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6年2月25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6年2月25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广州番禺:沙头街辖区最后一大户养猪场造清拆 面积达11000平方米
在市桥河北岸的南双玉村段,一座山包脚下有一大片破烂而凌乱的窝棚,面积达11000平方米,窝棚里养了数千头猪,恶劣的环境与周边美丽的风景极不协调。目前,沙头街根据区环境秩序整治工作要求,对这连片猪棚实施拆除,预计本月26日前可以全部清拆完毕。沙头街农业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次拆除的是沙头街辖区内最后一大户养猪场。
从市桥河北岸的长堤路一直往西走,过了景观大桥,到了市桥河北岸堤顶路沙头街南双玉村路段后,路边的一座山包脚下有大片破烂的窝棚,窝棚里传来接连不断的猪叫声;窝棚延绵两三百米长,由废旧的竹竿、木板搭建而成,用沥青纸遮盖,因为日晒雨淋,变得破烂而凌乱;窝棚里设置了烟囱,烟囱上面烟雾缭缭;透过窝棚,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猪,正在发出嗷嗷的叫声;窝棚外面,堆着一堆堆猪粪。这是记者早些时候在市桥河北岸堤顶路南双玉村段看到的场景。而窝棚的前方是静静流淌的市桥河,也称“番禺湖”,堤岸上绿树成行,因此,这成片猪棚脏乱差的环境,与周边美好的风景显得极不协调。
记者再次到市桥河北岸堤顶路南双玉村段查看,看到路边大部分的猪棚已经被拆除,沙头街组织拆迁队正在对余下的猪棚继续实施拆除。据区城市管理运行指挥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近期来,我区开展环境秩序整治力度不断增大,区级督导组针对这片猪棚向沙头街多次下达了整治通知书,沙头街采取了强力整治措施,坚决拆除无证照养猪场。沙头街农业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是沙头街辖区内最后一大户养猪场,共有11间猪棚,面积11000平方米,养猪数量达6000多头,原计划春节前实施清拆,但受当时寒冷天气的影响,不利于生猪搬迁,因此,在时间上给养殖户予以宽限,目前,大部分生猪已经搬走,只剩下300多头还没搬完,正式清拆猪棚从上周五开始,要求本月26日拆完、验收,这样,沙头街也就完成了辖区内全部无证照生猪养殖场的整治清拆工作。待这批猪棚清拆后,沙头街将继续对原来的养猪场场址进行净化。
记者从沙头街获悉,沙头街属限养区,为保障公共卫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沙头街成立了无证照生猪养殖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序推进无证照生猪养殖场整治工作,制订方案,明确每家整治户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时间,组织街、村干部深入到各养殖场逐家逐户做好政策宣传和耐心解释工作,要求其限期自行关闭或搬迁,同时,每年都组织城管综合执法、公安、农业、综治、安全、司法、爱卫等部门开展联合清拆无证照生猪养殖场行动。据统计,从2014年至2016年2月,沙头街依法对辖区内87家无证照生猪养殖场进行了清拆,清拆面积5.57万平方米。
母猪护犊发狂 咬断壮汉左臂
抱起刚出生的小猪时,突然遭到旁边的母猪攻击。2月21日,家住(江苏)徐州贾汪的孙先生遭遇横祸,母猪死死咬住其左前臂,竟至骨头被当场咬断,昨日,经过徐州仁慈医院的连续手续,患者伤情稳定下来。
据孙先生了解,孙先生今年已经47岁了,在家养了两三头猪。年前时,有一头母猪下了几只小猪,这可让孙先生一家都高兴坏了。然而最近几天,气温突降。孙先生为了不让几头小猪冻着,便准备就猪窝中铺垫一些稻草,就在孙先生想将小猪抱起时,意外发生了。在一旁吃食的母猪突然就扑了过来,一口咬住了孙先生的左前臂。强烈的疼痛感让孙先生没抱住怀中的小猪,使得小猪掉落。此时的母猪立刻将摔落的小猪带回窝里,缩在里面不出来了。此时的孙先生手臂疼痛难忍,虽然手臂上的伤口不大,可是左前臂明显变形。在家人的帮助下,将孙先生送往了徐州仁慈医院。
徐州仁慈医院骨科专家赵力医生表示:经检查,患者尺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血管神经肌肉损伤。随后赵医生为患者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并进行固定手术固定骨折部分。在做修复血管神经肌肉手术后,为患者注射破伤风以及狂犬疫苗。赵医生提醒,动物在产子、发情期间情绪易激动,具有攻击性。家中饲养此期间的动物时,与动物接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知青忆事:贫困户养猪三年长不到一百斤
本文摘自:大洋网,作者:刘昌林,原题为:《难忘的知青生活纪事》,为节选。
