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
2003年供应生鲜鸡后,澳府在推行生鲜鸡供应时,在政府的妥善安置引导下让养鸡生产商转行,推广生鲜鸡阻力小了很多。
2004
2004年起香港禁止活鹅、鸭入口香港。从2008年开始,香港政府规定市场上所有活禽不过夜,档口活鸡“日日清”,严格的四道检验关防止冰鲜鸡以次充好。
2006
2006年之后在中心城区三环路以内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推广生鲜产品,散装的畜禽的脚上或翅膀必须要有“四川动检”的蓝色标志,对于袋装的冷鲜产品,包装袋上也贴有白色的检疫标志。
2006年12月逐步永久性取消活禽交易市场。
20132014
2013年5月公布了第一批冷鲜鸡销售试点市场。2014年4月1日出台《冷鲜鸡生产经营卫生规范》,该标准是国内首个覆盖检疫、屠宰、冷却、包装、贮存、运输、检验、销售等全过程的生鲜鸡食品安全标准。
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浙江省活禽交易管理办法》,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主城区将永久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全部销售来自家禽定点屠宰厂、屠宰点,并经检疫检验合格的杀白禽,杀白禽必须要具有“一证二标”。即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
2014年5月5日起在广州市开始试点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2014年7月,佛山禅城、深圳福田区供应统一屠宰的生鲜鸡,告别活禽时代。
广东:生鲜鸡消费习惯仍需培养
今年5月份,广东省广州市在辖内四区先行开展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这意味着,在广州的试点区域的394个家禽档口,再也不能进行活鸡现宰交易,改为生鲜鸡销售。对于早已习惯活禽现宰现卖的广州市场来说,关闭活禽市场,推广生鲜鸡销售,一方面考验着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改变生产方式的资本和能力,另一方面,挑战着普通市民长久以来的消费习惯和饮食传统。
供应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每天凌晨四点钟左右,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天农公司)屠宰场的生鲜鸡都会由冷链配送系统送往广州中转中心,再发送到各终端零售点。在此之前,肉鸡要经过放血、脱毛、掏膛、预冷、包装等统一屠宰加工程序。天农公司和广州江丰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百兴畜牧饲料有限公司是这次广州试点家禽“集中屠宰生鲜上市”的3家指定家禽屠宰加工公司。天农公司拥有符合欧盟标准的禽类屠宰加工厂,日宰能力十万只鸡。
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是要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市场普遍反应冷淡,生鲜鸡的销售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试行第一周的每日还能销售2000~3000只,但是维持了一个月之后销售量的下降趋势就很明显,现在每日的销售量滑到了300~500只。”天农公司的行政总监韦壮立告诉记者。
天农的遭遇不是个例,在家禽生鲜销售政策推行之初,广州的生鲜鸡日均销售量约有4000多只,而在7月底的时候,这个数字大概下降到了2500只左右。
虽然起步艰难,但是仍然有企业跃跃欲试。6月底,广州确定了第二批试点生鲜家禽屠宰企业,这四家企业主营鸡、鸭、鹅、鸽等家禽品种。增加试点企业有望丰富生鲜家禽的品种,也为10月份生鲜家禽在全市的推广提前供应准备。
零售档主:惨淡经营等待补贴“以前自己屠宰,能省下3块钱屠宰费,现在进货不仅要多掏屠宰和配送费,顾客也嫌东西贵而不买。”在广州市荔湾区龙津市场,肉鸡档主黄先生说。以往,鸡档的档主都是自己屠宰,现场售卖。如今统一屠宰,冷链配送,一只鸡的进货成本就要增加7元左右。而市民还不能适应生鲜鸡的肉质、口感和价格,试点档口的生意从一天几十只到一天十只也卖不出去。
除了进货成本,令零售档主感到压力的还有档口改造成本。根据广州全市的生鲜家禽试点上市档铺改造标准,生鲜家禽的销售档口规格为“一房一柜一展台”,为达到生鲜鸡的保存标准,档主们需要为各自档口配备至少一台冰柜,成本在数千元到一万元不等。
