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笼养肉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在管理方面相对于以前的地面养殖及网面养殖也有一定区别,粗放式管理已经不适于笼养鸡舍的管理,笼养肉鸡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确保采食量达标
首先做好24小时内的“开食”和“开水”工作,确保前23小时净采食量能达到12克/只以上的标准,为以后养好鸡打下基础。此后,料量每天逐步增加,到第四天时料量要达到26克/只以上。要做好一周内对雏鸡的食欲刺激,使第一周的料量达到180克/只以上,确保一周后的体重在210克左右,即一周末的体重是初生重的5倍左右,这样有利于增加后期肉鸡的采食量、周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另外“开水”“开食”同时进行,雏鸡入舍前把水和料工作准备就绪。(鸡苗质量的差异及饲料质量对体重有明显的影响)
二、定时控制喂料
8~35日龄,每天下午定时净槽控料2~4小时,这样能有效预防脾胃病和腹水症的发生。每天的喂料量尽量要准确,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饲养过程中隐藏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因为肉鸡只要身体健康,在没有外界应激的情况下,采食量每天是正常增长的。(要根据鸡苗饲料情况合理控料,不要照搬)
三、推行无抗养殖理念
2周内尽量减少抗生素(开口药除外)的使用。平时少用抗生素,多用中草药制剂和营养调节剂。要定期补充维生素、保肝护肾药品,定期使用中药保健和益生菌制剂,同时定期对饮用水进行处理,保证鸡每天能喝上清洁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为防止中后期腿部疾病、后期猝死症、心包积液和腹水症的发生。鸡只腿脚好,活动量就大,采食量大,身体健康,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就明显。定期使用保肝护肾药品,确保肝肾健康。用水处理药品时,要确保水质干净。(食品安全,放在心间)
四、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养殖高效益的根本。饲养密度是指头部占的面积而不是屁股坐的面积,即指每只肉鸡头部上方所占的空间。笼舍内的小气候控制越好,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但不能超过标准要求,分笼日龄根据鸡群情况及时安排,宜早不宜晚。
五、仔细观察鸡只的呼吸情况
5日龄以后允许有少量张口呼吸的鸡只出现。张口呼吸是由于通风不够、温度过高、密度过大等。张口呼吸时,空气通过口腔直接进入气管和肺,少了鼻腔过滤这一关,污秽的空气容易停留在肺中。若鸡群健康的话,这些污物会通过支气管蠕动排出,若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就容易形成干酪物而使鸡只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疾病。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鸡只的呼吸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均匀度越好张嘴率要越少)
六、低温接雏
合理的温度育雏有助于获得较好收益。雏鸡入舍前2小时和入舍后1小时,温度控制在27~29℃(低温接雏),此后每小时上调1℃,至30~34℃保持恒定。逐步升温可以确保鸡群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要比雏鸡进舍时舍温在30~32℃效果要好得多。
七、给予合适的湿度
育雏前一周高湿的环境是前期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前一周提高湿度主要是有利于雏鸡上呼吸道黏膜的发育,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预防脱水。育雏前三天湿度要求在65%以上,一周后湿度逐渐降下来,控制在60%以下为好。提升湿度的方法:一是地面洒水,二是喷雾加湿。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