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蛋一定安全吗?”——引发了生产端、消费端及媒体的深思

2016-01-13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道,像苏丹红鸭、三聚氰胺奶粉、速成鸡等,在这里不想再写更多,笔者不想引起消费者的恐慌,正如题所示,是想通过“土鸡蛋”的安全问题来与大家共同思考,面临当下畜牧行业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大家应该怎么通过实现无抗来推动健康养殖。

  先来看下好搜百科对“土鸡蛋”的解释:人们通常把在农家自然环境中的散养鸡所生的蛋称为土鸡蛋,或称为柴鸡蛋。农业部关于鸡蛋的标准只有无公害鸡蛋标准、绿色鸡蛋标准和有机鸡蛋标准,并无确切的土鸡蛋标准 。正因为如此,能证明散养并且不喂饲料即为土鸡蛋。

  既然农业部没有“土鸡蛋”的标准,安全与否就是未知的了,特邀圣迪乐村市场中心总经理刘勇先生,请他为大家讲述“安全鸡蛋”的故事、与我们共同思考未来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法规的出台,同时影响了生产端与消费端

  新《环保法》与《食品安全法》这两个法规的出台是基于很多现实的问题的,对行业的影响也是很深刻的。可以看成是一个分水岭,势必影响两个端,既会改变生产端的养殖模式,又会改变消费端的消费行为。我们不仅应该从技术的角度,更多的是从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行为去客观看待这两个变化。消费端需要的只是放心的产品,一枚鸡蛋也好、一块肉也罢。生产端应该以法律为准绳、为基本的门槛,想办法怎么样去生产安全的产品。

  从新《环保法》的角度看待,法规是从环境入手规范生产端的行为。传统养殖模式对环境已经造成了污染,国家宏观调控使得可持续循环发展的养殖模式将逐步取代传统养殖模式。如果不改变养殖模式,实现不了以现代技术改善生态条件,继续污染环境,一定会逐步被淘汰;相反,如果按照相关的规定改变了养殖模式,运用现代化的设施逐步向自动化、规模化的方向去发展,那也一定会走向更生态、更可控的循环方式。生产端要改变,这是大势所趋,没有任何一种养殖模式能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继续生存。

  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看待,法规是以消费者的健康为出发点保障消费端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消费者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会促使生产企业向良好的方向转变。

  养殖企业的现状

  国家法规的出台很大程度上基于养殖现状,其实中国相关的法规对抗生素使用有严格规范,农业部发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严格规定了15种抗生素品种的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但是我们的实际现状是什么呢:国家的规范并没有被养殖企业严格并大面积执行,并不是养殖企业不愿意执行,究其根本是迫于自身的生产条件与技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很难去保证不使用或尽量减少使用抗生素。

  全文以蛋鸡养殖为例,中国95%以上是5千只~1万只左右的小规模养殖,是一种开放式的传统模式。首先,鸡舍的环境是不可控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温度与空气。传统开放式鸡舍无法与外界隔离,温度与湿度都会随着外界变化而变化,忽冷忽热,常常对鸡群造成不必要的应激;自动清粪系统缺乏,需要人工处理,导致鸡粪常常堆积在鸡舍内或者鸡舍周围,散发出的CO2、NH3等会刺激鸡群的呼吸道。其次,鸡舍的生产技术是落后的。小养殖模式决定养殖者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他们迫于生产的压力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压力,尽量降低成本,也难于做到生物防疫,母鸡健康难于保障,也就无法提供安全鸡蛋。

  而先进的自动化封闭式养殖设施,除了能提高效率、避免环境污染,还能有效保障母鸡健康,提高免疫力,让母鸡不生病,自然不用药不需要添加抗生素,确保蛋品安全。健康养殖是需要通过观念、环境及技术条件等系统实现的,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圣迪乐村从2006年开始全方位转变,首先,根据当地的条件改造传统鸡舍;然后引进国际先进蛋鸡养殖技术与设备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改善通风设施,实现空气质量、温度及湿度等因素的可控化;再配合全面的营养、精细化管理。通俗地讲就是让母鸡吃好、喝好、住好、没烦恼!

