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全国外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12月22日全国内三元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2021年12月22日全国土杂猪价格排行榜
单位:(元/公斤 )
区域 分类 |
|
||||||||||||||||||||||||||||||||||||
东北 |
|
||||||||||||||||||||||||||||||||||||
华北 |
|
||||||||||||||||||||||||||||||||||||
华东 |
|
||||||||||||||||||||||||||||||||||||
华中 |
|
||||||||||||||||||||||||||||||||||||
华南 |
|
||||||||||||||||||||||||||||||||||||
西北 |
|
||||||||||||||||||||||||||||||||||||
西南 |
|
||||||||||||||||||||||||||||||||||||
全国 |
|
猪评:吉林、黑龙江猪价跌破15元(2021年12月22日)
今日综合均价:
2021年12月22日,中国主流市场出栏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商品大猪加权日均价下跌,全国生猪出栏加权日均价16.01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58%。
今日全国外三元、内三元及土杂猪均价:
1. 主流市场外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6.11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63%;
2. 主流市场内三元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5.75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39%;
3. 主流市场土杂大猪全国销售均价15.34元每公斤,相比昨天下跌0.62%。
图表:2021年12月22日中国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收购均价统计表(单位:元/公斤):
备注:数据来源于慧通数据研究部,红色表示涨,绿色表示跌。
走势图分析:
(绿色代表一周价格最低点、红色代表一周价格最高点)
分析师建议:
今日猪价持续下跌,跌幅较前几日略有收窄,但南方地区跌幅依旧大于北方,南北价差持续缩小,北猪南下有所减少,吉林、黑龙江猪价跌破15元/公斤。目前企业出栏比较积极,出栏增加,出栏体重也有所下降,生猪供应总体充足,屠宰企业持续压价。受生猪价格持续走跌影响,近期猪肉批发价格也以震荡走跌为主,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92元/公斤,比周一上升0.9%。虽然生猪价格走弱,但目前仍处于消费旺季,因此就目前的供需结构看,猪肉价格难以出现大幅度的走跌行情。因市场需求旺季不旺,生猪行情走跌,养殖户补栏情绪不高近期仔猪价格也以偏弱为主。
冬至已至 猪价跌势何人阻
导语:12月21日,冬至如期而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那冬至已至,对于猪价本身有何影响?养猪人期盼已久的冬至过后,猪价又作何走势?结合年底高供应情况,猪价跌势又有何人何事可以阻拦?猪价对蛋价形成压制,蛋鸡市场又是何种姿态?今天笔者跟大家聊一聊。
1:冬至已至 猪价跌势何人阻
12月前半月,猪价呈现震荡偏弱走势,因市场对于冬至前的南方腌腊有较强预期,第50周,南方腌腊进入最后射程,受需求提升支撑,猪价开启小幅上涨走势,12月18日周末,各大屠企宰量增幅明显,市场众说纷纭,各大网络平台涌出“牛鬼蛇神”,吹捧猪价大涨,但是真的涨了吗?屠企宰量受冬至备货和南方腌腊支撑,是有上涨,但是供应较为强劲,养殖端龙头日出栏量20万头,属年内高峰,而且不是某一日,是连续几日,所以那些吹捧猪价上涨,蛊惑人心的言辞真的可恨,其实这种事情今年也发生过几次,可是我们普通的养殖户们为什么会盲目的去相信这些人,我觉得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信息相对闭塞,还因为他们想“听到”涨价,希望涨价,因为2021年猪价持续跌破成本线,让许多人血本无归,血的教训依旧历历在目。
今日冬至如期而至,可市场表现一般,各地农贸市场到货量虽有增加,但白条价格却不尽人意,受白条价格高开低走,农贸市场烂市现象频发,加之小白条入市冲击,规模场依旧持续放量等制约,猪价偏弱运行,部分南方区域跌幅在0.3-0.4元/公斤。12月21日,全国生猪均价15.86元/公斤,较月初17.71元/公斤的价格下跌1.85元/公斤。
据Mysteel监测,今日各大规模屠宰场屠宰量下滑6.58%,部分地区单场屠宰量降幅20-30%,所以短期猪价有继续下跌可能,而且年底市场冲量趋势不减,本周猪价有加速下跌趋势,那2021年还有望上涨吗?备货过后需求惯性回落,猪价跌势何人可以阻拦?笔者觉得年前走势,猪价跌幅大于涨幅,月底的元旦备货或许会对需求有小幅支撑,下周猪价有小幅反弹可能,但一月份供应依然强劲,所以就算反弹,也很难有较大涨幅,那到底何人何事可以阻挡猪价跌势,也未可知。
综合种种来看,强需对高供都未能取胜,那弱需对上强供,胜败一目了然。
2:猪价压制性打击 鸡蛋(4065, -17.00, -0.42%)市场旺季不旺
2021年与2019年走势均呈现下跌趋势,但2021年与2019年相比下跌趋势较为缓和,2019年四季度由于蛋鸡存栏达到近三年高位,鸡蛋供应量较大,同时因猪肉供给提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鸡蛋的销量,鸡蛋跌幅明显,2021年受前期突发事件频发影响,刺激蛋价一度走高,前期市场看好情绪偏多,价格多数处于高位震荡,虽然终端需求偏弱,但得益于蛋鸡存栏偏低,蛋价下跌幅度较小。
从全国供需来看,目前蛋鸡存栏虽然偏低,但供应量还是非常充足的,需求方面食品厂备货陆续在启动,且冬至、圣诞均在本周,当前市场走货比前期有所好转,同时叠加产区有拉涨意愿,上周末鸡蛋价格小幅上涨。但目前产区有库存情况,价格上涨后,销区到货量就增加,对当前价格上涨形成压制,整体来看12月份鸡蛋价格大方向还是一个上涨的趋势,但由于猪肉等替代品价格不高,同时多数人士对食品厂备货力度预期偏弱,鸡蛋价格上涨的空间和力度不大,预估在0.02元/斤左右的一个幅度。
综合观点:元旦之前猪价下跌为主,中途若有支撑,反弹力度有限;鸡蛋短期震荡小涨,一月份震荡偏弱。
生猪现货操作建议:合理安排出栏计划,谨慎补栏。
熨平“猪周期” 从业者要下绣花功夫