说到吃肉,尤其是吃肥猪肉这个话题,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感到可笑,特别对一些年轻的女性为了追求身材美,对肥猪肉那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是看一眼都不想看的东西,这种生活水平真是得感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可是在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我国的生活水平还相当差,基本上的生活必须品都得凭证限量供应,有的物资凭证也不一定能买的上,猪肉更是难求!初中前,我还得半夜三更起床排队,到天亮才能买到肥肉,那时的瘦肉反而买的人少。
对于偏远偏僻的山区来说,吃猪肉更是一种少有的享受,哪怕是肥猪肉,一年到头也难吃上几餐,他们没有城镇居民那种票证买肉,全靠自己养猪,但是那种年代只能自家养一头猪,多养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要遭到政治责难,把你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批斗,斗倒斗臭,再踏上一只脚让你永世不的翻身。
山区的农民本来就已经相当贫穷,自己都不够粮食吃,年年都有不少人吵着上级照顾一点返销粮,我上山下乡的小山村,一年到头吃的是番薯粥加玉米,哪里还有什么饲料养猪,喂猪的都是小山塘和小溪里养的水瓢(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小植物)或番薯苗,养一头猪,在平坦一点的条件好一点的农村,至少一年能养到一百多斤,像我上山下乡的小山村,两年能养到一百二十斤左右算是不错的了。我所知道的比较贫困的一户人家,两母子养了一头猪三年还不到一百斤。
到年底杀猪的时候,除掉上交国家(那时国家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百分之六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请杀猪的屠夫亲戚朋友吃一顿,所剩只有二三十斤肉,就是今后一年或两年的主要肉食了,这些猪肉几乎是一斤肉上面撒一斤粗盐,放在瓦缸里腌着,留着农忙时加点菜。那个时候山区没有电,更谈不上冰箱,山区的农民听都没听说过有冰箱这种东西。
当时(六九年初),我们还是刚刚插队落户几个月的知青,轮流在贫下中农家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曾经有一次,我被轮到一户在本村算是中上生活水平的下中农家中同吃,在他家吃第一顿饭时,除了没啥油水的青菜一大砵外,特别不同的是有一大碗豆豉(是他们自家用蚕豆制成的)上面飘着一块薄薄的、约有大半个香烟盒大小的一块肥猪肉,我看着那块肥猪肉馋得快流出口水了。说实话,自大离开城市来到这个山区的小村落下乡,有好几个月了,吃的都是番薯粥、玉米和没有一点油星的青菜,猪肉味闻都没有闻过,看着那块肥猪肉,真的想一下子把它吞到肚子里去。可是转念一想,他们家有四五个人口,连我这个知青在内,至少有六个人吃饭,豆豉碗上面只有那么一块薄薄的肥猪肉,难道那么舍得专门优待我这个知青么,让我解解馋吗?还是考虑清楚再算。
此时,我强咽下贪婪的口水,把目光从这块肥猪肉上离开,不管三七二一番薯粥、玉米就着没油味的青菜,吃了三四碗填饱肚子要紧,吃完放下碗筷,抬头一看,房东大叔刚才目不转睛注视着我的眼神,一下子就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无言的微笑,带着关怀的神情对我说:“吃多一碗粥,吃饱一点。”当时一下子也没有去考虑他在吃饭时为什么对我会有那样异样的眼神,直到在他家“三同”快半个月,每餐吃饭都有一碗豆豉及那块肥猪肉,只不过是那块肥猪肉越来越变小了,豆豉倒是没少,因为吃完又会添加上去,直至到那块肥猪肉蒸成了干瘪干瘪的、几乎看不出是肉的一小块了,才由房东大叔把它吃掉。
后来听大队干部说过,曾经有一个知青遇到这种事,只不过他一时没有多考虑,当成是房东热情优待知青的礼遇,在第一餐时就把那块肥猪肉给吃了。让房东家气恼了好几天,之后连豆豉都没得吃了,餐餐就是没啥油的青菜,令那个知青后悔不已。还好,我没犯这种错误,总算平和地与房东度过了一个月的“三同”生活。
皮革大王回乡养猪,高端人才回流蹚路农业转型

胶州里岔黑猪繁育基地,刚出生的小猪被放在暖箱里。

良乡一村村民们住上了新楼。

莱西姜山镇李家泊村蔬菜基地,李泓滔在查看蔬菜长势。
胶州里岔镇西北角的千年古村良乡一村,地处高密、诸城、胶州、青西新区的交界地带,位置相对偏僻,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最近一栋栋洋楼拔地而起,统一装修的现代化小区格外引人注目,过节走亲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此参观。要问起这一切的源头,一个词,高端农业。
不扭秧歌改跳广场舞
2月20日,新春伊始,又有村民陆续入住村建小区,硬化路面上,随处可见现代化小区设施,村头广场,几位老年人正在练广场舞,村里还专门建成了幼儿园和活动室,没有家长为入园难发愁。“真羡慕他们,65岁老年人拎包就可以入住,而且一分钱不用花。进了楼,大秧歌都不跳了,改跳广场舞了。”诸城来走亲戚的张老太家离这个村只有几公里,在她眼中,良乡一村已经提前“小康”。
