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父母代鸡苗在高位与低谷间徘徊

2025-07-15来源:现代畜牧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祖代引种数据:变化背后的隐情
 
  2025年上半年,白羽肉鸡祖代引种更新总量为54.12万套,较2024年同期减少22.78万套,减幅达29.62%,此数据直观反映出祖代引种量呈现显著下滑态势。从品种细分维度来看,AA+、罗斯308、利丰品种共计引种总量15.30万套,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14.30万套,减幅高达48.31%,下降趋势尤为显著。
 
  国际禽流感疫情的爆发是导致引种量减少的关键因素。美国和新西兰作为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的主要来源国,于2024年11-12月相继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北部阿代尔县的商业鸡群、新西兰怀塔基市的养鸡场检测出禽流感病毒,致使我国从这两个国家的祖代引种量降为零。海关总署发布警示通报,禁止从禽流感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输入禽类及相关产品,这无疑给引种工作带来极大阻碍。美国曾是我国主要的引种国,过去,美国安伟捷公司的AA+、罗斯308等品种凭借优良的生长性能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备受国内养殖企业青睐,每年均有大量的引种订单。但随着禽流感疫情在美国多地蔓延,其种鸡场遭受重创,供种能力大幅下降。
 
  航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祖代引种的困难。全球航空运输网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之疫情期间航班数量减少、航线调整等因素,使得运输祖代种鸡的航班安排困难重重。种鸡运输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长时间的运输和不稳定的航班计划,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对种鸡的健康和品质造成威胁,进一步影响了引种的效率和数量。
 
  父母代鸡苗销售:高位销量与价格之谜
 
  在祖代引种量发生变化的同时,父母代鸡苗市场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国父母代鸡苗销售总量(自用+外销)达到3836.68万套,较2024年上半年增加452.27万套,增幅为13.36%,这一数据表明父母代鸡苗的市场需求旺盛,销量持续维持在高位。6月份父母代鸡苗销量为689.39万套,环比虽有2.37%的减幅,但同比增幅仍达13.80%,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活跃程度。
 
  从销售品种的占比来看,AA+、罗斯308、利丰品种销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60.37%,这充分显示出这些品种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广泛应用。科宝品种销量占比为23.28%,国内品种(圣泽901/901Plus、广明2号、沃德188)销量占比16.25%,各品种在市场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份额格局。
 
  然而,在商品代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父母代种鸡价格却维持高位,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探究。AA+/罗斯308父母代种鸡排苗计划紧张,多数订单来自大公司,预排计划为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公司凭借其稳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与种禽企业签订长期订单,确保了种鸡的销售渠道和价格稳定性。以温氏股份、圣农发展等大型养殖企业为例,它们与种禽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前预订大量的父母代种鸡,使得种禽企业的排苗计划得以有序进行,即使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也能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
 
  商品代养殖场在品种选择上倾向于进口品种,这促使父母代种禽企业优先选择AA+/罗斯308品种。进口品种经过长期的市场验证,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肉品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养殖场对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追求。正大集团、新希望六和等企业在商品代养殖中,长期选用AA+、罗斯308等进口品种的鸡苗,这些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行业对进口品种的偏好。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父母代种禽企业自然会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这些品种的生产和供应中,从而影响了父母代种鸡的价格走势。
 
  父母代种禽企业的养殖习惯也是维持价格高位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种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养殖模式,对于特定品种的养殖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更换品种意味着需要重新学习养殖技术、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方式,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还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一些企业在长期养殖AA+/罗斯308品种后,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饲料配方、疫病防控和养殖管理体系,如果贸然更换品种,可能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此,在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或市场压力的情况下,种禽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品种,这也使得AA+/罗斯308等品种的父母代种鸡价格能够保持在高位。
 
  商品代市场低迷:连锁反应来袭
 
  当前,商品代市场的低迷态势愈发显著,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白羽肉鸡产业链。在毛鸡价格方面,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趋势,从年初的较高价位一路下滑,至4月份,毛鸡价格降至2.79元/斤,较年初降幅达到24.39%,这一价格触及了近年来的最低点。在山东、河南等地的养殖市场,养殖户们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困境,他们目睹辛苦养殖的毛鸡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养殖环节的亏损也日益加剧。在白羽肉鸡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据了较大比重,约占总成本的60%-70%。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饲料成本大幅增加,涨幅达到20%-30%。鸡苗成本占比约10%-15%,同样受到种鸡养殖成本上升、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价格不断走高。然而,与养殖成本上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毛鸡售价却持续低迷。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供过于求,毛鸡价格难以提升,养殖户每销售一只毛鸡,都面临着几元钱的亏损。为了减少损失,部分养殖户不得不减少饲料投喂量,甚至选择低质量的饲料,这又进一步影响了肉鸡的生长和品质,形成了恶性循环。
 
