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9月6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18年9月6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猪价持续偏强态势 黑龙江发生非洲猪瘟疫情(2018年9月6日)
据数据研究部数据统计,2018年9月6日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13.99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7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8月30日)上涨0.43元/公斤。
今日全国27省、直辖市范围内,共计25省份猪价上涨,1省份猪价下跌。全国最高价为浙江,较昨日上涨0.38元/公斤于17.22元/公斤;全国最低价为辽宁,较昨日下跌0.07元/公斤于11.90元/公斤。四川与昨日持平。
主要上涨地区(单位:元/公斤) | 主要下跌地区(单位:元/公斤) | ||
浙江 | ↑0.38 | 辽宁 | ↓0.07 |
江苏 | ↑0.24 | ||
广东 | ↑0.14 | ||
吉林 | ↑0.11 |
今日部分地区猪价:四川7.1-7.4元/斤,河南6.5-6.8元/斤,江西7.0-7.3元/斤,广东7.2-7.5元/斤,湖南6.9-7.2元/斤,山东6.7-7.0元/斤,湖北6.8-7.1元/斤,河北6.6-6.9元/斤,北京6.7-7.0元/斤,辽宁5.8-6.1元/斤。
猪价继续上涨,但涨幅较前两日有所收窄,目前南方大部分地区猪价涨至14元以上。浙江地区猪价突破17元/公斤,涨幅仍明显。昨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发布,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青乡发生生猪非洲猪瘟疫情,可以说给东北三省的生猪行情再一次重击,短期想恢复调运难上加难。
在生猪疫情影响下,非疫区生猪调出省份生猪调出增加,本地猪源减少,与主销区价格都受到提振,加之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企业有一定备货需求,近日猪价涨幅明显。对于猪瘟的态度,有不少网友表示会少吃或不吃猪肉。甚至有网友反应,部分省份部分学校食堂停用猪肉,改用其他肉类产品替代猪肉。但非洲猪瘟并非人畜共患病,只要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均可放心食用,不必过于恐慌。
预计9月上旬猪价将继续维持偏强态势,中旬前后开始涨势将逐步减缓,下旬将再度下跌的几率偏高。但需要密切关注猪瘟疫情的进展状况,毕竟,无论是非洲猪瘟还是中国古典猪瘟,该疫情到目前为止均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
养殖户抬价走货?南方猪价继续上涨屠企随行走市!
今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14.33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9元/公斤,内三元13.93元/公斤,土杂猪13.49元/公斤,九月猪价飘红至今,上涨势头十足!而饲料原料种植方面,全国玉米均价为1952元/吨,今年有望突破2000元/关口,豆粕则为3345元/吨,近期走势也令人惊喜。
养殖户抬价走货也不影响猪价上行 南方猪价继续涨
由于猪瘟影响,生猪调运进一步严禁,各省区之间调减少,局部地区猪价仍走高,浙江生猪均价已达17.67元/公斤,而辽宁猪价最近仅12.36元/公斤,之前业内一直有个说法“东北地区猪价为全国猪价风向标”,但那是正常情况下,2018年养猪横生许多枝节,东北猪价无法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了。由于南方猪价上涨,部分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不高,抬价走货的商业行为也已经出现,而屠宰企业则是随行就市,猪价短期内还会继续上涨!
