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肉鸡育种将更重品质

2024-01-08来源:中国新闻网文章编辑:小琳[点击复制网址]
|
  在中国,鸡肉是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生产和消费品。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文杰4日在三亚表示,中国肉鸡育种将更加注重协调产量与品质,以期达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文杰
 
  文杰在参加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作《肉鸡育种进展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时介绍,根据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显示,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体系已经建立,截至2021年收集地方鸡品种115个,建立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3个、保种场24个,保存了鸡种血样、组织、细胞DNA等多种遗传物质,制定保种方法和行业标准,挖掘和鉴定多种功能基因。
 
  他介绍,从2021年中国鸡肉产量与构成来看,近2290万吨鸡肉产量中,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小型白羽肉鸡占比为60%:30%:10%,“肉鸡品种多元化,三种类型鸡有适合的结构比例,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畜禽育种的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文杰说,到2021年,中国黄羽肉鸡培育新品种62个,较好地利用了地方品种鸡资源,满足了市场对优质鸡肉的需求;3个自主培育白羽肉鸡配套系通过审定,实现种源0到1的突破;小型白羽肉鸡实现生产规范化,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农业农村部进行的联合攻关计划加速了全国肉鸡育种工作,根据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到2035年,将培育肉鸡新品种(系)30个以上,其中白羽肉鸡4-6个。自主培育品种商品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其中白羽肉鸡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文杰表示,未来肉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品种资源挖掘利用上,要有高效、优质、抗病新品种。在品种资源保护上,要重视体细胞、干细胞等遗传物质保存,提高品种生产性能。在育种目标上,要从关注产量发展到注重腿部健康、心肺功能等综合指标。
 
  此外,还要更加注重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育种技术的创新,同时针对规模饲养、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上市等环节,改善产品品质。

◆鸡病专业网——为行业 尽己任! 建于2005年 领先的行业新媒体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
1、凡注明为其它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
2、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3、我们努力做到报价信息参考价值最大化,对于报价同一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浮动差异,建议实单实谈商榷交易为准。