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杭州市农业局在西湖文化广场开展“杀白鸡进万家”宣传活动,公布了杭州目前已确定的两个家禽定点屠宰厂——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和建德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前者位于富阳,单班(8小时)屠宰能力10万只;后者单班屠宰能力6.5万只。
建立定点屠宰厂,是为了保证宰前检疫、屠宰过程、冷链运输等环节的严谨、安全,保证每一只进入销售环节的家禽品质都让市民放心。
从7月1日开始,杭州将实行家禽定点屠宰、杀白上市。此后,在杭州菜市场、超市里买到的冷鲜禽,大多数都会出自这两家屠宰厂。
杭州市农业局说,杭州主城区市民,平均每天要吃20万只鸡鸭等禽类,其中约15万只活禽,5万只为冻品。
参照两家定点屠宰厂的屠宰能力,供应主城区肯定没问题。另外,杭州还有几个大型家禽养殖场打算设立自宰点,目前正在申报审核。由于冷鲜、冷冻产品市场是开放的,也会有部分外地优质冷鲜禽进入杭州。
一只活鸡,从进入屠宰厂流水线,到摆上超市、菜市场,进入菜篮子,用不了多长时间。
“我们一般是下午开工,一只鸡1个多小时走完全部宰杀流程,然后放到0-4℃的冷鲜库。晚上8点钟左右,4万只鸡、2.5万只鸭就全部杀好了,开始装车。晚上10点发车,凌晨到杭州,全程冷链进入各大批发市场。“比如勾庄的城北家禽交易市场、萧山的新农都市场、乔司的华东家禽交易中心等,凌晨早市一开就开卖,保证新鲜!宰杀后24小时内如果没有卖完,就不卖了。拉回厂里去,加工成冻品。”建德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徐姓负责人说。
“三弟兄”的冷鲜鸡鸭品种每天有十多个。比如50-60天的净膛童子鸡,400天-500天的净膛老鸭等,净膛的要去除内脏,所以比不开膛破肚的满膛鸡鸭要贵一点。
从屠宰厂出来的鸡鸭一般都是批发出售。7日,两家厂子都说,目前正在市区布置直销点,以后可以直接卖给居民。
今年4月3日,翰林农贸市场重启杀白禽交易,这是杭州市第一家完成冷鲜禽交易区改造的市场。一个上午就卖光了120只鸡鸭。
现在,杭州具备售卖冷鲜禽资格,也就是在二次提升改造后又配备冷柜的农贸市场已经有近50家了。万寿亭、翰林、三里亭、钱江苑、东城等农贸市场,都已开卖冷鲜禽。
杭州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晓明说,7月1日以后,老百姓到超市、菜场里买安全、放心的冷鲜禽,要认牢“一证两标”。
其中的“一证”、“一标”,是动物检疫合格证和检疫合格标识,由政府部门检疫合格后发出。另“一标”,是产品基本信息标识,由养殖场、屠宰厂自行标注,印有屠宰时间、生产企业、产品来源、冷链配送标准、保质期等。
“三弟兄”目前的做法是做一块小标识牌拴在一个塑料环上,套进每只杀白鸡鸭的脚脖子,看着非常醒目。小标识牌一面印着产品基本信息标识,另一面印着一个二维码,好比这只杀白鸡的“身份证”,拿出手机一扫,就能告诉你这只鸡“短暂的一生”,包括它的品种、养殖地、饲养时间等从生到死的信息。
杭州正计划对已完成二次提升改造的80家农贸市场和尚未改造提升的76家市场,加快推进市区农贸市场冷鲜禽供应专区建设。
在推行家禽冷链的同时,也要推进禽蛋行业改造提升。禽蛋今后也准备实施清洗、消毒、打码,开展冷链运输,进入市场交易。
土鸡土不土老鸭老不老 扫扫家禽脚环二维码就知道
“载着冷鲜鸡鸭,两辆簇新的冷链车开进广场,十几只灶头架好锅子准备开烧。“这鸡什么时候能烧好,我们尝好还有多的吗,等一会儿能不能卖给我两只啊?”围观的人群立刻骚动起来。
7日上午,杭州西湖文化广场上,老百姓久违的杀白鸡鸭净膛后全新亮相,一场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杀白鸡进万家”活动顶着热辣的阳光“开锅”了。
“我们向杭州市民承诺,家禽要屠宰完毕及时上市,绝不屠宰死禽、病禽;冷鲜禽屠宰后24小时未销售完的,一定要加工成冰鲜禽销售,绝对不用冰鲜禽冒充冷鲜禽出售……”
7日上午,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在广场上宣布: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和建德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为杭州首批家禽定点屠宰厂。随后,两家屠宰厂负责人当着大家的面,宣读了以上承诺书,此前备受关注的政府定点屠宰厂的选择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打开冷链车的库门,搬出一箱箱冰鲜鸡鸭,除了承诺,两家屠宰厂还现场展示了凌晨屠宰的鸡鸭,一下子吸引来大批市民围观。
