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治疗鸡腺胃炎的探讨

2018-03-14来源:鸡病专业网论坛文章编辑:张彭蒲南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鸡腺胃炎是养鸡生产中的常见病,也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治疗鸡腺胃炎,兽医人员用西医和中医的方法都做了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冀中公司在中兽药方面也推出了一些好产品,大家都很熟悉。为了更好地为兽药厂家研发人员开拓思路,生产出更好的中药更新换代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养鸡生产,有必要对中兽医治疗鸡腺胃炎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于鸡腺胃炎,几年来,在鸡病专业网上有很多帖子,有腺胃炎的发病规律、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有的文章图文并茂,写的很好,都值得借鉴。我在编写《<鸡谱>续·鸡病中医诊疗技术》一书时,也对鸡腺胃炎做了探讨,部分内容引述如下:

  鸡腺胃炎,属湿热病。早期属于湿温病,热重于湿,病在气分。中期属于湿温病,热重于湿,病在血分。后期属于湿温病,湿重于热,严重的病例是伤寒病的太阴、少阴寒湿病。

  早期: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多发生高温高湿的季节,符合湿温病的发病规律。呆立,闭眼,受惊动后能睁开眼,稍停片刻之后又闭眼,呈现精神萎靡,腺胃肿大如球,肠壁水肿,肠粘膜增生。一种情况,排水样稀便,阳明热证,肠道湿热,暴注下迫。有表证用葛根芩连汤、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之法。无表证用黄芩汤,清热利湿。一种情况,排粘脓样粪便,汁粘而秽气重。小便短涩不利,大便溏而不爽,属于中医湿温范畴,热重于湿的气分之证,宜辛淡苦降清泄,达到湿开热透、气化湿行。以“上宣肺气、中运脾阳、下通膀胱”为治疗原则,可选用王氏连朴饮。一种情况出现料便,属于热证的谷不化,由于肠道湿热下注,用药宜黄芩汤。

  中期:病鸡消瘦,生长缓慢,腺胃出血溃疡,肠壁有穿透性的出血斑点,在鸡粪里夹杂有西红柿样的粪便。西红柿样便,相当于中医的“粪如红酱”,是湿热的症候,热重于湿、从气分转入血分,久病入络,下利腹痛后重,或肛门热痛,属热邪传入厥阴,血液内耗,可选用白头翁汤。

  后期:一种情况,湿温证,湿重于热,料便,中焦寒热错杂,表现出伤寒痞证,可用半夏泻心汤。一种情况,出现水样稀便,肠粘膜脱落,肠壁松弛无力,属太阴寒湿,用理中汤或苓桂术甘汤。一种情况,出现料便,属少阴寒湿,由于肾阳不足,不能腐熟谷物,用药宜乌梅丸、椒梅汤或四逆辈。一种情况,是下利清水,不含粪渣,病鸡消瘦,口渴,狂渴喜饮,水料比达到3:1左右,小便亦多,这种水样稀便,本是鸡的尿液,符合中医“饮一溲一、尿色清长”的描述,畏寒怕冷。多由腹泻过用寒凉药物而造成的肾阳虚症。

  大家可以看出以上论点是融合了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在内。

  伤寒学派:腺胃炎早期有表证可以用葛根芩连汤,无表证可以用黄芩汤。中期有西红柿样粪便,可用白头翁汤。后期中焦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出现脾肾阳虚可用理中汤、乌梅丸、四逆汤等。

  温病学派:鸡腺胃炎属于湿热病,湿与热合,热在湿中,湿不祛则热不清,所以治疗重点在于祛湿。一般常用四种祛湿、清热方法,分述如下:

  1.辛香宣透,芳化湿浊:此法适用于上焦湿热证候。即以辛香芳化,轻扬宣透之品,宣发肺气,疏通肌腠,使腠理通达,则微有汗出,湿邪可以从汗解,湿祛则热亦随之而散。常用药物如:藿香、白芷、苏叶、香薷、佩兰等。

  2.辛温开郁,苦温燥湿:此法适用于中焦湿重于热的证候。即以辛温药物和苦温药物相配,辛开苦降,燥化湿邪,调理脾胃,使之升降平衡。常用药物如:半夏、苍术、蔻仁、草果、厚朴、大腹皮、白术等。

