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肉企“失宠”中国:贸易博弈下的双输困局

2025-04-23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美国肉企出口资质失效事件:影响与启示
 
  美国肉企在华业务受挫
 
  近期,美国肉类加工行业面临重大变动,上千家美国肉企对华出口资质失效,其中包括泰森食品、史密斯菲尔德和嘉吉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些企业的出口资质于2020年依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获批,如今五年有效期届满。美国农业部多次向中方寻求续签,但未获回应。此情况直接影响约50亿美元的肉类贸易,对美国肉类出口商造成显著冲击。此前,凭借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肉企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曾预期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然而当前局面与预期相悖。美国在贸易领域持续制造摩擦、加征关税,中方此次未续签资质,使美国猪肉出口商面临困境。
 
  贸易摩擦背景下的肉企危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进口国,市场潜力巨大。美国肉企凭借大机械化喂养和自动化生产的成本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后占据一定份额。特别是肉类副产品,如猪内脏和鸡爪等,在美国国内需求有限,却在中国市场获得可观利润。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是中国第三大肉类供应国,占中国肉类进口总量的9%,出口额达25亿美元,凸显美国肉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特朗普执政期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商品加征关税,严重扰乱国际贸易秩序,导致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在此贸易摩擦背景下,上千家美国肉企对华出口资质失效。美国最大猪肉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首席执行官谢恩?史密斯指出,贸易摩擦使猪肉出口业务复杂化。美国肉企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受害者,从在中国市场盈利颇丰到如今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面对危机,美国农业部多次尝试与中方沟通续签工厂注册资质,但美国一方面寻求恢复贸易,另一方面不反思贸易战中的错误行为,反而指责中国违反“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义务,这种做法缺乏依据,无助于解决当前问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秉持公平、公正、互利共赢原则,此次对美国肉企资质的处理是对美国贸易不当行为的合理回应。
 
  中国肉类市场供应格局变化
 
  美国肉企出口受限后,中国肉类市场供应出现缺口,预计约造成10%的市场空缺,以牛肉为例,缺口约13万吨。为填补这一空缺,中国转向其他肉类供应方。
 
  巴西是中国重要的肉类进口来源国。2023年,巴西对中国出口牛肉突破200万吨,位居中国牛肉进口来源国首位。巴西牛肉以物美价廉著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巴西肉类行业曾因质量问题,部分肉类加工厂出口资质被暂停,虽已恢复,但产能仍受一定限制,短期内大幅增加对中国肉类出口存在困难。
 
  阿根廷也是中国肉类进口的重要合作伙伴。2024年第一季度,阿根廷出口牛肉19.54万吨,同比增长近14%,出口额达7.3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国是阿根廷牛肉的最大买家。阿根廷牛肉品质具有优势,对华出口态势良好。但近期阿根廷发生大火,主要加工厂受损,影响肉类出口,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对中国的供应。
 
  澳大利亚牛肉在品质上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尤其是冰鲜牛肉和谷饲牛肉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定份额。澳大利亚肉类和畜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2月和3月,澳大利亚对中国谷饲牛肉出口量达2.18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不过,澳大利亚牛肉出口存在瓶颈,草饲牛肉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质量谷饲牛肉的需求,且产能有限,扩产周期较长,最快需一年半才能显现扩张效果,无法短期内填补美国肉企退场后的巨大缺口。
 
  俄罗斯是新兴的潜力供应方。俄罗斯是全球第五大牛肉生产国,拥有广袤草原和丰富牧场,牛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具有竞争力。随着中俄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牛肉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俄罗斯计划未来3至4年内占据中国猪肉进口市场的10%,在肉类供应上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肉类进口的重要补充。
 
  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和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行为,看似维护自身利益,实则严重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和自身经济。
 
  从全球贸易规则角度看,世界贸易组织(WTO)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推动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为全球贸易提供稳定规则框架。美国肆意加征关税,完全无视这些规则,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特朗普执政期间多次对各国加征关税,这种单边主义行径打破原有贸易平衡,引发其他国家反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贸易秩序混乱。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美国抛弃自由贸易原则,采用单边战术,破坏贸易游戏平衡性,使全球贸易合作难度加大。
 
  在市场不确定性方面,关税随意变动使全球市场陷入恐慌。贸易战持续导致各国企业在制定生产、采购和销售计划时面临极大困难。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钢铝产品突然加税,打乱企业原有采购计划和预算。加拿大等国的反制措施使贸易局势波动加剧,国际投资者纷纷避险,减少对美国市场投资,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全球产业链分工也受到严重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业链紧密相连,形成高效国际合作模式。美国关税政策打破这种顺畅性,以美国企业在中国的供应链为例,关税战导致美国企业出口受限,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寻找替代供应商,生产节奏被严重拖慢。美国肉类企业失去中国市场后,供应链断裂,农民和生产商收入受损,肉类行业供求关系混乱,原本高效的全球分工体系被破坏,美国制造业变得更加孤立和低效。
 
  美国自身也未能避免负面影响。关税增加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普通消费者成为最终受害者,购买相同商品需支付更多费用,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即使部分商品有国内替代品,由于原材料依赖进口,价格也难以降低。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财报显示,关税导致商品成本上升,利润受到明显影响。美国企业出口成本因关税飙升,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出口业务受阻,进一步削弱美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实现“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但实际效果不佳,最终可能难以实现预期。
 
  全球贸易发展方向:合作而非对抗
 
  美国肉企出口资质失效事件,表面上是贸易领域的局部冲突,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危害的集中体现。美国在贸易上的单边主义行为,不仅使美国肉企失去中国市场,还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对各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冲击。贸易合作并非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赢的过程。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中国一直是自由贸易的坚定倡导者和践行者,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还与众多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降低贸易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这些举措既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各国带来实际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如同双刃剑,在伤害他国的同时也损害自身利益。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短期内可能保护部分国内产业,但从长远看,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削弱企业创新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美国消费者也不得不承受高昂物价,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美国政府应清醒认识到,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回归合作共赢正轨,是解决当前贸易困境的关键。
 
  未来全球贸易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坚守自由贸易原则,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球贸易秩序重回正轨,实现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