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肠道重量变化及肠道形态学的发育

2023-08-31来源:御风飞翔的蜘蛛文章编辑:灵儿评论:[点击复制网址]
|

  家禽的消化道与外界相同,开始于喙,终止于泄殖腔;消化道的组成部分包括:口咽、食管、嗉囊、腺胃、肌胃、小肠、盲肠、结直肠和泄殖腔。

  出壳后的雏鸡在0~5d期间消化系统生长发育迅速,到21d时发育基本完成。其中,小肠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通常认为小肠的重量是小肠发育的表观体现,可以近似反映出小肠的生理功能。家禽种蛋孵化前期,相比于神经、血管等组织而言,肠道的发育较为缓慢;而到种禽蛋孵化后期,肠道无论在重量、形态结构还是消化功能上都表现出快速发育的特点,尽管如此,雏鸡出壳时肠道的生理功能仍未发育成熟。

  研究表明,肉鸡等早成鸡群出壳时小肠的重量约占其重量的6~10%,达到成年体重时其小肠的重量增加了15~37倍。从肉种鸡蛋孵化第6到第20胚龄,小肠的重量持续增加,尤其是从第17胚龄到出壳当天,小肠的重量增加量235%,而体重增加仅为36%,小肠占体重的相对重量从1.4%上升到3.4%。雏鸡出壳后一周小肠的生长发育速度显著高于胃、胰腺和肝脏等其他器官组织,甚至在延迟开食的情况下,小肠的绝对长度也随出壳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小肠占体重的相对重量在出壳后6~10d时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可见出壳一周是小肠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也最关键的时期,为雏鸡出壳后消化吸收外源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做准备。

  发育完成的小肠是一个高度分化且结构负责的器官,自官腔面向外依次分为四层,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外膜层,其中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许多半环状皱襞。小肠黏膜层位于肠道的最内层,主要由黏膜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出形成肠绒毛,黏膜上皮凹陷在固有层中形成肠腺,即李氏隐窝。

  由于肠道黏膜层直接与肠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接触,是机体组织肠腔内的细菌入侵和有毒物质吸收的重要屏障,因此,维持肠道黏膜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维持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家禽种蛋孵化后期胚胎小肠黏膜在形态学上发生了显著地变化,研究发现,肉鸡胚胎发育到第15胚龄时小肠绒毛开始形成,到第17胚龄时出现两种不同发育程度的绒毛,随后主要表现为绒毛长度的增加。

  雏鸡出壳后2d以内,肠道黏膜发育迅速,小肠绒毛高度快速增长,但是随后其增长迅速开始下降,并在出壳后第5~10d达到发育平台期。雏鸡出壳后,小肠各段绒毛的生长发育速度并不一致,一般是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最大,然后是空肠,而回肠的绒毛高度始终最低。

  研究表明,小肠的绒毛高度与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生长密切相关,到出壳后6d时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增长了近2倍,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增长了近50%。小肠绒毛的表面积从孵化期绒毛形成到出壳后3d一直呈指数增长,由于小肠绒毛宽度的增加比较缓慢,因此小肠绒毛表面积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绒毛高度的变化。

  种蛋孵化期间不能观测到胚胎肠道的隐窝,在雏鸡出壳数小时内,隐窝开始逐渐形成,隐窝数量开始增长,并在出壳后2~3d内形成具有典型内陷结构的隐窝。雏鸡出壳后,小肠隐窝深度会随日粮而显著增加,第14d时小肠的隐窝最浅。小肠隐窝干细胞的分离增值能力很强,通过不断分裂形成新的肠上皮细胞可以提高黏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率,增加黏膜上皮细胞的数量,从而促进绒毛生长。

  小肠黏膜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着重要的关系。绒毛的高度与肠上皮细胞数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小肠消化吸收的表面积也会增加;隐窝越浅,则表面上皮细胞迁移和分化的水平增强,成熟度上升,这些都有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