“住在里面很滋润,每栋楼都安装了暖气、热水器和电梯,自从住进楼,我的关节炎都好了。”70岁的赵大爷和老伴住了大半辈子的瓦房,没想到有生之年过上了“城里的生活”,在村民们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带头人赵波,这些楼全是他个人出资建的。
养猪是在“养信誉”
赵波是谁?岛城市民熟知的“里岔黑猪”品牌就出自他手。如今,不仅在省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能见到“里岔黑猪”的身影。“它能这么短的时间快速走向全国,就是靠信誉。”身为胶州里岔黑猪繁育基地负责人的赵波说,看起来他们是在养猪,其实是在“养信誉”。
赵波说,养信誉首先是养安全。“养殖我全程盯着,销售店全是直营,超过42小时没卖完的全部撤柜,食品安全上不能有半点马虎。”多年来,“里岔黑”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所以才会一步步走向全国。
赵波的另一个身份是胶州里岔镇良乡一村村主任。上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胶州一家银行,多年来在银行摸爬滚打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有一手”。期间,他对出口贸易萌生兴趣,便毅然辞掉了银行工作涉足皮革贸易,因此也掘到了第一桶金。生意好的时候,每年出口额上亿。
有了钱,赵波返乡开办养猪场,他说不是为了赚钱。里岔黑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猪种,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也疏于保护。眼看这么好的品种即将灭绝,他觉得特别可惜。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里岔人,赵波一直对黑猪有着很深的情感,在政府的帮助下,2007年底,他建起了100多亩的保种场。
“每年国家还会拨一部分款来支持我经营保种场,起初养猪就是了保种,猪养大了也不卖,一般只留给亲朋好友们吃。”赵波回忆,几年之后,存栏量渐渐多起来,“根本就吃不了了,这时候才想到对外出售。”自那之后,黑猪肉开始走出里岔,走到青岛、走到省内,再走向全国。
赵波透露,里岔黑猪肉已经建立从生产培育到成品猪肉一条龙的销售网络,其销售方式是通过目前比较流行的会员制,价格最高卖到80元一斤,是普通猪肉的五六倍。即便这样,常常也供不应求。
里岔黑猪肉如何这般金贵?在赵波看来,首先是猪的品种,它是胶州、青岛乃至山东省的一张特色名牌。“里岔黑猪体型大,比普通猪要多1~2枚胸腰椎骨,是我国惟一、世界第二个有多肋性状的猪种,而且它瘦肉多,更适合现代人的食用习惯。”赵波说。
原生态的养殖方式是另一个砝码,自然交配、自然生长、自由运动,“可以说是用粮食喂出来的猪”。赵波说,目前有些养殖场主要是喂食饲料,一般四个半月甚至更快便可出栏,“这些猪被关笼子里,地面面积不足0.7平米,几乎没法活动”。赵波说,他的养殖场每个隔栏都分为发酵床、运动场和水泥地面三部分,每个隔栏是1500平米左右,里面养猪不超100头。
“饲料都是自己配的,原料就只有玉米、麸皮、大豆、骨粉和盐,一般要超过10个月才会出栏。”虽然他目前有两个养殖场,年出栏量也只有几千头,但“现在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一年稳赚几百万”。
情怀真能当饭吃
里岔黑猪只是岛城高端农业发展的个例之一。近年来,岛城高端农业遍地开花,涌现了一大批农业品牌企业。根据青岛市农委的数据,截至2016年1月,全市规模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00多家、占全省10%。
回归传统,回归自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莱西姜山镇李家泊村的蔬菜基地也尝到了甜头,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几天的销售量就超过了200万元,“冬季本来产量就低,基地的农产品基本上全卖断货了。”2月21日下午,基地负责人李泓滔介绍说。
李泓滔原是一名房地产商,因地发家,心里却始终对地有另一种情怀。“农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没有品牌,价格卖不上,土地的附加值太低,再者因为滥用农药、化肥,地里长出的粮食、蔬菜吃起来也让人不放心……能不能改变这样现状?肯定可以!祖辈们不是一样能种出粮食,一样能养育一代又一代吗?”2009年,他决定回老家种菜。
当年,他流转了100亩土地,重启他的农民生涯。“就是要回归传统,用最普通的种植模式,不施一粒化肥,不打一滴药。”李泓滔种菜用的是农家肥,人工捉虫、人工除草。虽然一开始屡遭挫折,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在不停地摸索,种菜经验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他的种植方法收到了成效,不仅产量提高,更重要的是“绿色环保”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赔钱转为挣钱,2015年,李泓滔收益达200万元。
