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政策展望

2021-01-29来源:卓创农业 作者:曹慧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过去五年,畜牧产业质量效益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提高,饲料、屠宰加工环节协同发展效应凸显。未来五年,在这一发展基础上,产业将面临标准化、规模化数字技术提升,饲料无抗、疫病净化要求,环境资源成本增加的压力以及终端品质消费需求带来的新机遇。
 
  新形势下,国内畜牧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应对自然疫病风险、环境资源约束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方面,如何既能实现最小化风险最大化资源利用并且能够积极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是当前摆在畜牧从业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行业的了解,在此提出五个观点。
 
  首先,未来将进一步为中小养殖户降低经营风险,政策倾向于对养殖环节的风险管理指导及保险支持。养殖过程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所承担风险大小。生产周期往往也是价格波动周期的长度,从根本上讲,产业无法避免这一周期效应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但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技术、加强风险控制等方式减小经营压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着重提到,加强对中小养殖户的指导帮扶,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中小养殖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中小养殖户专业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次,饲料领域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政策所重点关注的方向。饲料工业化基础已经完成,产业链上下游将通过饲料环节联系更为紧密。除了在种植环节加强对于耕地的管理外,在养殖环节,也将通过对饲料生产和饲料产品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具体体现为饲料机械设备技术提升、低蛋白日粮标准的优化推广等。
 
  第三,适度规模化和中小规模并存共生将成为长期产业形态。应该明确的是,小农经济仍然是构成我国农业的底层基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兼顾规模生产与中小户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生猪,“南猪北养”模式有进一步弱化的可能,通过对于销区产能的鼓励性政策出台,未来各地区提高畜牧产品自给能力将成为其地方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意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养殖,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家庭牧场发展,鼓励其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
 
  第四,政策将倾向于以技术带动畜牧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型。目前能够看到,部分规模场的养殖环节疫病净化和生产效率提升在不断结合标准化养殖、数字化管理等前沿技术,智能猪场、产品溯源等手段进一步从供需两端提高产业链价值。未来畜牧业将形成资本和技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形态。
 
  最后,畜牧上下游协同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价值整合。限制于国内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畜牧业长期存在对环境及资源的单项消耗,以往的产业发展思路局限于快速提高产能保障供应。未来政策将在这一思路上发生明显转变,具体体现为“种养结合”、“粪污资源化”等政策导向的提出,以及对屠宰产能向产区转移等长期政策目标。
 
  这一点在《意见》中主要体现为,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畜禽就地屠宰,减少活畜禽长距离运输。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
 
  综上,畜牧业相关政策将集中在保障农户利益、优化产业发展结构、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预计在未来将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上述相关内容也将进一步得到具体体现。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