  屠宰环节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利润微薄。由于毛鸡价格下跌,屠宰企业的收购成本虽有所降低,但终端市场需求疲软,鸡肉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为了尽快出货,屠宰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导致产品综合售价持续下滑。2025年1-4月,产品综合售价呈震荡下滑走势,截至4月30日降至8.88元/公斤,较年初下跌5.03%。在江苏的一家大型鸡肉加工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产品价格下跌使得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尽管企业采取了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员开支等措施,但仍难以弥补损失,只能被迫减少生产规模。
 
  商品代市场的低迷对父母代鸡苗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父母代种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亏损。当商品代鸡苗价格持续低位时,父母代种禽企业的收入大幅减少,而养殖成本却依然居高不下,这使得企业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为了减少损失,部分种禽企业不得不采取减量上种鸡的措施,原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的企业,会暂停或取消相关计划,甚至对现有的种鸡存栏进行缩减。
 
  在商品代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种禽企业对高价种鸡苗的接受度有限,这也加剧了父母代鸡苗市场的供需矛盾。种禽企业在采购种鸡苗时,会更加谨慎地考虑成本因素,对于价格过高的种鸡苗,他们往往会持观望态度,或者选择后延采购计划。这种谨慎的采购态度,使得父母代鸡苗市场的需求受到抑制,市场上出现了定量不定价的情况,进一步影响了父母代鸡苗的价格走势。
 
  价格预测:迷雾中的走向
 
  展望7-8月份父母代鸡苗市场,实际成交价格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一预测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从市场供需关系来看,父母代种禽企业的产能相对稳定,甚至在前期祖代引种量和父母代鸡苗销量高位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的产能还有所扩张。然而,商品代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对父母代鸡苗的需求增长乏力。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价格自然面临下行压力。
 
  成本考量是种禽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商品代鸡苗价格连续低位的情况下,父母代种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亏损。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父母代种禽企业的平均亏损幅度达到了每套鸡苗5-8元。为了控制成本、减少损失,种禽企业在采购父母代种鸡苗时,对价格变得极为敏感。他们会更加谨慎地评估每一笔采购订单,对于高价种鸡苗的接受度大幅降低。如果种鸡苗供应商不能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种禽企业很可能会推迟采购计划,或者减少采购数量。
 
  市场策略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父母代鸡苗价格的下滑。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种禽企业纷纷采取后延计划或定量不定价的策略。后延计划意味着企业将原本计划在7-8月份采购的种鸡苗推迟到更晚的时间,以等待价格进一步下降。定量不定价则是指企业在确定采购数量的同时,不与供应商确定具体的价格,而是根据市场行情在后期再进行协商。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得市场上的实际成交价格难以维持高位,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滑趋势。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种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一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种鸡苗,这无疑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了负面影响。市场上的价格战一旦打响,就很难在短期内停止,这也使得父母代鸡苗价格在7-8月份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
 
  行业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白羽肉鸡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面临着诸多复杂的现状和严峻的挑战。从祖代引种到父母代鸡苗销售,再到商品代市场,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祖代引种量的减少,使得种源供应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这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考验。父母代鸡苗销量的高位运行与商品代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产业链内部的供需矛盾。商品代市场的长期低迷,不仅让养殖户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信心和活力。
 
  展望未来,父母代鸡苗市场价格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7-8月份实际成交价格虽有下滑趋势,但长期来看,市场供需关系、成本因素、政策导向等都将对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商品代市场能够逐渐回暖,需求增加,那么父母代鸡苗的价格可能会受到支撑,出现反弹。反之,如果商品代市场持续低迷,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善,父母代鸡苗价格可能会继续下行。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策略。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大对国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国产品种近年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它们在生长性能、抗病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养殖企业增加国产品种的养殖比例,不仅可以降低对进口品种的依赖,提高种源的安全性,还能促进国内育种产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养殖国产品种的企业给予补贴和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加大在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采用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准控制,提高肉鸡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高对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降低疫病对产业的影响。在饲料研发方面,不断优化配方,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温氏股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智能化养殖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养殖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疫病风险。
 
  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同样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供需变化、价格波动等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定期发布市场报告和行业动态,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预测市场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中国畜牧业协会定期发布白羽肉鸡市场分析报告,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白羽肉鸡行业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通过积极应对,加强行业合作,推动产业升级,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来新的增长阶段。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