为了提振生鲜家禽销售商信心,今年6月份,广州市出台了家禽生鲜上市终端销售试点补贴发放细则,补贴发放细则包括:试点市场在9月5日前凭申报材料申请档口升级改造补贴,每个档口补贴拆改费9000元,冷藏设备配置费1.1万元;试点市场内5月5日在册的原活禽档经营者,至9月30日前已转营生鲜家禽满60天的,结合转营效果可通过以奖代补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经营引导补贴。
消费者:主动消费仍需推广
在广东,向来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鸡肉在广东人的饮食结构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向来在烹饪上追求“鲜”味的广东人而言,活鸡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家住广州市荔湾区的曹阿姨每天都会在家附近的多宝市场买菜,然而自从多宝市场成了生鲜鸡的试点市场之后,她改为搭公交车去离家较远的还未进行生鲜鸡试点的市场买活鸡。“现宰活鸡口感好,而且能从活鸡的眼睛、羽毛等判断品种是什么,鸡健不健康。生鲜鸡看不出来,不敢买。”曹阿姨说道。
和曹阿姨抱有同样想法的消费者不是少数。据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3月份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6%的受访市民担心市场不卖现宰活鸡后,鸡肉质量不好。
除了担心生鲜鸡的质量问题,价格因素也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现宰活鸡十多块钱一斤,生鲜鸡便宜的也要十几块钱一斤,一整只鸡比活鸡贵十几块。”曹阿姨说道。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普遍担心的质量问题,生鲜鸡的供应商已有应对措施。在市场供应的生鲜鸡产品包装上面都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便可得到鸡只的信息,包括鸡只生长天数、屠宰时间、保鲜时间等等。
对于市场的反应,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郑惠典表示,如果把单位饭堂、超市等消费算进去,生鲜鸡的销售量已经占了广东家禽消费量的40%,而对于个人来说,消费习惯仍需培养。郑惠典举了一个例子,香港现在的生鲜鸡供应占了市场供应量的70%~80%,这个成果也是推行了一二十年才有的。
“生鲜鸡售卖是一个趋势,对于阻断H7N9等病毒的传播非常有效。”郑惠典表示,家禽生鲜上市后对H7N9疫情的防控是有效的。
靠每一只冰鲜鸡的质量赢市场
作为首批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天津市武清区大孟庄镇的新农肉鸡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由肉鸡“养殖—销售”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发展模式转型,生产的“绿翅”牌“冰鲜鸡”大量供应北京、天津等城市。
杜绝加工环节出现病死鸡
“我们从事的是高风险行业,要赢得市场,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靠打质量牌,让市民吃的放心。”新农肉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兆新说,“之所以取名叫做‘绿翅’,是因为我们的冰鲜鸡所用的肉鸡,都是合作社自己供应的,从养殖基地环境、饲料投喂和病害防治,全部推行标准化管理,确保肉鸡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准。”刘兆新说。
在合作社大院里,记者看到武清区动物检疫检验部门设在此处的一间办公室,有两位检验员专门负责抽检合作社活鸡的健康状况,一旦检测出任何关于疾病的蛛丝马迹,整车肉鸡都会被拒之门外。
在冰鲜鸡加工车间里,是一个高度机械化流水作业的生产加工线。
在加工车间的外侧,两位员工正在对已经上挂到流水线上的活鸡进行屠宰。“我们严格按照屠宰和加工环节相分离的要求,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卫生。”刘兆新告诉记者。
屠宰后的白条鸡在充分沥血后进入生产车间的锅炉热水池里进行浸烫,而后由机器自动完成褪毛、剖膛。
剖膛后的白条鸡由入口进入预冷机,螺旋桨叶推动白条鸡到出口处,再由出料板将其翻出。“这个环节主要是把白条鸡的表皮和内部组织进行清洗,使白条鸡胴体温度降到0~4℃,实现冷却排酸消毒。”刘兆新告诉记者。
