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养猪业重要信息汇总

2022-01-13来源:综合报道文章编辑:小琳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5周 旺季不旺的原因找到了


  春节将至,不少消费者也开始准备年货食材。春节前通常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今年的行情怎样?我们来看记者在北京市场的探访。

  在北京一家品牌猪肉销售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猪肉市场呈现旺季不旺、价格走低的特点。

  北京某猪肉销售门店工作人员 李苗:这段时间销售比较平淡,价格有所下降,每斤下降一到两元。

  李苗介绍说,按照往年规律,冬季包括元旦春节前后,都是腌腊、灌肠以及集中备货的猪肉消费旺季,但是在去年10月初,猪肉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低点,引发居民提前腌腊、灌肠,以及食品企业的囤肉,这导致了旺季消费需求的分散和透支。而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则表示,近一个多月,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同比去年增加幅度都在50%左右,这也是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北京新发地市场猪肉商户 张洪志:本来现在是销售旺季,价格应该高,现在是供大于求,所以说价格起不来。

  北京新发地市场分析师 刘通:像2021年12月初,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价钱就是每公斤21元左右,现在已经下降到每公斤19元左右,主要是毛猪的产能仍然比较充足,所以白条猪的上市量也会比较强。

  不仅在北京,全国猪肉价格也是连续走低,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2022年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27.71元,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47.7%,已经是连续5周下降。


生猪存栏高企 猪肉供应足 专家:肉价处下行周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生猪存栏高企,屠宰量大。随着节日将至,肉类食品公司也将加大投放,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

  在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一家肉类食品公司,工人正在将白条猪装车运往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

  北京某肉类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孙铁新:目前我们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8000头左右,预计到腊月十五以后,每天将向北京市场供应到10000头左右。

  孙铁新介绍,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主要是很多养殖户赶在节前集中出栏。

  北京某肉类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孙铁新:目前我们企业主要收购东北和河北一带的生猪,整体生猪收购应该是非常顺畅,生猪整体的存栏量依旧较大,估计在一季度还是非常充足。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4.3亿头,同比增加18.2%,2021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4.8%,这些保障了未来猪肉的宽松供给。

  农信互联生猪行业分析师 夏晨丰:春节期间,猪肉上市量将有所增加,2021年11月份和12月份,全国规模猪场5月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5%,按2个月左右的育肥时间,对应春节前后的生猪上市量较大,猪肉整体供给宽松,肉价仍处在下行周期内。


2021年企业生猪出栏量爆发式增长,但“加量不加价”销售收入增长差强人意


  2021年生猪市场快速恢复,而在2020年大肆扩张的养殖企业在2021年产能大幅释放,生猪出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先来看一下2021年12月的已公布销售月报的企业生猪出栏及收入情况:

44.png

55.png

  出栏量方面:已公布销售月报的11家上市企业12月总计出栏生猪986.87万头,跟11月相比出栏量增长了100万头左右。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12月大部分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而牧原12月生猪出栏量高达502.5万头,环比增加115万头左右。正邦、天邦、大北农出栏量环比下降,正邦、天邦12月生猪出栏量环比均下降20万头左右,大北农降幅不明显。

  销售均价及出栏均重方面:12月受生猪价格震荡走跌影响,除正邦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上涨0.3元/公斤外,其余各大企业销售均价均下跌。其中销售均价最高的为温氏,销售均价16.21元/公斤,连续两月销售均价领先,销售均价最低的为天康生物,销售均价为13.87元/公斤,明显低于其他企业销售价格。而企业商品猪销售均重大部分呈下滑趋势,销售均重大部分在120公斤以下,正邦因销售均重本身偏低,12月销售均重略有增加,销售均重为109.33公斤/头。

  销售收入方面:虽然企业生猪销售量环比再度增长,但11家企业仅3家销售收入增长,6家销售收入下降,新希望销售收入则与11月持平。其中牧原股份销售收入依旧领先,但销售量环比增长近30%,销售收入仅增长15%左右。天邦销售收入下降最为明显,环比下降近40%左右,与生猪销售量大幅下降有关。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2021年各大企业生猪累计销售情况:

66.png

  备注:龙大美食及罗牛山12月销售月报尚未公布,数据截止至11月

  2021年企业生猪出栏量均大幅增长,2021年前13家生猪养殖企业出栏总量为9541.22万头,同比2020年增加3987.96万头,增幅达71.81%。其中正虹科技、傲农生物、大北农、罗牛山、牧原股份出栏量增幅排名前五。作为生猪企业龙头的牧原股份虽增幅并不是排在第一位,但生猪出栏量增长惊人,占前13家企业出栏总量的42%,2021年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同比2020年增加了2215万头。

