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临储玉米“退烧” 2014年粮源何时启动拍卖?

2017-06-13来源:农产品期货网文章编辑:灵儿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进入6月份以后,临储玉米(1671, -3.00, -0.18%)拍卖成交持续“退烧”,可谓是“花无百日好”,不但成交价格及成交率“骤降”,且带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集体“跳水”(其中北方锦州港口玉米价格一度跌破1600元/吨,广东港口陈粮价格快速降至1700元/吨)。同时,经过近一个月左右的集中拍卖,临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陈粮投放收尾,2013年粮源余粮数量跌破1000万吨,按此前临储拍卖投放节奏来看,2013年粮源拍卖也将在短期内接近尾声,因此接下来2014年粮源何时启动大量拍卖及起拍价格如何成为市场关注重点。

  临储玉米拍卖成交明显“退烧”

  5月初启动的临储玉米拍卖活动,虽然在拍卖初期受到市场供应阶段性偏紧、贸易商积极参拍等因素影响,成交较为火爆,但随着成交量持续攀升,粮源出库不畅问题逐渐显现,而下游用粮企业因对后市存降价预期及短期原料库存充足等因素影响,对高价拍卖粮承接意愿不高,导致参拍主体成本转移困难、玉米价格止涨转跌、高溢价成交难以持续,特别是6月份第一周拍卖出现明显“退烧”现象,第二周分贷分还玉米拍卖第一天,临时存储(2013年分贷分还)玉米185.65万吨拍卖活动中,成交率更是骤降至仅25.53%,投放的185.9813万吨玉米中,仅47.4845万吨成交,成交均价1332元/吨,市场反应本次拍卖投放标的多为前期流拍标的。另据统计,截至6月9日的一周,临储玉米周度计划销售量为353.81万吨,比上周下降361.35万吨;实际成交148.82万吨,比上周下降394.67万吨;成交率42.06%,比上周下降34个百分点,临储玉米拍卖6周以来,累计投放量达2928万吨,累计成交量达2279万吨。

  市场传言2014年粮源或将“接档”

  经过前五轮的集中拍卖,截止目前,临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陈粮投放收尾,2013年粮源余粮数量跌破1000万吨,按此前临储拍卖投放节奏来看,2013年粮源拍卖也将在短期内接近尾声,因此,市场人士普遍预期由于国家玉米库存充裕,2014年玉米拍卖会接续展开,只是目前对于2014年玉米拍卖底价如何,存在很大的争议,一部分市场人士称拍卖底价不变,另一部分人士认为拍卖底价会上调100元/吨。对于认为底价会提高100元/吨的人士,不但看涨现货市场价格,而且看涨期货市场价格,就在笔者结稿前又有消息称,2014年玉米拍卖底价与2013年的持平,最多在当前基础上加价20-30元/吨,并且还将以每周700万吨的数量进行投放,但是这个传言很显然并未影响到期货走势,大连玉米期货价格维持偏强走势。2014年玉米拍卖底价是否提高存在很大争议,但是无论怎样市场供应都会较为充裕,玉米价格上行恐将不易。

  南北港口玉米价格集体“跳水”

  6月份以来临储玉米拍卖成交“降温”后,带动南北港口陈玉米价格集体“跳水”,周内累计跌幅达到100元/吨,其中北方锦州港口玉米集港价格在拍卖粮源(回归拍卖底价后的粮源)大量集港压力之下一度跌破1600元/吨,主流平舱价格1670-1730元/吨,而广东港口新粮散船报价也跌至1800元/吨以下,周内跌幅高达70元/吨,新陈粮价差由50-80元/吨扩大至80元/吨。另据了解,目前北方港口到货延续拍卖陈粮为主,因华北用粮企业下调陈粮收购价,贸易商利润空间压缩,东北贸易商发转发港口积极性上升,后期随着东北拍卖粮出货增多,短期内港口陈粮价格走势继续承压。而对于南方港口而言,后期广东港口国产玉米供应充足,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持续到港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制,饲料企业观望态度较强,采购谨慎,广东港口玉米价格仍将弱势。

  展望后市,目前临储玉米拍卖热潮已全面退却,并开始传导现货市场,但在国家对于拍卖节奏调控力度更强的情况下,过分看跌市场也并不理性,这也是上周连盘玉米期价反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未来市场分化、震荡格局依旧的情况下,理性择优补库仍是上策,同时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一是2014年粮源何时投放及拍卖底价如何?结合此前拍卖快速推进情况分析,国家去库存力度或更超市场预期,而近期拍卖成交量价齐缩,玉米现货价格也有下跌,后期2014年粮源拍卖起价或不及市场预期,应提醒谨慎避险。二是在经历了拍卖初期的持续高溢价火爆成交后,市场参拍主体逐渐趋于理性,市场心态也逐渐转向偏空,后续参拍者心态趋于谨慎,也将对拍卖价格乃至整体市场价格走势形成掣肘。三是目前已经拍出的2200多万吨玉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顺畅出库、流入贸易市场,从市场反馈来看,出库慢、出库难问题仍是困扰拍卖粮入市的最大障碍。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