玉米均价有望突破2000元/吨 豆粕上涨也是大概率事件
玉米方面,进入九月玉米也开始发力了,1952元/吨已经是2018年的高点,并且山东、河南局部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已触及2000元/吨。而涨价原因一是雨水天气影响了物流运输,二是市场看涨心理,三是临储玉米的影响。豆粕方面,9月份中国豆粕现货价格环比继续上涨依旧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9月中下旬后新季美豆逐步上市,国内前期低价豆逐步消化,后期豆粕无疑会随成本进一步上移。
生猪市场供需格局已经被彻底扰乱,生猪出栏均价持续南涨北跌的局面!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不断的发生,各地的禁调政策也在严格的进行之中,这直接导致了明显的区域分化的态势,价格的分化、供给的分化;可以说当前生猪市场供需格局已经被彻底扰乱,北方主产区猪源出不去,南方主销区猪源偏紧,所以造成了猪价北跌南涨的局面。

最近两天南方地区的涨势非常明显,部分地区甚至暴涨,但是随着疫情的不断出现养殖户的出栏积极性有所增加,大猪场的出栏量也在增加,而且业内认为当前需求端的整体提振力度还是不够大,而且肉价涨幅不明显,所以猪价持续大涨的存在难度。随着供给端的出栏和调运的调整生猪价格走势或趋于平缓,但是养殖户也难以接受大幅降价的行为,预计供需两端或再次进入博弈的局面。
生猪出栏均价继续小幅上涨的态势,而且持续南涨北跌的局面。现在北方地区整体走势偏弱,尤其是东北地区猪价已经快要跌破6元的价位了,而今日农业农村部再次通报黑龙江佳木斯郊区长青乡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短期来看东北地区的猪价难以起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地区猪价继续保持上行的态势,而且局地涨势较大,甚至可以用暴涨来形容。
当前生猪市场的这种局面主要是生猪禁运引起的市场供需失衡所至,想要打破这样的局面除非是主产无疫区的猪源逐渐外调,我们认为如果差价进一步扩大,而且“北肉南运”也非常亟需,无疫区的猪源或许会逐渐外调。但是现在非洲猪瘟疫情持续的散发,一切还是主要以安全防备为主。预计短期内南方猪价仍然有小涨,北方地区猪价会根源猪源的外调情况而做出调整。
天邦股份:非洲猪瘟疫病给产业周期带来积极作用
天邦股份在最新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因我国养猪存栏大,养猪规模与模式多样化,非洲猪瘟在短期内彻底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本次疫病也给产业周期带来了积极的作用:
1)非洲猪瘟的传播性不强,根据东欧等国家的经验,目前尚未有过大面积的爆发,但疫病会存在较长时间;
2)政府对本次疫情的处置较之前类似疫情更加重视,反应迅速,信息透明,启动了多个部门联合介入,及时向社会披露疫情、启动猪群禁止流动、给予扑杀补贴等,这些都是疫病防控的积极信号;
3)本次疫情爆发带来的疫情防控需求加上此前政府施加的环保压力等因素,都会推动小养殖户的退出及养猪规模化的进程,短时间内,对养猪产业可能有负面影响,但长期看,应该有积极的作用,养猪规模继续扩大,养殖过程更加规范化,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4)本次疫情对猪肉消费的影响: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于食品安全本身没有影响,需要媒体积极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智选择。从当前上市肥猪行情看,上市肥猪价格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尚处于盈利期。
散养户退出养猪当真是众望所归?我看未必!
什么样的猪场才能够称之为规模猪场?
在养猪界时常听到规模猪场这个概念,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规模猪场是如何定义的。其实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设备和工业生产方式规模养猪,按照国际惯例基础母猪存栏500头,年出栏10000头的猪场可以称之为规模猪场。规模化猪场应该具备的条件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猪场合理选址与布局、充足的资金与土地资源、人才和管理。

传统养猪的散养户比例不断减少!
其实很多外行人或者是一些信息闭塞的养殖户搞不明白猪场种类的表达,业内一般将提供纯种猪的场称之为曾祖代场、原种场、核心场;而提供二元杂母猪的称之为祖代场、扩繁场;提供商品育肥猪的称之为父母代场、商品场。我国的养猪生产方式还是以农村散养为主,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养猪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养猪的散养户比例会有所减少,散户退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环保政策压力以及承担风险能力不高。
散户退市当真是众望所归?
