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在调整农业结构、实施农业节水的同时,按照控制增量、做精存量、做优变量的思路,推动“菜篮子”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目前,本市三成菜肉、近六成禽蛋奶都由北京自己提供。
据北京市农业局新闻发言人马丽英介绍,控制增量就是部分畜禽养殖和高耗水农作物严格控制,只减不增;做精存量就是在保留的生产空间,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蔬菜产业重点打造南菜园、北菜园、东厢菜园,粮经产业重点打造籽种田、景观田、旱作田,畜牧业做精良种场、规模化养殖场和屠宰加工厂,渔业重点发展籽种鱼、休闲鱼、精品鱼;做优变量是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蔬菜和畜禽养殖,发展一批外埠生产基地,建设一小时“菜篮子”物流圈。
去年全市粮食产量6亿公斤,比“十一五”末的10亿公斤减少40%,但平均亩产量却稳中有增;蔬菜总产量289.4万吨,上市总收入56亿元,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287家,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奶牛、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超过90%,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保障首都畜产品“菜篮子”的中坚力量;现代种业销售额为117亿元,约占全国的10%。现阶段,30%的蔬菜和猪肉,近60%的鸡蛋、牛奶、肉鸡都由北京自己提供,且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充分的保证。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建成40个生态标准园,持续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化学农药使用总量降幅达到17%,化肥利用率提高到27.1%;全市农药利用效率提高到39%,位于全国前列。
马丽英介绍说,“十三五”时期,北京农业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理念,强化农业生态功能,整建制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打造生态环境友好、产业产品高端、田园乡村秀美、管理服务精细、城市郊区共融的都市农业“升级版”,使北京成为全国都市农业引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节水农业样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率先在全国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