饲料或者直接深埋处理。
“要遏制养禽业滑坡势头,尽快实现恢复性发展,必须按照企业和农户生产自救与国家适当扶持相结合、制定应急扶持政策与建立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采取合理规划布局,完善扶持政策。”市畜牧局专家表示说。
为了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对家禽生产的影响,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家禽的稳定发展。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对种禽生产进行补贴,以2013年3月31日存栏数为准,财政按每只种禽3元标准对父母代种禽场给予补助,市、县区财政各承担50%。同时,在加大政策扶持,以保护种禽场为主,参照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当前扶持种禽场的做法,尽快制定出台保护价等扶持政策,保护生产能力。并积极协调农信社、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加大对家禽养殖基础设施、加工企业收购储存等信贷支持力度,并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缓解企业压力。对面向肉禽生产加工一体化企业的税费,也适当减少。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