姑且将传统养猪退市称为一种趋势,我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发达国家,传统养猪被逐渐淘汰是很多发达国家也走过的路,但是散户退市真的是众望所归么?一方面,消费者还是比较认可散养猪肉质与安全性的。另一方面,中国畜牧协会副秘书长也曾白石生猪产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规模猪场供应的是大城市屠宰场或肉联企业,而县乡市场大多是散养供应猪只。最后,笔者也认为生产离不开农户,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并存模式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散户退市并不是众望所归。
“北肉南运”亟待提速
近日,在辽宁沈阳、河南郑州、江苏连云港等地连续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将限制活畜禽调运提上了日程。随着国家“南猪北养”和“北猪南运”逐步转变为“南猪北养”和“北肉南运”的格局,这也将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我国生猪产业链条中,生猪交易和运输这一环节的交易量极大,特别是跨省交易、从生猪养殖区到消费区大范围生猪调动,90%以上是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对生猪价格具有控制性的影响,同时也是猪肉质量卫生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在生猪屠宰环节,我国生猪屠宰监管已较为规范,县级以上城市95%以上消费的肉品均来自定点屠宰厂。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全国屠宰厂约为2万个,大型屠宰厂不到2000个。肉品批发环节中,主要是肉品批发业户从屠宰厂中批肉,向市场零售业户进行零售。按照我国人口的集中度和人均猪肉消费量计算,这个环节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摊位。
据行业统计,到今年二季度末,吉林全省生猪发展到1590万头。今年以来,全省生猪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1.24元,出栏1头110公斤育肥猪平均亏损150元左右,出栏1头550公斤育肥牛可盈利600元。
我国生猪价格最难掌控的是供求关系。但由于猪肉为日常消费品,供求关系中的需求基本固定,造成生猪价格波动的最大因素就是生猪养殖量的不稳定。生猪养殖量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信息不畅通所造成的。供需关系的信息在屠宰环节或生猪交易环节中断,难以反馈到养殖环节。通过对吉林省近几年来生猪养殖场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生猪养殖场增栏或减栏的判定依据基本只有一个,即生猪的收购价格。大部分养殖场采取反向操作,即生猪收购价格上涨,他们开始减栏;生猪收购价格下降,他们开始增栏,这种反向操作更加加剧了生猪价格的波动,导致生猪价格超过常规商品价格的波动。
对此,生猪产业可以借鉴肉鸡产业模式,以屠宰环节为主,逐渐向上下游产业延伸链条,达到生猪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扶持大型有实力的屠宰企业,成立类似于“原料采购并把关的部门”,通过商业合同的模式,与养殖规模相对较大,养殖水平、能力相对较好,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有把握的养殖企业合作,签署“原料采购合同”,定时、定量、定价的模式往屠宰企业输送原料(生猪)。
这种做法一是能够有效缓解目前生猪价格波动过快、过大的局面;二是能够逐步形成区域养殖、区域屠宰、跨区销售冷鲜肉的优势,降低活猪运输带来的掉膘、死亡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可以减少生猪产业环节,降低猪肉安全监管风险和成本;四是政府政策支持可以形成拳头,能够发挥更大效果,培育猪肉品牌,形成良好竞争力。但这种做法也会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容易形成垄断,操控猪肉价格;二是冷鲜肉的运输等环节存在一定困难。
建议政府一是将冷鲜肉、分割肉以及生鲜畜产品纳入“生鲜农产品”范畴,享受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优惠;同时,将长距离的跨省的活畜禽调运,从“生鲜农产品”名录删除,大幅降低活畜禽长途运输的调运。二是从对养殖行业的扶持,逐步转向对屠宰行业的扶持,通过屠宰带动养殖行业的总体转型。三是提高活猪运输,特别是跨省境运输的标准,取消一切优惠措施,设置隔离观察期等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大幅增加活猪运输成本,逐步实行区域养殖、区域屠宰。
据了解,吉林省在畜牧业疫病防控方面积极创新,有的放矢。连续3年投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平台建设,2018年继续投资1950万元推动“拱e拱”生猪追溯系统、“鼎e鼎”牛羊追溯系统在全省县以上屠宰企业应用。实现了监管可溯“来源和去向”,消费能查“养殖和屠宰”,生产实现“安全和优价”。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