完成预冷环节的白条鸡最后进入包装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称重、分拣、包装。“现在当天就全部发货,没有库存。”刘兆新说。
以质量树品牌立足高风险市场
“现在我们平均每天生产1万多只冰鲜鸡,年屠宰量达到1000万只,在北京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大洋路批发市场都有我们的代理商。”刘兆新说。
合作社取得的不俗成绩,在他分析看来得益于良好的地理交通优势。“我们合作社离北京70公里,离天津40公里,这两个大城市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然而,他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合作社依靠质量树立品牌。
2002年,合作社养殖的肉鸡数量已是可观,然而两年后爆发的禽流感让合作社亏损了180万元,这对当时的刘兆新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没有品牌,在这个高风险行业是很难立足的。品牌靠什么,只有好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口碑。”这是那次惨痛的经历带给刘兆新和社员们的经验。
为了应对市场,新农合作社开始将产业链延长,生产自己品牌的冰鲜鸡。2007年合作社生产的品牌肉鸡获得绿色食品认可。2010年,在中国绿色食品[0.00%]2010上海博览会上,这种品牌的肉鸡又获得了展会大奖。
2013年H7N9病毒给肉鸡市场带来不景气,新农肉鸡合作社虽遭遇困境,但还是坚持下来,并在今年实现屠宰量大幅增长,“这些年合作社做大了品牌,实现了转型,我们已经有了抵抗风险的能力。”这是刘兆新说。
活禽宰杀点藏身居民区
在顺德区大良东苑市场旁拥挤的居民区内,一家非法活禽宰杀点藏身其中。上个月末被相关部门勒令其关停后,该宰杀点没过多久就“重操旧业”。26日上午,在接到附近居民的投诉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该宰杀点执法,结果却扑了个空。
“每天6点左右开工,垃圾就放在小巷子的路上,搞得附近臭气熏天。”市民钟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宰杀点在大良东康路捷鳌直街3巷10号的一间出租屋内,用机器杀鸡、鸭、鹅、鹌鹑、鸽子等活禽。“在这里起码有半年多了,屋里面拴着的两条大狗太吓人,我们住在附近感觉很不安全。”
然而,让钟先生感到更不安全的是,“活禽宰杀点就在居民区内,万一传染禽流感等疾病怎么办?”钟先生说,他之前曾多次向相关部门投诉,“7月29日有人来把它查封了,可没过几天就卷土重来了。”记者从钟先生家的监控视频中看到,该宰杀点从7月31日开始就恢复了宰杀活禽的工作。
钟先生介绍说,“重操旧业”的宰杀点依旧每天照常宰杀活禽,宰杀点及周围的环境并未有任何改善,“我有一次让他们别这么搞,他们却威胁我别多管闲事。”
昨天上午10点左右,南都记者来到钟先生所说的宰杀点,只见其大门紧锁。而透过门缝能看到屋子占地不到十平方米,最里面放着家禽脱毛机和冰柜,而靠近门口的地方则放着许多装活禽的空笼子,屋内有两条大狗叫个不停,散发的恶臭扑鼻而来。
“每天从这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太臭了。”住在附近的居民陈婆婆说,她曾向居委会反映过,但是居委会表示要相关执法部门才能处理,他们只能让屋主别再租房子给宰杀活禽的人,但是屋主就是不听。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屋主陈先生,但记者询问其何时将房租给宰杀的人时,他则表示自己的房想租给谁就租给谁,不需要别人管。
昨天上午,当记者正在采访时,顺德农业局及大良街道办农社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我们接到居民的投诉,说这个地方又在宰杀活禽了。”大良街道农社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宰杀点在7月29日曾被责令关停“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竟然再次宰杀活禽。”
该工作人员介绍说,一般不允许在居民区内设立宰杀点,而且要具备动物检疫手续才能进行活禽宰杀,“他们没有检疫手续,是个非法宰杀点,当时是勒令他们关停并搬走宰杀点。”
昨天上午,由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未在现场见到宰杀点的人,且在通知屋主陈先生后也未见其现身,最终扑了个空。“我们这几天会加强监控,一定要把这个宰杀点彻底关闭,让其搬出居民区。”大良街道农社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