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玉米因哪般?

2020-07-03来源:安徽省双凤粮食储备库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入夏以来的粮食市场,玉米是绝对的主角,剧情精彩、戏份很多。连续六场临储拍买,总投放量超过2398万吨,成交率100%,平均溢价都在200元/吨以上,目前饲料企业及玉米深加工企业到厂价已全面突破2300元/吨,可谓风光无限,风头出尽。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精彩的故事总是有由头的。只有弄清楚了这个由头,我们方解其中意,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实际操作。

  缺 口

  首先,商品价格的波动最大的动因就在于它的供需关系,或是对未来一段时间供需关系的预期。不同于水稻和小麦的年生产量大于年需求量,年年有的是结余量,同样是大宗粮食商品的玉米,近几年来是年产量小于年需求量。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因为政策性老库存高,需求不足,市场价格长期维持在2000元/吨下方,导致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产量连续下降。

  相反,市场对玉米的需求却在连续扩大,玉米的两大需求来之于饲料加工企业和淀粉乙醇这类玉米深加工企业。消费升级使得市场对畜禽产品需求旺盛,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玉米深加工企业这几年更是赚的盘满钵满,从而产能不断扩大,对玉米的需求更是连年增长。

  这样的连续生产量小于需求量,就导致了一个供需缺口出现,据权威消息称玉米的缺口每年在1200万吨左右,这个缺口问题如何解决,必然就要动用政策性库存玉米来补,那么用不了几年,政策性库存会大幅减少,其市场调控力量也就大大弱化,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供需矛盾以及对未来供需矛盾加大的预期,导致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敢拿货,敢屯货。尤其是国外疫情的迟迟不能好转,玉米及其替代品的进口环节变数很大,检疫通关的节奏也很慢,更是催化了这个供需缺口扩大的预期。

  炒 作

  商品价格的波动还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资本的推动作用。因为特大疫情因素,国家为保持经济的正常运转,使得今年的资金面比较宽松,也就是说,市场根本不缺钱。而像大豆、玉米这样的粮食品种其商品属性是市场流通性高,价格弹性好,非常适合资本炒作。既有资金支持,又有上涨预期,以逐利为目的资本又怎么会错过这个机遇呢。

  有传言,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就玉米市场的大幅波动约谈了部分大型国企,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空穴来风。单纯的依靠民营资本,面对玉米这类大宗商品的体量,撬动可以,但连续发力就有难度了,而某些大型国企,自有资金多,融资成本低,在玉米市场发动行情时,完全有可能自己或借用某种模式入市。一来可以做大自己的经营量,二来可以赚到利润或利差,这般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玉米期货2009的日线图,3月10日放量上攻以来,可谓走势完美。

  玉米指数更是在2019年12月23日就开始跃跃欲试。

  期货玉米连续的月线图,2015年3月的最高点是2572元/吨。

  综上所述,今年的玉米行情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那么能走出这样任性行情也就不奇怪了。

  调 控

  玉米的连续上涨和行情火爆,尤其是目前已处于阶段性高位,从稳定市场,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出台一些政策性调控措施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就有了加大拍卖量,增加进口配额,提高保证金,更有传言约谈部分国企。

  就这些调控手段来看,明显是象征作用大于实际作用,警示意图大于打压意图。其一在于国家需要将玉米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价位,以鼓励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二在于政策性库存已处于低位,其三即便是扩大进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或周期。

  至于资金面这块控制,相信也只是在提示风险,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釜底抽薪。因此还是那句老话,这些调控措施只能暂时让高成交率高溢价率变的温柔一些,玉米的基本面和上行趋势并没有改变。当然国家不是没有杀手锏,只是会出现误伤,暂且不提。

  后 市

  在国家不断出台调控措施的背景下以及市场流通量的不断放大情况下,高成交率和高溢价率的温柔、获利资金回吐将会导致玉米价格出现调整走势,市场价格的小幅下跌也只是对上涨过快的一些修正,但至少是9月下旬新粮上市之前,玉米市场还会维持强势。我们常说,趋势为王,与趋势同向。那么,在玉米的供需基本面没有改变之前,在玉米上行的趋势没转变之前,该怎么做,相信不用再重复了吧。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