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 FLS),又称为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是蛋鸡养殖生产中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还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部分养殖场该病发病率已达 5% - 10%,若管理不善,发病率甚至可高达 30%,给蛋鸡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深入探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对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效益意义重大本文将从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防控措施、易感阶段、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以期为蛋鸡养殖业提供科学指导。
一、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毒素影响等。
1.营养因素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L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日粮营养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日粮中能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比例失衡,均可能诱发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当蛋鸡摄入的能量超过其代谢需求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形式在肝脏中储存;此外,日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油酸)含量过高,也会加速肝脏内的脂肪合成。同时,蛋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缺乏或比例失调,会影响肝脏中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的合成,进而干扰脂肪代谢过程。另外,维生素 E、维生素 K、胆碱、硒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会损害肝脏的正常功能,显著增加脂肪肝的发病风险。
能量过剩: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过高是导致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当饲料中能量高而蛋白质低时,多余的能量会在蛋鸡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特别是在肝脏。这些脂肪如果不能及时运出肝脏,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从而产生脂肪肝。
营养素缺乏:饲料中胆碱、蛋氨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营养素的缺乏也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这些营养素参与脂蛋白的合成或作为脂蛋白运载脂肪出肝脏的辅助因子,当它们缺乏或不足时,脂肪运出肝脏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在肝细胞内堆积。
2.饲养管理因素
在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下,为提高空间利用率,蛋鸡的饲养空间往往相对狭小,这导致蛋鸡活动量严重不足,影响其代谢活动,进而造成肝脏脂肪代谢紊乱,使得脂肪在肝脏大量堆积,最终引发脂肪肝。此外,笼养模式下蛋鸡活动受限,还会对消化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脂肪的吸收和利用率,进一步加剧肝脏脂肪堆积问题。
笼养限制:笼养蛋鸡由于活动空间小,运动量不足,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导致能量过剩和脂肪沉积。
过度饲喂:全天候供应饲料可能使一些关在笼里的高产蛋鸡过量采食,进一步增加能量负担。
饲料更换不及时:产蛋高峰期过后,如果更换产蛋后期饲料不及时,依然使用高峰期蛋鸡饲料,会导致蛋鸡采食过量的营养,生成为脂肪在肝脏蓄积。
3.环境因素
应激刺激也是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的重要诱因。
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高温、高湿、突然的光照变化或噪音等应激因素,会对蛋鸡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或强烈的应激刺激,会导致蛋鸡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从而形成脂肪肝。同时,蛋鸡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也会干扰脂肪代谢过程,增加患病几率。
临床症状: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体况良好的肥胖蛋鸡和超重蛋鸡群体,发病鸡群的死亡率会显著升高,平均死亡率在% - 4%,严重时可达 20%。发病初期,病鸡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体型肥胖,体重常超过正常数值20%以上。
在拥挤、打架、不当抓提等应激情况下,病鸡会因持续挣扎而迅速发病死亡。部分病鸡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愿站立、腹部下垂等症状,触摸腹部可感觉到质地柔软且脂肪层较厚。多数病鸡发病后,产蛋率会大幅下降,从 70% 骤降至 40%,甚至低至 10%,严重者会完全停止产蛋。
病理变化: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见,肝脏明显肿大,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区,质地变脆易碎。严重时,肝细胞质几乎完全被脂滴占据,细胞核内也出现空泡,肝板状结构松散甚至解体,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此外,皮下、腹腔、肠系膜以及心脏周围等部位可见大量乳黄色或乳白色的脂肪沉积。病鸡还可能出现鸡冠苍白、心肌变性等症状,心房周围脂肪增多,有时在输卵管末端可发现未产出的硬壳蛋。