  3.苦寒清热燥湿:本法适用于中焦热重于湿的证候。即选用苦寒之品,以达清热燥湿的目的。常用药物如:黄芩、黄连、栀子等。

  4.淡渗利湿:本法适用于下焦湿热证候。即以淡渗利尿药,渗利湿邪,使湿热从小便外泄。常用药物如:滑石、通草、茯苓、生苡仁、泽泻、猪苓、车前子等。

  湿热病的治疗禁忌

  1.忌大汗:湿热邪气侵袭上焦,郁阻肌表,只宜用辛温芳香之品,宣透肌腠,使腠理通畅,微有汗出,邪从汗解,切忌以大辛大温之药使其大汗。因湿为阴邪,粘滞难以速除,必取微汗,方能缓缓祛之。而麻黄、桂枝之类大辛大温药物,其温窜太过,用之不惟湿不能祛,反易助热动湿,使湿热上蒙清窍,内闭心包,而导致神昏、耳聋之重证。正如吴鞠通说:“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2.忌大下:湿热邪气郁阻胃肠,可用苦寒清热燥湿,亦可用导滞通下之法。但忌纯用峻下猛攻之品。因湿邪粘滞,非一攻可下,如单纯重用大黄、芒硝之类攻下药,不惟湿不能祛,且易损伤脾阳,导致脾气下陷而成泄利不止之证。正如吴鞠通所说:“下之则洞泄”。

  3.忌滋补:湿热病往往出现午后身热,口干等见证,此乃湿邪为患,并非阴虚之兆。若误诊为阴虚而投以生地、麦冬之类滋润腻补药物,则滋腻助湿,反使其病胶着难解。正如吴鞠通所说:“润之则病深不解”。

  4.忌温补:湿为阴邪,遏伤阳气。在湿热病过程中,由于湿阻气机,阳气不通,往往出现肢凉,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见证,此乃湿热为患,并非虚寒之证。若误诊为阳气虚而投以党参、黄芪之类甘温补气药物,则壅滞助热,且有碍湿邪之运化,反使湿郁热蒸,病势加重。

  是不是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种理论就能包括了鸡腺胃炎的所有治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中医学在经历了几千来与疾病的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是个伟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这里仅就瘟疫学派的攻下法和扶阳学派的温补法简要说明一下,给大家开拓一下治疗思路。

  瘟疫学派:提倡湿温病可下,注重逐邪,善用大黄。

  《温病条辨》论湿温,开宗明义第一章即云:“下之则洞泄”。此书风行海内,世之宗吴氏者,皆曰“湿温忌下”。殊不知吴氏以前薛生白所著之《湿热条辨》,用下法者有三条。王孟英注云:“湿热病原有可下之证,惟湿未化燥,腑实未结者为不可下耳,下之则利不止。如已燥结,亟宜下夺;否则垢浊熏蒸,神明蔽塞,腐肠烁液,莫可挽回,较之伤寒之下不厌迟,去死更速矣。”其言甚是。而“垢浊熏蒸,神明蔽塞,腐肠烁液”,十二字描述湿温失下误治,以致出现严重毒血症之机理亦颇精切。然王氏误须待燥结已成,始行下夺,未免太迟。温疫学派吴又可谆谆告诫:“注意逐邪,勿拘结粪”,且云:“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证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结粪而后行哉!”此实阅历有得之言。治疗鸡腺胃炎,我曾用瘟派学派的理论开处方:槟榔4、银花4、地榆4、厚朴3、草果3、黄芩3、白芍3、柴胡3、大黄3 。使用多年效果也很理想。

  扶阳学派。提倡湿温病可温阳,注重化湿,善用附子。

  鸡腺胃炎,属于湿温,如湿从热化,伤阴劫阳,以救阴通腑而生津液,与一般温病治无二法。如湿重于热,则发热缠绵,身热不扬,昏沉困倦,我借鉴卢崇汉、祝味菊的学术思想,每多避开常法,而以附子为主,参以芳香化浊之剂,以振阳气,则可湿开而热透,收效甚捷。处方如下,供大家借鉴:熟附片9、茯苓15、藿香15、桂枝5、干姜3、五加皮9、苍白术各5、佩兰9、神曲9、荷叶12 。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