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维生素C行业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价格长久陷入低迷,行业对管理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表示,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的出台或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扭转维生素C价格不断下跌的态势,利好龙头企业。
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即将发布的消息近日再次传出。据悉,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完成,并将于近期发布。该准入标准将从能耗、技术水平、环保、安全等几个方面对维生素C行业进行规范,侧重于从行业及市场的角度出发,加快维生素C行业整合步伐。
对于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业内可谓期盼已久。据了解,我国维生素C行业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严重,导致价格长久陷入低迷,行业对管理升级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内人士表示,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的出台将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扭转维生素C价格不断下跌的态势,利好维生素C龙头企业发展。
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寒冬”
“维生素C价格原来并不低。”长城证券分析师胡杨表示,但由于国内企业大规模生产,导致供大于求,因此维生素C价格才不断下跌。
我国是维生素C的生产大国,近年来,全球八成的维生素C产品都来自中国,东北制药(000597)、华北制药(600812)、石药集团、江山制药、鲁维制药等企业占据了全球维生素C市场80%以上的份额,牢牢掌握维生素C的定价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巨大冲击,而维生素C出口却一枝独秀。在丰厚的利润诱惑下,很多企业近几年纷纷上马维生素C生产线。
然而,由于维生素C行业准入门槛低,缺乏必要管理,众多企业开始涌入维生素C的生产。后果就是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直接导致国内维生素C的定价权瓦解,维生素C价格一路下滑。
据了解,去年全球维生素C总需求不过12万吨左右,而我国维生素C总产能就已接近18万吨,远远超出了全球的需求。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国内企业开始大打价格战,维生素C出口价格继续下跌。
德邦证券医药分析师杨莹表示,维生素C的价格周期一般为3-4年,2008年维生素C达到最高价每公斤140元,而到2010年第一季度已跌至每公斤75元左右,此后又一度下探至每公斤38元,几乎与成本持平。截至今年4月17日,维生素C的均价为每公斤34元,同比下降24.4%,较2011年均价每公斤38元继续下滑。
据悉,目前维生素C的价格已经是企业的成本底线,一些小企业已经停产。因此,对于酝酿多时的新市场准入政策,整个维生素C行业都在翘首期盼。
行业监管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认为,维生素C行业要拨云见日,必须全面加强产业调控力度,包括行业准入、自主创新、需求开发、出口配额等措施。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联合开展了维生素C行业调查,两部门根据现场调查结论认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生素C原料药产能的项目,导致我国维生素C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加强行业监管势在必行。
对此,国家发改委调查表明,如果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生素C产能的项目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维生素C产能将超出全球需求近1倍,势必引发市场恶性竞争,重蹈过去多次出现的维生素C价格低于生产成本的严峻局面。
事实上,针对维生素C产能过剩的问题,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出《关于2011年维生素C生产计划的通知》,并规定全国年限产10万吨的生产计划。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不仅将维生素C列入限制类项目的首位,同时还将维生素C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古龙酸列为限制类项目。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维生素C原料药生产许可管理的通知》,规定不得向违规项目形成的维生素C原料药产能申请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在准入标准出台后,维生素C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将被淘汰。这些企业离场后,整个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将为维生素C价格回升做好铺垫。
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2013年中国维生素C生产市场调研报告》显示,维生素C行业准入门槛的设立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行业龙头而言,往精细化方向延伸应是维生素C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回归健康发展道路尚需时日
“维生素C行业准入标准仅仅是政府的指导,这对维生素C价格回升究竟有多大作用还很难说。目前,整个维生素C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对于维生素C价格还将保持一定的谨慎。”业内人士表示。
有关专家表示,维生素C的价格回暖只是迎来一缕曙光,对于是否快速回归并走向高位,目前还不能乐观。一方面,提高维生素C市场价格需看准入条件的落地情况;另一方面,行业整合还需要出口配额管理。
据了解,出口配额管理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不同省市的维生素C行业出口进行一定额度的限制,从而解决产能过剩,也有望打破低价—限产—高价—扩产的恶性循环。“但这可能会涉及到地方利益博弈,因此很难实施。”业内人士表示。
郭凡礼表示,要使维生素C行业回归健康发展的道路,政府要稳定维生素C市场价格,对规模小、低产出、高能耗的维生素C生产企业进行淘汰;企业要理性判断扩产对利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维生素C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