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次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可以肯定的是和国内的基本盘基本没啥关系,主要还是由于期货大跌造成持粮主体心态发生转变,炒空势力趁虚而入,而暴雨成为直接的“导火索”!对于玉米七八月的价格走向,依旧是看涨的,但随着小麦价格的狂落,对玉米形成了直接的“限高”!简单说就是小麦不涨,玉米想大涨基本没戏,而近期有相关机构统计,华北、东北、甚至黄淮地区的玉米余粮远超预期, 直接给出了玉米价格还要跌的结论!
其实对于市场来说,落价的时候利空消息占据绝对的主流,反之在涨价的时候,利好消息则是“独占鳌头”,对于基层余粮还有多少,我想即使是官方也没有做到精准统计,但根据各地的抽调,绝大部分机构甚至是官方都给出了基层余粮见底,整个市场处于“紧供应”的状态不会是空穴来风。对此我们有三点看法:
1、东北地区粮源较多的在于吉林,但疫情解封已经超过一个月了,市场的粮源也在消减中,至于近期东北价格的波动,貌似有继续寻找与山东“顺价”的机会,但实际则是企业趁机试探性压价,有涨有跌且幅度有限
2、华北及山东地区经过本轮之后,持粮主体再次完成“洗牌”,对于剩下的老板来说,破罐破摔也好、坚持挺价也罢,结果就是市场上量呈直线下跌,在没有新的重大利空前,价格继续下探的可能性较低!
3、第三季度玉米需求潜能正在缓步爆发中,而大毛和二毛的战争仍在继续,国际性缺粮已成共识, 国际价格的大跌说白了就是全球在替老美买单,无论是先跌后涨还是先涨后跌,都面临快速反弹的局面!
总结:对于玉米价格的看法维持不变,即使现阶段小麦价格下跌较狠,对玉米形成了“限高”压制,甚至从两者相辅相成来说,小麦下跌确实容易引起饲料企业目光转移从而引起玉米价格的下跌,但要知道,目前小麦玉米之间的价差仍在200元/吨上下,想再次重现去年的替代局面难上加难!而定向水稻看似压制,则是猫腻太多,玉米价格必有一涨,只要条件合适,至于能不能超过1.5元/斤,就要看到时市场的变化了!
对于小麦市场没必要多说什么,今天只是简单聊下小麦市场的几大误区:
1、新麦上市前普遍认为今年是减产局,但实际则恰恰相反,不仅丰产质量还好于去年,说白了就是拿今年的小麦和去年作比较,本身就有失公允,去年情况特殊,今年只能算是和正常年份持平
2、去年小麦作为替代大幅流入饲料市场,今年在缺乏了小麦市场之后,小麦的供应面发生变化,实则不然,今年虽说小麦缺失了替代,但农户受成本的影响惜售明显,要是没有这场强降雨,麦价还是跌不下来的
3、虽然托市收购不启动了,但各地粮库的轮入数量及价格都高于去年,从这个角度来看, 官方是认可小麦价格的合理性的,也就不存在政策层面的打压!
4、制粉企业产能不足小麦总产量的一半,对此没啥可说的, 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较重,但随着官方取消“*”标之后,即说明了抗疫阶段性的胜利也意味着终端市场的复苏!第三季度大概率会出现淡季不淡 旺季拉长的局面!
5、进口2300万吨,该数据没啥可说,没有官方的证实就缺乏实际的意义,即使是真的,是否会流入市场也需要关注!
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饲料企业是不会大量收购小麦的, 毕竟国家提倡“饲料不与人争粮”以及“保供稳价”的基础政策,小麦如此下跌,官方岂能袖手旁观!近期重点关注饲料企业的采购动态及制粉企业的到货情况,本月玉米小麦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不大!
一周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