  虽然各大生猪养殖企业2021年生猪出栏量增幅明显,但受生猪价格大幅下滑影响,销售收入增幅却差强人意。

  已公布的10家企业中,牧原、大北农、唐人神、正虹科技销售收入增长,其中牧原股份2021年累计销售收入750.9亿元,同比增长36.37%,大北农2021年累计销售收入87.06亿元,同比增长23.89%,唐人神2021年累计销售收入25.70亿元,同比增长0.22%,正虹科技2021年累计销售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92.19%。不过销售收入虽有所增长,却与出栏量增长幅度并不匹配。

  另外6家养殖企业销售收入均下滑,温氏、新希望2021年销售收入下滑相对明显,累计销售收入分别为271.42亿元、190.8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86%、23.67%。其余的正邦、天邦、天康生物、金新农2021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97.13亿元、85.74亿元、30.06亿元、20.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70%、5.02%、18.39%、5.26%。

  2021年已然结束,但进入2022年生猪价格并没有停止下跌的步伐,猪价旺季一反常态大幅走跌,将加快生猪市场去产能化。预计2022年上半年猪价再度探底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猪价有望逐步好转,盈利上仍会比较艰难,但寒冬已至,春天还会远吗?


春节倒计时猪肉价格连降5周!旺季不旺咋回事?


  再过20天就到春节了,不少民众也开始准备年货食材。春节前通常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今年的行情怎样?来看记者在北京市场的探访。

  旺季不旺 供大于求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5周

  在北京一家品牌猪肉销售门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猪肉市场呈现旺季不旺、价格走低的特点。

  北京某猪肉销售门店工作人员 李苗:这段时间销售比较平淡,价格有所下降,每斤下降一到两元。

  李苗介绍说,按照往年规律,冬季包括元旦春节前后,都是腌腊、灌肠以及集中备货的猪肉消费旺季,但是在去年10月初,猪肉价格跌至近三年来的低点,引发居民提前腌腊、灌肠,以及食品企业的囤肉,这导致了旺季消费需求的分散和透支。

  而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负责人则表示,近一个多月,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量同比去年增加幅度都在50%左右,这也是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北京新发地市场分析师 刘通:像去年12月初,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价是每公斤21元左右,现在每公斤19元左右,主要是毛猪的产能比较充足,所以白条猪的上市量也比较强。

  不仅在北京,全国猪肉价格也连续走低,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监测,2022年第一周全国猪肉价格每公斤27.71元,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47.7%,已经连续5周下降。

  生猪存栏高屠宰量大 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

  记者了解到,目前生猪存栏高企,屠宰量大。随着节日将至,肉类食品公司也加大了投放,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

  在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一家肉类食品公司,工人正在将白条猪装车运往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

  北京某肉类食品公司副总经理 孙铁新:目前我们每天向北京市场供应8000头左右,预计到腊月十五以后,每天将向北京市场供应10000头左右。

  孙铁新介绍,春节期间猪肉供应充足,主要是很多养殖户赶在节前集中出栏。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4.3亿头,同比增加18.2%,2021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4.8%,这些保障了未来猪肉的宽松供给。

  农信互联生猪行业分析师 夏晨丰:春节期间,猪肉上市量将有所增加,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全国规模猪场5月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25.9%和27.5%,按2个月左右的育肥时间,对应春节前后的生猪上市量较大,猪肉整体供给宽松,肉价仍处在下行周期内。


生猪养殖业:拐点年中见


  2021年,生猪养殖业创下了新的“纪录”:在9个月时间内,生猪出栏价格从年初的36.7元/公斤降至10月初的10.5元/公斤,降幅超过70%。与此同时,生猪养殖企业亏损程度也远超往年。

  进入2022年,在生猪产能恢复、养殖企业出栏增加的背景下,生猪价格仍持续下跌。据记者统计,生猪出栏价格已从1月1日的16.45元/公斤跌至1月12日的14.33元/公斤,跌幅达15%。自繁自养的生猪养殖企业首次跌破盈亏平衡线。