  这里不展开详细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后续文章会有更新。还是回到有关“抗生素”的讨论,在技术水平先进的今天,抗生素的问题已经不是困扰了,关键是怎么去理解这个现象,逐步禁用抗生素是整个行业水平升级,消费者水平升级的机会。纵观现状,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推动健康养殖,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媒体到底应该做什么呢?

  生产端-生产安全食品、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规范生产市场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国家很多地区都已经加强监管的力度,例如山东、福建等都有检测鸡蛋中抗生素的残留。从生产企业的角度讲,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于饲料里加不加抗生素,而在于到底有没有技术手段与资金实力来保证蛋鸡在接近500天生长过程中健康生长。如果能保证,不加抗生素才有可能,如果不能保证,想不加也不行!有实力的企业完全能够实现,可以走在无抗养殖的前列,起到带头作用。刘勇先生呼吁,作为有责任的养殖企业,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就要率先垂范。

  第一,要求生产企业按照标准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严格的生物防疫控制体系、鸡舍建设环境控制体系以及蛋鸡营养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建设,都是安全鸡蛋的品质的保证。母鸡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体,对它的呵护比工业品会更难、更具挑战性,如果没有对母鸡每一生长阶段生长规律的把握以及这一阶段生产管理、防疫管理技术与经验,很难实现健康养殖。

  第二,生产企业要有效引导消费者怎样选择安全食品,将产业透明化。其实消费者需要的也只是安全、放心的鸡蛋,由于缺乏对鸡蛋的科学认知,很多消费者误认为只有土鸡蛋更安全、更优质。土鸡蛋有两大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一,食源与环境都不可控,自由采食并不是科学搭配营养,还可能会采食霉菌、寄生虫,如果环境被污染,鸡蛋安全无法保证。在国外,更多消费者会认为可控的现代化科学养殖,蛋品安全性更高;二,抛开土鸡蛋的安全性,市面上确实出现很多冒充的所谓的土鸡蛋,利用国家没有土鸡蛋的标准打擦边球,以概念误导消费者。只有促使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认知,才能有效推动企业生产安全鸡蛋;不能一味迎合、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喜欢土鸡蛋,就说自己生产的土鸡蛋;消费者喜欢有机蛋,就说自己生产有机蛋......这种带有欺骗性的供应商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即使有些企业生产出来真正安全的鸡蛋,却不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可,谁还能有动力转型生产安全蛋。

  第三,生产企业之间要互相监督与规范。有很多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人类的食用鸡蛋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也有不少企业去透支安全鸡蛋的概念。应该有更多的企业站出来倡导食品安全,互相规范行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美国的鸡蛋生产者联盟就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学习。

  消费端-提高自身客观认知,改变消费行为

  作为消费者,当我们无法获取安全食品时,最先指责的是商家,虽然确实存在商家无良的现象,但是我们可否想过,自己衡量安全食品的标准是否有偏差,当人们在抢购土鸡蛋时,有谁对土鸡蛋的营养成分做过鉴定?当所谓的“速成鸡”摆在货架上时,又有谁真正去了解肉鸡的出栏周期?入口的食品不安全了,我们不能监督生产端,但是可以提高自身认知的同时改变消费行为,基于消费端与生产端的相辅相成,消费行为的改变是促使企业转型的最大动力。

  媒体-发出客观声音,引领行业发展

  无抗是行业健康发展带给我们的契机,提出无抗不是终点,接下来更要深思怎么去发展,这就需要媒体作为中间的桥梁,引导生产端与消费端,改变大家的观念,促使消费者与生产者都以品质为导向,只有实现真正良性的互动,这两股强大的力量才能同时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媒体还要将政府、企业、专家等多种力量凝聚在一起,政府的法规是精神支柱,企业是直接参与生产者、专家恰恰能够洞察行业的本质。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当消费者迷茫时,我们希望有更多正确的、权威的声音发出来,透明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安全的食品,它怎么生产出来的。食品安全大于天,当众人团结致力于健康养殖时,抗生素也只是阻碍的一个小因素。

  针对畜牧行业,大众媒体往往是提出食品安全问题,而行业媒体应该做的是找到问题的症结点,结合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共商解决策略。在报道的过程中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文字消除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引起大家的思考与转变。再与大众媒体连接,传递给行业内外的所有人,整合各方面资源共同去开展有意义的、有意思的、为大众所接受的活动。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