乡亲们也同样得到了实惠。土地流转之后的农民每年可以收到固定的租金,还能到李泓滔的农场里打工赚钱。“以前种小麦玉米,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如今不仅每年通过土地流转收租,而且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梦想,在蔬菜基地干一年,能拿到两万多。”70多岁的村民李老汉说。
高端人才回乡促转型
无论赵波还是李泓滔,他们在之前所从事的行业中就已经是佼佼者,有着更灵活的头脑,更丰富的经验,观念也更加先进。但赵波、李泓滔等人都坦言,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引进高端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赵波为例,他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专家团队,这些专家中有的在国内有名。赵波介绍,在起初建立养殖场时,他曾让普通农户帮着代养母猪,母猪在农户家生小猪,等小猪长到一定重量后再按照固定价格来收购,“不过这种情况下死亡率特别高。”专家团队为此开了两次会最后认定,因为代养的农户家庭条件不同,一旦有猪带有病菌,集中之后就会出现交叉感染,随后,他决定全部改为自己饲养。
不仅如此,赵波招聘的技术员当中有多人是来自青岛农大、山东农大的优秀毕业生,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在平时的饲养中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
“什么才算是现代化的农村、现代农业?普通的农民住进了楼房、用上了电灯电话,可如果观念不改变的话,那他们还是最普通的农民。”采访中,赵波也表示,高端人才回乡,改变了很多传统的老观念,而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所必需的。
现代农业的青岛样本
近年来,岛城一直在大胆探索现代农业示范的路子,形成了现代农业的“青岛样本”,其中西海岸成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据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负责人王强介绍,作为西海岸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范围包括张家楼镇、藏南镇、大场镇、海青镇、大村镇、六汪镇、宝山镇、铁山街道和胶河经济区共9个地区,面积约1090平方公里,占据了青西新区的“半壁江山”。自组建后园区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这两年来,不少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高端项目陆续进驻,光去年就引进了22个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总投资达33亿元,有些项目的质量和科技水平到达了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2015年接待游客48万人次,园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还致力于打造国际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来园区创业生活。
青岛市农委研究员王军强认为,现代农业是个“潜力股”,在十三五期间肯定会大有可为。目前青岛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国内前列,总体布局不错,现代化农业的“青岛样本”越来越多,一些国有资本和大型企业开始投入现代化农业,引领现代农业更快更好发展,例如联想集团投资西海岸的蓝莓就有利于壮大品牌。
在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教授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绿色、无公害等高品质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新型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高端人才向现代农业流动也是未来方向,他同时提醒,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候,不要随波逐流,不同地区也要结合市场和自身条件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