  生猪养殖行业何时才能迎来上行拐点?行业共识是,今年上半年在低猪价的影响下,能繁母猪将进入加速去化阶段,行情最早有望在年中开启反弹。

  “今年上半年还是‘筑底’阶段,对于企业而言还是要做好‘过冬’准备。”不少生猪养殖企业表示,将通过降成本、提效率等手段,增强企业防风险能力,守得云开见月明。

  猪价持续下跌 行业集中度提升

  “1月初生猪出栏价格高点为36.7元/公斤,6月就降为12元/公斤,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回顾2021年生猪行业的变化,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用“载入行业历史”来形容。

  伴随着猪价的大幅下跌,养殖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一直被行业认为成本最低的自繁自养模式,亏损幅度也达到600元/头,而仔猪育肥和二次育肥亏损幅度最高达到每头1000元以上。据记者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仅头部8家企业亏损总额就达到278亿元。

  尽管猪价下跌导致行业步入亏损,不少头部企业仍逆势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据记者统计,2021年,10家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出栏量超过9400万头,牧原股份(002714)、大北农(002385)、傲农生物(603363)等企业生猪出栏量均实现翻倍增长。其中,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达4026万头,超过史密斯菲尔德,成为全球生猪出栏量最大的企业;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的出栏量也突破1000万头。

  “2021年生猪养殖行业的亏损也加速了中小养殖户离场,行业集中度有了明显提升。”冯永辉介绍,2021年头部15家生猪养殖企业市占率约为12%至15%,以往这个数据都在10%以下。

  “我们2022年的出栏量计划是1800万头,但会根据实际生猪行情进行适当调整。”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正在发展“公司+养殖小区”的养殖模式,根据公司建设标准,每个养殖小区平均生猪年出栏量可以达到6万头。

  新希望(000876)负责人表示,今年生猪出栏量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更多是基于现有产能,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使生产满负荷率、母猪生产成绩、肥猪增重效率等指标得到提升。据介绍,2021年,新希望出栏量为998万头。

  此外,云南生猪养殖龙头神农集团(605296)将2022年产能目标定为“提升40%以上”。

  产能持续去化 年中或见拐点

  生猪价格何时才能止跌回升?猪周期的上行拐点何时能现?

  能繁母猪去化程度是行业判断生猪价格趋势的关键指标。统计数据显示,行业能繁母猪存栏自2021年7月至今已连续5个月下滑,较高点累计去化幅度达7%。

  作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上游,饲料行业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的变化。“根据2021年9月、10月饲料销售的情况来看,母猪和仔猪的饲料销售量在减少。”某饲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猪饲料销售量的下滑说明生猪养殖业正在去产能。根据生猪饲养规律来看,生猪出栏量会在2022年7月以后减少,如果再加上消费端需求增加,三季度和四季度有望出现猪价抬头情况。

  “从目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能繁母猪去产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能繁母猪会决定未来一段时间的生猪出栏量,根据2021年11月的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整体的供给相对充裕,结合上半年一般处于年度消费淡季等特点来看,生猪价格预计不会明显上升。

  中信建投(601066)期货高级研究员魏鑫分析,2022年上半年,由于能繁母猪的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出栏量会增加;散户的去产能有望在下半年兑现,届时生猪价格有望回升到盈亏平衡线以上,但上行空间可能不大。

  国泰君安研报分析称,2022年一季度能繁母猪有望加速去化,到2022年一季度末累计去化幅度可能达12%以上。从时间上看,本轮生猪周期的价格拐点预计在2022年6月份。

  巨头苦练内功 等待云开月明

  不少企业将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现金流稳定等作为2022年的主要任务。

  “目前首要任务是保障资金安全,同时根据公司长期规划实施扩张。”神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何祖训告诉记者,对于生猪养殖行业而言,2022年仍然不易。作为国内最早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生猪产业链建设的企业之一,公司将利用上游饲料和下游屠宰的两端优势,根据市场波动调整饲料、养殖、屠宰的生产计划,降低成本,以期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2年是公司保持现有产能规模,练好内功,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一年。”新希望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通过适度的扩产,降低各种资产投入的分摊,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值得注意的是,新希望已于1月6日发布定增预案,计划向大股东募资45亿元,募资净额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债务。

  在完善生猪产业链方面,各家生猪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在2022年首日与双汇发展(000895)达成战略性合作,双方将在未来3年内进行生猪点对点直供,并建立供应链合作机制。

  “当前是一个高效产能淘汰低效产能的过程。”魏鑫分析,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积淀,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建立了高效的生猪养殖模式,在降成本、提升竞争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此轮猪周期,小散户的陆续退出,为头部企业发展带来空间,行业效率将进一步优化。

  面对2022年的市场变化,也有企业表示,希望生猪产业政策保持良好的延续性,企业和农户可借助政府部门的前瞻性指标更好地指导生产,一方面保障猪肉供给,另一方面谋求企业盈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22首增!4家肉企 “醉翁之意不在猪”?还是“心有猪而力不足”?


