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核心产区长势良好 部分地区惜售或加重

2020-09-07来源:华泰期货文章编辑:灵儿[点击复制网址]
|

  目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春玉米大部处于吐丝至乳熟期,部分处于成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已收获,少部分仍处于乳熟成熟期。全国春玉米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36%、63%。西北、华北、黄淮夏玉米大部处于开花吐丝期,部分进入乳熟成熟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吐丝至乳熟期,部分进入成熟阶段。

  全国夏玉米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4%、74%。核心产区整体生长形势略好于上年,但部分地区仍有较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出现。新粮上市后,惜售情况可能强于往年。而陈粮面临加速出库,国家集中调控,增加稻谷、小麦等粮源供应等影响。新陈粮接轨和博弈的局面持续,玉米期货盘面价格也呈现震荡格局。

  新季玉米产量形势不乐观

  从新季玉米的生长形势来看,尽管黑龙江、内蒙古等核心产区玉米生长形势良好,从去年的因涝滞灾减产严重的局面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但是辽宁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局部地区受旱灾影响较大,缺墒严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的世界玉米主产国气候状况的数据也显示出,6、7月辽宁、吉林等地玉米主产区降雨量严重偏低。其中辽宁地区6、7月份降雨量分别为正常值的44%、34%,吉林地区6、7月份降雨量分别为正常值的69%、27%。整体降雨严重偏少,同时7月开花授粉季,部分地区出现“掐脖旱”,导致授粉不足,玉米穗缺粒和秃尖现象较为普遍,减产严重。而黑龙江地区6、7月份降雨量分别为正常值的179%、48%。前期降雨充足,墒情良好,并未受到7月降雨减少的影响。结合8月底对产区的初步调研来看,辽宁沈阳往西,新民、阜新、彰武等地区,干旱严重,玉米减产幅度较大。结合上年度辽宁玉米单产形势相对较好,初步估计较上年减产幅度达20%左右。内蒙古通辽大部分地区为打井灌溉区,玉米单产有保障,亩产在1700~1800斤,基本确保年年丰收。吉林长春以西地区,辽源、四平、白城、松原等地因干旱出现一定幅度减产,西部吉林市等地基本正常。结合上年度吉林玉米单产形势较好,初步预计吉林省整体单产较上年下降5%~10%。

  黑龙江地区整体生长形势较好,多数地区基本正常。结合上年度黑龙江玉米因灾大幅减产形势,预计黑龙江地区玉米单产水平恢复至正常年份,单产较上年增产30%左右,而今年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因大豆补贴较玉米高200元/亩的政策继续实施,叠加播种期降雨较多,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种不下去而转种大豆,黑龙江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大幅下降。因此整体看,今年玉米产量形势仍不乐观,初步预计较上年减产200万吨左右。

  调控加强 新陈玉米博弈加剧

  从短期来看,随着相关措施的集中出台和临储玉米出库加快,同时国家也在积极安排稻谷、小麦定向饲料企业,以缓解玉米市场囤粮积极性高涨和供应紧张的局面,加上华北新季玉米即将上市,玉米现货市场快速降温,市场预计现货可能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

  但由于老百姓对新粮的预期相对较好,预计新粮上市后价格可能与陈粮直接接轨。而因旱减产的辽宁地区惜售氛围可能更加严重,这一点跟2018年新粮上市后的情况较为相似。市场认为今年27%水分潮粮开秤价格1800元/吨左右,折干粮价格在2130元/吨以上。若农民惜售心理较强,新季玉米价格可能呈现高开高走态势。

  从期货盘面来看,由于资金对远月玉米预期较好,对盘面支撑较强,因此其回落空间相对现货偏小。同时,随着市场对辽宁、吉林等地因旱减产的调研和认识逐渐加深,大连玉米期货盘面还会受到进一步支撑。

  总体来看,在市场供需缺口结构中,玉米价格上涨的趋势较为强烈。市场需要通过涨价来促进上游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玉米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涨价来吸引国内外替代品如进口玉米、高粱、大麦以及尤其是国产小麦和稻谷等粮源来弥补这个缺口。因此,玉米市场的长周期牛市基础较为牢固。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