“猪周期”并不是新生事物,“肉价上涨-存栏量大增-肉价下跌-存栏下降-肉价上涨”,这样的周期差不多每隔4年就要上演一场。从2018年开始的此轮猪周期,在饲料价格、疫情、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下,价格震荡惊心,也被称为“超级猪周期”。伴随着猪周期的起起落落,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现象不时穿插其中,每一个从业者都推动了它的出现,也成了它的受害者。
应对“猪周期”,从业者要下“绣花”功夫。
一是要加强数据信息的应用。“猪周期”频繁出现是整个产业生产模式粗放,信息化、技术化不足的结果。由于养殖的分散,生物防疫、抽检、监测等诸多环节存在着数据监测、统计不准确的问题,而这些不起眼的环节,又进一步拉升了养殖的成本,在“猪周期”的上行周期中,这些问题被可观的利润掩盖,而下行周期中,成本就成了企业能否支撑到下一个上行周期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小养殖户对行业数据后知后觉,凭借本能进行生产经营。改变这种状况需要龙头企业、中小养殖户共同努力,使“散”“碎”的数据能够变得准确,发挥出指导生产的作用。
二是要提升规模化养殖占比。众所周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目前仍旧以中小养殖户为主,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所提升,但从全行业来看,份额并不大,这种现状决定了“散户”成为决定供应量的关键多数,而供应量又决定着价格,二者互相制约,最终使得“猪周期”不断袭扰市场。中小养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也使得他们的生产经营随机性更大,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使养殖行业有较好的对抗市场风险能力,就要提升规模化养殖在市场中的份额。
三是要加强生物技术在中小养殖企业的应用。在过往的“猪周期”经历中,突发大范围的疫病是造成“猪周期”变化的原因之一;而育种等技术的运用可以使经营成本得到改善。因此,在生物技术领域,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使领先的技术能率先应用于产业,使产业需求在科研端能找到更多解决方案,这也是减缓“猪周期”对行业伤害的重要方法。
综合来看,熨平猪周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业者拿出“绣花”的耐心和恒心,改变过往生产经营的粗放模式,向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学习,抛弃“暴富”心态,学会向管理、供应链中要利润。在养殖、屠宰、销售各端加强联动,加强精细化运营。
一年吃掉几亿头猪,吃掉全球一半以上,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
相较于牛肉和羊肉,中国人爱吃猪肉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毕竟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关于猪肉的菜品实在是太多了。那你知道中国人一年要吃掉多少头猪吗?答案肯定是惊人的。据相关统计,中国人一年吃掉的猪,比世界各国总量的一半还要多。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生猪存栏为3.1041亿头,生猪出栏为5.4419亿头,而小猪一般要养6个月左右才能出栏,一年能出栏两次,如果存栏量没有大幅的波动,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人民在2019年的一整年一共吃掉了大约5.4419亿头猪。
而即便在去年,猪肉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国人对猪肉的总体需求也依旧是有增无减。一直到现在,中国人一年至少要吃掉6亿头猪。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中国人一年平均下来就要吃掉80斤猪肉,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中国人一年对猪肉的消耗量,比牛肉、羊肉和鸡肉加起来的总量都要多,要不是数据摆在那,如果有人说你一年可能会吃掉80斤猪肉,大部分的小伙伴应该都会觉得这是谣言。
虽然这是平均下来的数据,并不是每个中国人对猪肉的战斗力都有这么强,但这要的消耗量也已经非常恐怖了。要知道目前世界各国的猪肉消耗总量也就1亿多吨,可仅是中国人每年就要消耗掉5600多万吨,这是吃掉了世界超过56%的猪肉,也难怪有网友感叹:全球每生产两头猪,就是有一头是被中国人吃掉的,中国人吃猪肉那可不是盖的!
事实上,中国人最早养猪是作为祭祀的贡品,并不是用来吃的。后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猪比牛羊更好养殖,长肉也更快,猪肉这才开始走上了中国人的餐桌。
一直发展到现在,就算是几岁的孩子,也能一口气说出几道和猪肉相关的美食,什么红烧肉啊、糖醋里脊啊、猪肉炖粉条啊,想想都流口水。
而随着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关的市场规模也就越来越大。2015年的时候,正是中国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一年,那一年的中国智能手机的总销售额加起来是 6500 亿,看起来是非常不错的,但和中国猪肉市场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因为我国猪肉那一年的总销售额是它的两倍,高达1.4万亿。
而正因为中国养猪行业有这么大的市场和利润,所以我国投身养猪的企业越来越多,猪肉产量也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目前全球养猪超过10万头的企业,一共有30家,其中中国和美国各占10家。两国表面似乎看起来是平分秋色的,但事实上,在前10名的排行榜中,榜首是中国的温氏集团,排名第2的是中国的牧原集团,而排名第4、第5、第6的也都是中国的企业,分别是正大集团,新希望和正邦集团。也就是说,前10名中国占了5位,前5名中国更是占据了4位。
可即便我国养猪行业如此蓬勃发展,生产的猪肉却依旧不够中国人的日常所需。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差不多400万吨的猪肉作为补充。不得不说,被称为吃猪的大国,中国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毕竟还有很多国家猪肉贵到很多普通民众都吃不起,所以说,这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