  在2021年12月中下旬,新冻派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2021年,美国肉类企业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全年在中国海关成功登记产品申报资格的肉类企业累计达到101家!而如今,2022年已至,这个热度似乎还未消减。

  2022年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新增美国4家肉类企业的产品输华资格,这还是开年以来,中国海关首次宣布扩充《进口肉类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

  4家企业/冷库的产品对应情况如下(其中,7780A与P7780A俩厂号很像,而且所显示的企业名称、地址甚至邮编都毫无二致,目测应该属于同一公司旗下):

  美国是我国进口肉类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尤其是猪肉、牛肉的输华优势较强。然而,此时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猪”——其瞄准的目标或许不是中国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而是对牛肉产品的进口需求。

  中国市场对牛肉的进口需求还是非常高的,2021年前11个月,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了11.6%,在牛肉来源国方面,巴西曾因非典型疯牛病暂停牛肉输华,阿根廷因本国通胀问题,近日宣布限制牛肉出口至2022年底,加拿大也报告了疯牛病,但目前还没有是否暂停牛肉输华的消息。那么此时,美国牛肉就有机会了。

  一直以来,中国进口肉类的一半都是猪肉,为什么说美国肉企选择此时大举开拓中国市场,目标不在猪肉呢?

  1.猪肉进口量、进口额同比前一年仍有较大差距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11月,中国进口了31万吨猪肉及猪杂碎,进口量、进口额同比分别下降了25.8%和40.4%;1-11月,猪肉及猪杂碎累计进口量为473万吨,比2020年前11个月的进口量下降了8.6%,进口额下降了12.1%。

  在11月份的进口猪肉当中,有15%是来自美国。中国进口的美国猪肉有4.6万吨,与前一个月相等,可以说已经止住跌势,但仍落后于西班牙和巴西。

  2.美国猪肉出口量实现环比“三连涨”,但输华量连续下降6个月

  反观美国统计的猪肉(不含杂碎)出口量,整体是有所增长的,但输华量仍在下降。

  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1月,美国向各个市场总共出口了26.3万吨猪肉,即使出口量仍然没有达到2020年同期的水平,但却实现了本年度首次环比“三连涨”。

  墨西哥仍然是美国猪肉出口的首要市场,占了当月美国猪肉出口份额的37%;其次是日本市场,占据17%的份额;第三大市场是加拿大,占比9%;中国在需求不断下降的情况之下,从第一降至第四,占比8%。

  美国猪肉输华量连续第6个月下降,2021年11月,出口到中国市场的猪肉仅为2.1万吨,如此低的出口量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上一次低于这个数字,还是在2019年1月和2月。11月的对华出口量直接创下32个月以来的最低值。

  近日,美国疫情愈发严重,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0万,加上通胀严重,中小型肉类企业的发展受限,美国白宫宣布计划拨款10亿美元联邦援助金,用于支持独立肉类加工商扩张。

  3.市场无法消化:猪肉消费透支,节前集中出栏

  元旦春节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旺季,但目前猪肉市场整体仍然供大于求,一方面,入冬之前,猪肉低价导致消费高峰提前;另一方面,节前一大波生猪集中出栏,导致供应偏松。

  2021年9、10月份,猪肉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18元,“低价效应”引发了一波猪肉消费热潮,很多食品企业囤肉备货,市场腌腊、灌肠提前出现,透支了后期猪肉消费。尽管元旦过后,猪肉消费短期呈现回调,但局地疫情暴发,对餐饮业、旅游业影响较重,加之消费者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猪肉消费整体疲软。

  从供应端来看,截止到2021年3季度末,我国生猪存栏量超4.3亿头,同比增加18.2%,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459万头,同比增加16.7%。加之春节前很多养殖户也会集中出栏,这些都导致生猪市场整体供应偏松。

  另外,在接下来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进口猪肉的关税有所提高:2022年1月1日起,取消进口暂定税率(8%),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12%),如果国内猪肉供应持续超过市场需求,那么,猪肉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原文回顾:紧急通知!14天后,猪肉进口关税恢复12%!进口量或将进一步减少!

  美国肉企“心有猪而力不足”,即便主观上想把心思放在更大体量的猪肉及杂碎方向,客观需求也不见得能支持其“野心”,除非是超越西班牙、巴西。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