马大嫂们好奇发问:“净了膛的杀白鸡看着清爽,爪子上还套了个脚环,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阿姨你摸摸这脚环,是不是有凹凸感,您仔细看,上面有‘浙江家禽检疫合格标识’字样,这是这只鸡检疫合格的证明;鸡身上还贴了两个蓝色小标签,一个是企业检疫标,一个是官方检疫标,代表这只家禽屠宰前后均达标。”农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教学:“今后买鸡鸭,阿姨们认准这‘一证两标’,就可以放心购买。”
作为“一家之煮”,关于新鲜上市的冷鲜禽,马大嫂们的期待总是特别多。
“我住景芳的,一大早来这里,就想买两只鸡鸭带回家,你们今天现场到底卖不卖啊?”人群中,身材高大的张阿姨嗓门特别响,她告诉记者:自打禽流感后,家里连过年都没让鸡鸭进过门,现在终于有卖的了,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挑只土鸡和老鸭回去烧。
建德三弟兄的负责人指了指鸡鸭脚环上的二维码标志说:“阿姨可以拿着手机来扫一扫二维码,你要的鸡鸭信息上面全部有。”
记者先帮着张阿姨扫了扫老鸭的二维码,手机显示:这只鸭是在金华兰溪上华养殖基地养殖的,养殖户的名字叫余利明,鸭的饲养周期是350-500天,屠宰时间是6月6日下午2点30分,出厂时间是6月7日上午5点03分,检疫证号是3303276541,保质期是1-5天(0℃-4℃),加工企业是建德三弟兄,还有地址、电话等信息,一个不少。
“哎呦,果真是明明白白看得见了,这下我买鸡鸭可以放心了。”张阿姨高兴地说。
根据调查:定点屠宰前,杭州主城区的家禽日均消费总量约为20万羽,主要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外地调入的活禽;第二种是本地养殖活禽直接上市或屠宰后上市的家禽;第三种是外地调入的冰冻、冷鲜家禽产品。
“实行定点屠宰后,杭州的申浙家禽和建德三弟兄的日屠宰能力分别为10万羽和6万羽。”杭州市农业局畜牧处处长田小明说:“首批名额原计划3家,但实际审核合格的只有两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还会有新的定点屠宰厂和规模企业自宰点出现,不论是政府定点和企业自宰,所有上市的家禽都有一证两标,老百姓可以放心地买回家。”
7日的广场活动上,名鸡们也都来了,它们是萧山“文平飞蝶”牌淮南麻黄鸡、“六强”牌仙居鸡、余杭“龙头山”梅岭土鸡、余杭“径双”牌仙居鸡、余杭“祝林”牌梅林土鸡、临安“斑竹”牌广西土鸡、富阳“山谷百草”牌梅黄鸡、富阳“鹳山”牌梅岭土鸡、桐庐的“寺山”牌仙居鸡和淳安“致美堂”牌芦花鸡。
记者打听了一番:像富阳的“鹳山鸡”在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有售;萧山“文平飞蝶”牌淮南麻黄鸡在省供销社的新田园土特产店有售;两家屠宰厂也卖鸡鸭,目前在萧山新农都、勾庄农副物流和乔司华东家禽有批发部,也马上要在城区开专卖店。
活动接近尾声,尝了刚刚出炉的美味冷鲜鸡后,马大嫂们个个不忍离去,一群阿姨围堵了建德三弟兄的冷链车要求厂家甩卖样品鸡和鸭。
马大嫂们热情高涨,三弟兄的负责人一挥手说:“大姐们,土鸡30元/只,老鸭50元/只,大家排队来买吧。”
一听这么实惠的价格,马大姐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卖得最好的当属老鸭,不到5分钟就售罄了。“今天第一次亮相,我们回馈市民成本价甩卖,以后,这么优惠的价格就没有啦。”建德三弟兄的负责人说:“现在厂里屠宰的鸭有三种,一种是水鸭,出厂价12元/斤;一种是老鸭,出厂价21元/斤;还有一种是养殖野鸭,要80-120元/只。”
“目前,杭州主城区已经有40多家农贸市场在卖冷鲜禽了,卖得比较好的是翰林、万寿亭、三里亭这三个市场;6月20日前,主城区会有80家农贸市场开卖冷鲜禽。”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秘书长许柏龄说。
杭州“过渡期”的光鸡模式或终结
7月1日起,我省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市场。“大限”逼近,今后杭城老百姓餐桌上的冷鲜禽,靠谁来屠宰供应?
