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随着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小幅回落并趋于稳定,玉米市场参与者看涨心态减弱,南北方沿海市场价均有一定程度降温。那再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经过了近半个月市场心态降温后,南方沿海玉米市场呈现什么状态?
陈粮成本支撑,价格下行受阻
经过两次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价格稍有回落,但回落幅度有限,基于拍卖玉米的出库成本,玉米北港集港成本依旧处于高位,而持续的低集港量也迫使北港提高了收购价格,这就使得南方沿海港口玉米成本提高,以至于南方沿海地区玉米报价下行受阻,截至8月20日,蛇口港二等散粮报价2350-2380元/吨,此价格相比于港内其他替代品(高粱、大麦)以及进口玉米依旧没有价格优势。
质量差异拉大价格区间,内贸玉米处境尴尬
随着产区拍卖粮入市量增加,陈粮在市场贸易中占比逐步提高,而下游企业对优质货源的刚需与拍卖陈粮自身出库成本以及质量差异造就的价差就成为了南港贸易的主要矛盾。优质货源数量较少,价格相对坚挺,但因价格较高,下游企业除了部分刚性需求外,因其性价比较低所以采购量有限,而质量一般甚至质量偏差的货源,虽然相比于优质货源价格有一定优势,但因目前主流价格水平较高,替代品价格优势巨大,以大麦为例,蛇口港进口大麦售价2000元/吨左右,价格比国产玉米低接近400元/吨。在巨大价差的影响大,质量稍差的国内玉米更没有多少应用价值。下游企业绝大部分修改加工配方,玉米在原料中的占比,有条件的企业使用进口玉米或替代品进行生产,国内玉米在南方沿海地区贸易处境相对尴尬。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