高温应激:高温环境下,蛋鸡为了散热会减少采食量,但同时能量需求增加,容易导致能量代谢失衡。
饮水不足:饮水不足会影响蛋鸡的新陈代谢和脂肪代谢,增加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光照变化:突然减少光照会影响蛋鸡的生理机能和代谢活动,从而增加脂肪肝的发生几率。
4.毒素影响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可导致肝脏变性,影响脂肪代谢。
其他毒素:如油菜子饼中的芥子酸中毒也可引起肝脏变性,进而影响脂肪代谢。
二、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控措施
针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 调整饲料配方
平衡营养:保证饲料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的平衡,避免高能低蛋白的饲料配方。
降低能量水平:如果饲料中能量过高,可降低玉米等能量饲料的含量,改用麦麸等低能量饲料代替。
补充抗脂肪肝因子:在饲料中补充胆碱、蛋氨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B等抗脂肪肝因子,促进脂肪运出肝脏。
2. 加强饲养管理
限制饲喂:对育成期的蛋鸡进行限制饲喂,防止过度采食和脂肪沉积。产蛋高峰期前限量要小,高峰后可相应增大。
保证饮水:提供充足的饮水,确保蛋鸡的新陈代谢和脂肪代谢正常进行。
合理光照:保持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避免突然减少光照对蛋鸡生理机能的影响。
3.改善养殖环境
控制温度:保持适宜的养殖温度,避免高温应激对蛋鸡的影响。
通风换气:保持养殖环境的通风换气,减少有害气体对蛋鸡的危害。
减少应激:减少疫苗接种、饲料更换等应激因素对蛋鸡的影响,保持其生理机能的稳定。
4.定期监测与诊断
观察症状:定期观察蛋鸡的采食量、产蛋率、粪便等情况,及时发现脂肪肝的早期迹象。
血液检测:定期进行血液检测,监测血脂、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
肝脏检查:对疑似患病的蛋鸡进行肝脏检查,确诊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三、蛋鸡易患脂肪肝的阶段
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和育成期是易患脂肪肝的两个关键阶段。
1.产蛋高峰期
产蛋高峰期蛋鸡代谢活动旺盛,对营养的需求量大。如果此时饲料中能量过高或营养素缺乏,容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引发脂肪肝。此外,高产蛋品系鸡对脂肪肝综合征较敏感,因为产蛋量与高雌激素的分泌及其活性成正比,雌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脂肪。
2.育成期
育成期是蛋鸡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脂肪沉积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对蛋鸡进行过度饲喂或饲料中能量过高,容易导致蛋鸡体况过肥,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因此,对育成期的蛋鸡进行限制饲喂至关重要。
四、脂肪肝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脂肪肝综合征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蛋率下降
患脂肪肝的蛋鸡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合成和运输脂肪,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同时,肝脏是蛋鸡合成卵黄和卵白的重要器官,肝脏功能异常会直接影响鸡蛋的形成和产出。因此,脂肪肝会导致蛋鸡的产蛋率大幅下降。
2.死淘率增加
脂肪肝会使蛋鸡的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容易感染其他疾病。此外,严重的脂肪肝还会导致蛋鸡突然死亡。因此,脂肪肝会增加蛋鸡的死淘率,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3.饲料转化率降低
患脂肪肝的蛋鸡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转化率下降。这意味着蛋鸡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
五、应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策略
针对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应对:
1.优化饲料配方
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需求,优化饲料配方,确保营养素的平衡和全面。特别要注意控制饲料中的能量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能量摄入对蛋鸡肝脏的影响。
2.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这包括保持适宜的养殖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合理光照和通风换气等。此外,还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诊断,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使用保肝药物
对于已经患脂肪肝的蛋鸡,可以使用骨力素。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改善肝内胆汁排泄等。骨力素,同时,还可以结合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4.淘汰病弱鸡只
对于病情严重、无法治愈的蛋鸡,应及时淘汰以减少经济损失和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蛋鸡养殖生产中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对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加强饲养管理、使用保肝药物和淘汰病弱鸡只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防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蛋鸡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为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