日前,杭州市农业局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揭开“谜底”——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建德市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正式授牌成为“杭州市家禽定点屠宰点”。
成为杭城家禽定点屠宰点,意味着什么?据杭州市政府的相关文件介绍,“家禽定点屠宰厂可自行采购活禽进行屠宰加工,也可为家禽养殖场、经营户提供代宰服务”。
但是申浙和建德三弟兄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两家公司先后花巨资购置了一辆辆冷藏车,并联系农贸市场网点——它们都试图把触角从屠宰,一直“延伸”到冷链环节,进而把冷鲜禽配送到农贸市场网点。
昨天上午,在西湖文化广场一侧停放着几辆冷藏车,分别来自这两家企业。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国兴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购置了3辆冷藏车,计划在下周,将屠宰出来的冷鲜禽,通过其自有的冷链配送,发往万寿亭农贸市场。
建德市三弟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利平也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计划6月底,为杭城80多家农贸市场,供应全程冷链的冷鲜禽。
据介绍,杭州市家禽定点屠宰模式6月试运行、7月1日正式运行。业内人士认为,新模式运行后,“过渡期”的杭城杀白禽模式,可能将很快休矣。
7月1日后,“就要这些定点屠宰点提供的(冷鲜禽),其它地方就不能再提供了。”杭州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它地方”,让在一旁的业内人士感到似乎有所指。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今年杭城禁止活禽销售后至今,杭城的家禽市场一直处于“过渡期”阶段。目前,包括翰林等不少农贸市场售卖的杀白禽,主要购自华东家禽交易市场、勾庄市场等。
杭州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去审核,“如果华东家禽交易市场和勾庄市场不符合市政府对家禽屠宰场的设置标准条件,要关掉;如果符合条件,则把它们确定为家禽屠宰场。”
杭城冷鲜禽的“钱途”,取决于杭城老百姓是否肯掏荷包购买。昨天,记者在西湖文化广场的冷鲜禽宣传摊位上,了解了消费者对冷鲜禽的需求情况。
“卖不卖冷鲜鸡鸭呀?”住在附近的一些大伯大妈赶来打听。
当摊位上的工作人员回答“只是宣传,不卖的”后,一些大伯大妈一边抹着汗,一边神情失望地离开。
“活禽销售禁止后,一些杭城市民有好几个月没吃鸡鸭。夏天里,杭城老百姓传统就喜欢做点老鸭煲吃吃。”一个冷鲜禽宣传摊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杭州市农业局估计,7月1日后,杭城冷鲜禽的日销售量约能达到13万只。其中,杭州本地每天大约能生产供应冷鲜禽10万只,主要来自申浙、建德三弟兄等杭城定点屠宰厂;而外地每天运到杭城的冷鲜禽约占3万只,主要来自省内的宁波振宁、湖州温氏等企业,以及安徽等地。
冷鲜禽卫生规范求良策
冷鲜禽的标准是什么?如何保证冷鲜禽的安全卫生?在省政府有关7月1日后设区市主城区永久性关闭活禽交易市场的政策实施后,以上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近日,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冷鲜禽加工经营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该《规范》对冷鲜禽屠宰、加工、经营等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作了详细规定。《规范》出台后,将进一步规范我省冷鲜禽加工经营过程,确保市民吃得干净卫生放心。
根据《规范》,冷鲜禽是指严格执行国家检疫制度的活鸡、鸭、鹅,经过屠宰、脱毛、去内脏等工序后,迅速冷却处理,并在后续的贮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的冷鲜禽肉。可见,与热鲜鸡相比,冷鲜禽有一个迅速冷却并持续低温的过程,使禽体微生物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卫生、安全;同时0℃~4℃的环境又较好保持了禽肉本身的风味,口感与活禽宰杀相差不大。
《规范》对冷鲜禽加工经营过程中卫生要求作了详细规定,尤其是对冷却、消毒、包装等关键点作了重点要求。如在屠宰环节,要求屠宰后1小时要将禽肉中心温度冷却到7℃,从活禽宰杀到成品进入冷库的时间应小于2小时。屠宰中放血和去内脏的刀具要定期清洗消毒。经营过程中,应有固定销售场所,配备冷藏库(柜)等设施设备,不得在常温下保存销售冷鲜禽产品。超过保质期的冷鲜禽产品不得销售。同时,要求冷鲜禽应当采用包装,防止污染。
《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是否科学合理,任何公民和单位都可以提出宝贵意见。7月7日前,公众都可在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网站上(网址:http://www.zjwst.gov.cn)查阅标准文本并将意见反馈至省卫生计生委。下一步,省卫生计生委将组织专家审查后,争取在7月份发布标准正式文稿。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